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編程競賽生涯


【初識編程】

記得第一次接觸編程是上高一的時候,那時的我懵懂無知,但對周圍充滿着好奇,尤其是科技。當時學校的機器人興趣小組招人,我稀里糊塗的就進去玩。當時我以為是焊板子連線路,誰知道剛一進教室就讓我們開始學習C語言,用Turbo C寫程序。當時白天上課,中午在實驗室內做俯卧撐(因為一道題做錯要做一百個俯卧撐,所以當時我中午基本都是在做俯卧撐度過的),晚上寫作業兼用紙寫程序。

我想就是從那時起我才明白,原來電腦不光是可以用來打游戲、做網頁和打字,還可以玩更深層的東西,所以考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毅然選擇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結識牛人】

剛入大學的時候,碰到了一位胖胖的湖南朋友,他所理解的編程比我的要更深,后來才知道原來他從初中就開始寫程序,高中時斬獲全國信息學奧賽一等獎。他是我編程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

【多次遭遇挫折】

第一次挫折是在和他(指湖南朋友)的對話上,總是覺得年齡差不多,但差距太大。記得當時他手中經常翻閱的兩本書,一本叫《C++ primer》,一本是劉汝佳的《算法藝術與信息學競賽》,為此我還專門借過來看。

大二時准備編程競賽,第一次覺得自己智商被碾壓,許多題目解題思路理解,但就是寫不出,寫出來后也有數不清的bug,當時給我的打擊特別大。有時候甚至開始懷疑起人生,學編程有什么用?學算法有什么用?學計算機專業又有什么用?

【打開通向外面的窗戶】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開始將“孰能生巧,勤能補拙,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句話當做我的座右銘,激勵着我不斷前進,不斷成長。

從一天恍恍惚惚吃飯睡覺中荒廢過去過渡到在實驗室刷OJ找題解看書總結到博客里;從閉門造車的困境到不斷與各大學校的高手請教;從開始以學校內排名靠前為目標到超越學校所有人為起點;我在逐漸思考的過程中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蛻變。

【去北京參賽的收獲】

去北京參加決賽帶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你可以看到一小時寫完提前交卷走人的;也可以看到賽前就已經准備了自己寫好的模板的選手;也因此結識了一位在北郵讀研的朋友。和他們的溝通,我收獲了更好更新的學習方法,也拓寬了我的眼界,為以后做足了更完善的規划。

【靠自己】

以前我總想着要是有XX大神在我身邊就好了,有XX大佬一直帶着我就更棒了。殊不知這就像爬山虎,爬的越高,對牆的依賴也就越高,結果發現,離開了牆,我什么也不是

不要把大神想的那么高不可攀,也不要把自己想的這么愚不可及,做一個簡單的人,平和而執着,謙虛而無畏。

【思維的轉變,注重健康】

不管再怎樣鑽研技術,記得一定要注意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這句爛掉牙的話,曾經的我對此不屑一顧,現在卻明白,不能用健康去換成長,不然到最后就沒有命去享受。

猶記得大二時在輔導員自習室呆到凌晨四點,寫程序查資料經常搞到凌晨三點,結果第二天醒來上火長痘痘,每天都很難受,現在的我就算比別人慢點,也要有保質保量的睡眠。

【與世界同步】

大學畢業后,我拿到了一家上市游戲公司研發崗的offer,入職第三周,在部門內有位大佬說的話我記憶尤新,他說“模仿一個寫出來你也不會懂原理是什么,自己搞清楚原理,即使學的不那么好也比抄的能學到更多”。

我想,雖然我的大學四年已經結束,但我的編程生涯在歷經了四年的重重洗禮,踩過的坑,走過的路,現在也依舊會繼續持續穩定的走下去,只是會比以前走的更加迅速,更加快樂。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