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介紹Python中函數的遞歸,還是從三個方面了解:什么是遞歸;遞歸有什么好處;遞歸的具體用法是什么樣的;
一、什么是遞歸?
在函數內部,可以調用其他函數。如果一個函數在內部調用自身本身,這個函數就是遞歸函數。記住哦->在函數內部調用其他函數不是函數的嵌套,而在函數內部定義子函數才是函數的嵌套。
遞歸的特性: 1、遞歸函數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結束條件。 2、每進入更深一層的遞歸時,問題規模相對於上一次遞歸都應減少 3、相鄰兩次重復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前一次要為后一次做准備(通常前一次的輸出就作為后一次的輸入)。 4、遞歸效率不高,遞歸層次過多會導致棧溢出(在計算機中,函數調用是通過棧(stack)這種數據結構實現的,每當進入一個函數調用,棧就會加一層棧幀,每當函數返回,棧就會減一層棧幀。由於棧的大小不是無限的,所以,遞歸調用的次數過多,會導致棧溢出) |
先看一個例子,一個關於實現疊加的兩種方法的例子:
import sys #通過循環來實現疊加 def sum1(n): ''' 1 to n,The sum function ''' sum = 0 for i in range(1,n + 1): sum += i return sum #通過函數的遞歸來實現疊加 def sum2(n): ''' 1 to n,The sum function ''' if n > 0: return n + sum_recu(n - 1) #調用函數自身 else: return 0 print("循環疊加-->",sum1(100)) print("遞歸疊加-->",sum2(100)) #兩者實現的效果均是:5050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兩者都可以實現疊加的效果。那么后者相對前者有什么優缺點呢?
二、遞歸函數有啥優缺點?
遞歸函數的優點:定義簡單,邏輯清晰。理論上,所有的遞歸函數都可以寫成循環的方式,但循環的邏輯不如遞歸清晰。
遞歸函數的缺點:使用遞歸函數需要注意防止棧溢出。在計算機中,函數調用是通過棧(stack)這種數據結構實現的,每當進入一個函數調用,棧就會加一層棧幀,每當函數返回,棧就會減一層棧幀。由於棧的大小不是無限的,所以,遞歸調用的次數過多,會導致棧溢出。
把上面的遞歸求和函數的參數改成10000就導致棧溢出!
當然也可以通過尾遞歸來對遞歸的棧溢出進行優化。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請參考:http://www.open-open.com/lib/view/open1480494663229.html
三、通過實例來介紹函數遞歸: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問路的例子,更好的理解遞歸:
#假如街上有這么一群人,我想問知道長沙的小吃街在哪。其中只有狗菲(大吃貨)知道在哪。 names=["我","劉二","張三","李四","狗菲","王五"] #問路 def ask_way(lis): #街上就我一個人的情況下 if len(lis)==1: return "沒有人知道這個地方在哪。" #街上不只我一個人的情況下,先問第一個人 name=lis.pop(0) #如果這個人是狗菲,那么問到路,遞歸結束 if name=="狗菲": return "狗菲說:長沙的小吃街在天心區南門口!!" #如果這個人不知道路,就去問下一個人,下一個人就好把結果告訴這個人。 print("<%s>問:你[%s]好,請問你知道長沙的小吃街在哪嗎?" % (name, lis[0])) print("不好意思,我幫您問一下%s,他可能會知道!!\n"%lis[0]) res=ask_way(lis) if name != "我": print("<%s>說:%s" % (name, res)) return res #輸出結果為: """ <我>問:你[劉二]好,請問你知道長沙的小吃街在哪嗎? 不好意思,我幫您問一下劉二,他可能會知道!! <劉二>問:你[張三]好,請問你知道長沙的小吃街在哪嗎? 不好意思,我幫您問一下張三,他可能會知道!! <張三>問:你[李四]好,請問你知道長沙的小吃街在哪嗎? 不好意思,我幫您問一下李四,他可能會知道!! <李四>問:你[狗菲]好,請問你知道長沙的小吃街在哪嗎? 不好意思,我幫您問一下狗菲,他可能會知道!! <李四>說:狗菲說:長沙的小吃街在天心區南門口!! <張三>說:狗菲說:長沙的小吃街在天心區南門口!! <劉二>說:狗菲說:長沙的小吃街在天心區南門口!! 狗菲說:長沙的小吃街在天心區南門口!! """
其實用圖來表示就是:
從上面的圖示我們也可以知道:遞歸值的返回時返回到上一層,而其他的層在執行的過程中,均處於等待答案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