這兩年
此時此刻,窗外的瑪利亞正呼嘯着肆虐福大的校園,陰沉沉的天空與昨日的晴空萬里格格不入。今天我謹遵醫囑,不干腦力活,無所事事但又不甘於無所事事,所以坐在電腦前敲下這篇略顯雜亂的隨筆,簡單回顧和小結這兩年,也算是簡單地做個交代。
“這兩年你去干嘛了呢?” 問題出自一位認識已久的摯友 (西南政法何以琛)。彼時的我一時語塞,思考良久,沒有立即回答這一問題。現在來看,其實答案很簡單,這兩年我一直在力圖踐行一句話:“其實現在的你在哪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站在前進的道路上,做着堅韌上進的自己”。有沒有堅韌上進?不好說,自己評價自己並不客觀;有沒有前進?有。
注:順帶一提,這句雞湯是我在高三時背誦復印的語文作文材料時看到的,說來也諷刺,當時的我十分痛恨語文 (我就是餓死,死外邊,從這里跳下去,也不會看語文的一點東西),印着這句話的復印材料差點被我拿去當數學的草稿紙,最后被我應用在了高考作文中,還拿了個不錯的分數 (真香)。
你覺得兩年中有哪些收獲?
答:現在的我在以下方面比兩年前的我做的更好,甚至是大程度的提升:
- 科研能力:從大一完全懵懂無知的初學者、入門者,到大三能夠發表 CCF C 類會議文章,讀文章、寫文章逐漸熟練,做報告愈有邏輯與心得,實驗設計驗證更有針對性;
- 編碼能力:從切hdoj水題到科研項目的編碼,雖然工程項目的編碼經驗還很欠缺,但是能力相比兩年前提升不少;期間涉及學習了Python,通過 Python 和 C++ 這兩個工具基本上能夠對付解決科研項目上的問題;
- 運動能力:運動雖不比高三時來的頻繁,但兩年間我一直沒有放棄過踢球,一方面是因為熱愛這項運動,很有意思,另一方面是明白健康的身體對於人生的重要性;還是那個追風少年,還是那么傻,哈哈;
- 其他方面:結實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小伙伴,讓我一路上前行並不孤單;更能BB和傳播雞湯;更能吃了。
我為什么能獲得這些提升/成就?
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而這些時間是從其他方面擠出來的:兩年內,沒有碰過游戲、沒有參加社團、沒有做過學生工作、推掉學院在中午的足球比賽、沒有看過一集番劇 (但如果白色相簿有續集我會去看的:D),兩年完整的青春。舉例,18年寒假除了大年初一、初四、兩次聚會,其他時間我都泡在咖啡館里補論文之前漏的坑,雖不值得稱道但我覺得值得。另一個原因是我始終相信天道酬勤,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再底層的人只要在正確的路上堅持不懈,總能逆天改命實現目標。
發現了哪些問題?
答:其實這兩年發現的問題主要還是在科研、做paper方面,比如實驗設計、相關工作等,暫且不表;主要一個問題還是太想發文章了,給我的心態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在我被拒稿的階段體現尤甚,論文四連拒時一段時間心態特別爆炸,加上期末考試的壓力一度難以調整恢復 (那幾天幾乎隔幾天一個夢,啥夢都有,都是關於文章的,比如文章被拒轉投、文章被 SIGCOMM 接收欣喜若狂),好在一路堅持了下來。
另一個問題就是隨着時間推移和大幅度投入,我發現一件事情:時間只有在效率高的時候才值錢,效率低時只能算是垃圾時間,越到后期感觸越深越明顯。我開始找尋方法提升、穩定效率,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特別好的“出口”;直到前一陣子某天晚上忘記定鬧鍾了,第二天睡到了九點,這是我學期第一次如此失誤,懊惱之時發現精神出色,一天下來做的事情反而比前幾天做的事情來得更多。這件事提醒我需要調整安排和作息了,有時候自己是迷之頑固且執着,一直向着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方向前進但是會忘了停下來總結或者是看清當下在做什么,判斷做的事情是否是正確的,也讓我不禁疑惑:到底在過去這兩年中投入的時間有多少是值得的,有多少是水分,有多少浪費了?因此,接下來在保證時間投入的前提下,效率將成為反饋我前行機制的主要因素,直到我找到最適合我的那個“度”。
接下來的打算?
答:繼續深造,努力做出高質量科研。研究生的目標暫定是拿下三大會 (注:Globecom, ICC, Infocom) + 一篇 CCF B 類會議 (IWQoS 或 ICNP)/一篇二-四區 SCI 。雖然現在看上去是做夢,但是還是希望能拿下這個目標。我們三年后見。
不知道還有什么問題,等想到了再慢慢補充吧 (棄坑了)。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