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對象存儲服務(Object Storage Service,簡稱 OSS),是阿里雲提供的海量、安全、低成本、高可靠的雲存儲服務。它具有與平台無關的RESTful API接口,能夠提供99.999999999%(11個9)的數據可靠性和99.95%的服務可用性。您可以在任何應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存儲和訪問任意類型的數據。
您可以使用阿里雲提供的API/SDK接口或者OSS遷移工具輕松地將海量數據移入或移出阿里雲OSS。數據存儲到阿里雲OSS以后,您可以選擇標准類型(Standard)的阿里雲OSS服務作為移動應用、大型網站、圖片分享或熱點音視頻的主要存儲方式,也可以選擇成本更低、存儲期限更長的低頻訪問類型(Infrequent Access)和歸檔類型(Archive)的阿里雲OSS服務作為不經常訪問數據的備份和歸檔。
1對象存儲:
總體上講,對象存儲同時兼具SAN高級直接訪問磁盤特點及NAS的分布式共享特點。
核心是將數據通路(數據讀或寫)和控制通路(元數據)分離,並且基於對象存儲設備(OSD),構建存儲系統,每個對象存儲設備具備一定的職能,能夠自動管理其上的數據分布。
對象儲存結構組成部分(對象、對象存儲設備、元數據服務器、對象存儲系統的客戶端)
1.1 對象
一個對象實際就是文件的數據和一組屬性信息的組合。
1.2 對象存儲設備(OSD)
OSD具有一定的智能,它有自己的CPU、內存、網絡和磁盤系統。
OSD提供三個主要功能:包括數據存儲和安全訪問
(1)數據存儲 (2)智能分布 (3)每個對象元數據的管理
1.3 元數據服務器(Metadata Server , MDS)
MDS控制Client與OSD對象的交互,主要提供以下幾個功能:
(1) 對象存儲訪問
允許Client直接訪問對象,OSD接收到請求時先驗證該能力,再訪問。
(2) 文件和目錄訪問管理
MDS在存儲系統上構建一個文件結構,限額控制、包括目錄、文件的創建、訪問控制等
(3) Client Cache 一致性
為提高性能,在對象存儲系統設計時通常支持Client的Cache。因此帶來了Cache一致性的問題,當Cache文件發生改變時,將通知Client刷新Cache,以防Cache不一致引發的問題。
對象存儲:
一個文件包含了屬性(術語叫matadata元數據,例如該文件的大小、修改時間、存儲路徑等)以及內容(簡稱數據)。
以往的文件系統,存儲過程將文件按文件系統的最小塊來打散,再寫進硬盤,過程中沒有區分元數據(metadata)和數據。而在每個塊最后才會告知下一個塊的地址,因此只能一個一個讀,速度慢。
而對象存儲則將元數據獨立出來,控制節點叫元數據服務器(服務器+對象存儲管理軟件),里面主要存儲對象的屬性(主要是對象的數據被打散存放到了那幾台分布式服務器中的信息),而其他負責存儲數據的分布式服務器叫做OSD,主要負責存儲文件的數據部分。當用戶訪問對象時,會先訪問元數據服務器,元數據服務器只負責反饋對象存儲在那些OSD。假設反饋文件A存儲在B,C,D三台OSD,那么用戶就會再次訪問三台OSD服務器去讀取數據。
這時三台OSD同時對外傳輸數據,因此傳輸的速度就加快了。OSD服務器數量越多,這種讀寫速度的提升就越大。
另一方面,對象存儲軟件有專門的文件系統,所以OSD對外又相當於文件服務器,那么就不存在文件共享方面的困難了,也解決了文件共享方面的問題。
因此對象存儲的出現,很好的結合了塊存儲與文件存儲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