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設計--因果圖


1、為什么采用因果圖測試用例的測試方法?

判定表設計法在設計測試用例的過程中,考慮了輸入與輸入存在約束約束關系,沒有考慮到輸入與輸出之間的約束關系。簡單的業務邏輯可以用判定表解決,復雜的約束關系就不太適合了。

2、什么是因果圖設計法?

因果圖在軟件測試用例的設計過程中,用於描述輸入與輸入、輸入與輸出之間存在的約束關系。

針對需求規格,將原因和影響分為2組4類:輸入與輸出、輸入與輸入。

輸入與輸出的關系主要有:恆等、非、與、或

恆等:若輸入條件發生,則一定會產生對應的輸出,若輸入條件不發生,則一定不會產生對應的輸出

非:若輸入條件發生,則一定不會產生對應的輸出,若輸入條件不發生,一定會產生對應的輸出

 

與:多個輸入條件,只有所有輸入條件發生時,才會產生對應的輸出

或:在多個輸入條件中,只要有一個發生,則會產生對應輸出。

 

輸入與輸入之間同樣存在異、或、唯一、要求等4種關系

異(所有輸入條件中至多有一個發生,可以一個條件條件也不發生)

或(所有輸入條件至少有一個輸入條件發生,也可以多個條件共存)

唯一(所有輸入條件有且只有一個發生)

要求(所有輸入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發生,其他的輸入也會發生)

 3、因果圖設計測試用例步驟?

一、根據需求確定原因(輸入)和結果(輸出)

二、根據需求中輸入與輸出的關系 ,輸入與輸入之間的關系,畫出因果圖

三、畫出判定表,根據因果圖,得到最終的最終判定表

四、根據判定表得到用例規則,在結合等價類和邊界值用例設計方法細化測試用例

 

4、因果圖設計測試用例的優缺點?

優點:能夠幫助測試用例設計者快速了解需求,理解業務邏輯,然后快速設計判定表,從而得到所需的測試用例,在因果關系復雜的系統中,可采用該方法

缺點:在使用規則的過程中注意規則的規模

5、因果圖設計測試用例示例?

第一步:根據需求找出輸入(原因)和輸出(結果)

輸入(原因):第一列是A(C1) 第一列是B(C2)第二列是數字(C3)

中間結點:第一列為A或者B(C12)

輸出(果):輸出M(E1),修改文件(E2),輸出L(E3)

 第二步:把相同類型的原因放在一起,類似原因的中間節點連好線,對應的結果放在對面。方便連線

 

 第三步:根據因果圖輸入與輸出的關系畫出判斷表,根據因果圖的輸入與輸入的關系去掉表里的不符合的規則

 

第四個:根據判定表抽取測試規則,編寫測試用例,用等價類划分和邊界值對測試用例進行細化和補充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