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
首先我們要先進行測試用例的編寫。
對於很多非測試行業的人,聽到測試用例,可能就懵逼了,測試用例?是個什么東東呢?很多書本對於測試用例介紹,總是先搞上一堆的概念,比如什么正交表,等價類,邊界值。我這里呢先不講這些概念。
其實測試用例就是在測試前進行編寫的一個文檔,一般使用Excel進行編寫,用於在實際測試過程中進行執行,以測試功能是否得到實現,
我們首先來看看測試用例長什么樣子。
這就是一份實際工作中的測試用例,當然也不算是標准答案,我也待過幾家不同的公司,測試用例的模板,有些差異也是正常的,大家看看有幾個重要的元素吧。
1.主題
既模塊名稱如果拿之前微信朋友圈的例子來講解,比如點贊功能就是一個主題。
2.測試用例名稱
測試用例名稱就是具體測試用例的名稱,比如點贊成功,取消點贊成功等等
3.前置條件
需要的條件和環境,比如如果你想要進行點贊,那么首先得進入到朋友圈吧?而且進入到朋友圈后,就可以點贊嗎?如果你的微信號沒有好友,朋友圈里沒有好友,也是無法點贊的吧?所以點贊成功的前置條件得是進入微信朋友圈,且有可點贊的資訊。
4.測試步驟
測試步驟呢就是具體執行的步驟,比如要點贊成功,首先要點擊右下角省略號,然后在彈出的框中點擊點贊按鈕。
5.預期結果
即為在執行測試步驟后,所產生的預期實際結果。如果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和預期結果不符合,那么便可以判斷預期結果失敗,如點贊功能的預期結果便是點贊成功,在資訊下顯示一個空心的紅心和你的ID,如果說點贊了,沒有出現紅心或者ID,那么既可以判斷這里有BUG。因為微信朋友圈現在是已經開發好的功能,我們對預期結果非常了解,但是在實際開發過程中,編寫測試用例是在開發完成之前,所以測試人員要對需求文檔(一般由產品經理提供,即需要開發的功能的原型圖和說明)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得出預期結果。
6.優先級
優先級是測試用例的重要程度,分類方法可能不同,有些公司叫P0-P3,有些公司用1,2,3,4去數。這樣區分的好處是可以識別出重點的測試用例,在人手不夠的時候,可以着重測試重點的測試用例。
7.備注
一般用來記錄一些特殊的事項
8.測試結果
在執行過程中實際發生的結果,如果和預期結果一樣,一般寫true即可。如果發生實際情況和預期結果不一樣,比如說點了點贊功能,但是沒有反應,那么可以就得寫成false,並把實際發生的情況寫上去。
那么現在大家來試着寫一下關於微信點贊成功這條測試用例吧,根據上面的元素
好了,那現在關於點贊成功的這條case我們已經寫好了,是不是就可以判斷微信朋友圈點贊成功這個功能沒問題了呢?
答案是不對的,在測試用例的編寫和實際的測試中,除了要考慮正常情況,還得考慮失敗情況和異常流。
比如關於微信點贊這個功能,如果在網絡不通的情況下,點贊是否能成功呢?
大家可以關閉網絡試試看,其實微信點贊就有做這種異常情況的處理,在無網絡的時候進行點贊,也顯示點贊成功,但是其實在好友的朋友圈里,並沒有顯示你點贊成功,而當你連接上網絡時,會把之前點贊的這個請求發出去,好友的朋友圈顯示你點贊成功了,顯然微信團隊是考慮了網絡不好的這種異常情況了。那么加上在無網絡下點贊的這種情況,那么我們的測試用例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大家也可以試試看別的功能,比如發送朋友圈內容時的測試用例,自己動手寫一寫,根據每個功能的正確情況和異常情況。
那么現在點贊的正常情況,異常情況我們都考慮了,是否就算測試完這個朋友圈點贊的功能了呢?
請大家再開動腦筋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