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昀 20180302
“……最近感覺公司挺亂的。”
“怎么個亂法兒?”
“……恨不能上午在群里說一句話,下午就要上線。”
“很久以前,我發現管理規模越大,比如上百人的業務開發團隊,越容易進入一種惡性循環:他們不是沒有優先級,但他們的優先級策略是最后來的事情最優先。”
“……為什么會這樣?”
“大致想來,百人團隊的領導,以及領導的領導,可能並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百十來號人都正在做什么,短期做什么,中期做什么,有什么長期預研的項目,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與公司願景、使命、業務目標有多大關聯關系,對客戶、對公司、對團隊有什么價值。
在領導的心目中,不管你們手頭有什么事情,反正都沒有我現在安排的這件事情優先級高!
所以,這百十來號人基本上是在做布朗運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誰的聲兒大,誰的事情優先級就高。
誰最后來,誰的事情優先級就最高。
我一句話,頂你們一萬句。
有一種亂叫病急亂投醫,身處其中的人時間長了,容易得狂躁症。”
“那怎么辦呢?”
“最近大家蜜汁風靡的一本冊子上這么說:
每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紛至沓來的、必須做出反應的各種情況。假如沒有原則,我們將被迫針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以預料之事孤立地做出反應,就好像我們是頭一次碰到這些事一樣。但假如我們把這些情況分成不同的類型,並且擁有處理不同類型情況的良好原則,我們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決策,並因此過上更好的生活。
擁有了一系列良好的原則,你就擁有了一系列成功的秘訣。所有成功人士都是依據原則行動的,這些原則幫助他們取得成功,只是選擇在什么方面成功因人而異,所以他們的原則也因人而異。
做一個有原則的人意味着,總是依據可以清晰解釋的原則做事。但不幸的是,大多數人並不能清楚地解釋他們的原則。人們很少把自己的原則寫下來與別人分享。
所以我打算再次分享一下我多年前奉行的原則。
我們的目的是,一定要避免“最后來的事情優先”,不讓團隊做“布朗運動”。
我們的原則是,
首先線上故障優先級最高,(注:對於很多頂級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團隊而言,嚴重 BUG 不過夜是一個優良傳統。)
其次,總是拿最后來的事情與手頭任務列表做比較,如果確實比某些任務重要且緊急,修改它們的優先級並通知干系人,他們的任務可能會 delay,即,你這件事臨時插隊不是不可以,那就叫停其他事情,
再次,有助於公司業務目標的事情優先級加分,
有助於提升生產效率的事情優先級加分,
事件優先級排序規則一定要穩定,
最后,不加人,至少不輕言加人,免得給大家一種公司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幻覺。”
“沒錯,前不久也看到有技術牛人這么說:
需求越多,越是要降低開發速度。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方案設計和驗證,而不是編碼上。作為技術主管,應該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壓榨事情的優先級,而不是在保證進度的情況下壓榨質量。
低質量的方案和代碼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迅速成為技術債務,甚至會形成“開發未始,債務先行”的局面,而項目緊張的時期根本沒有處理技術債務的冗余人力,一點點的技術債務或者返工就有形成項目雪崩的風險。
”
“是啊,很多項目就是這樣夭折的,還有很多項目做完之后就離職一批人,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再去維護那坨~嗶~,誰管死后洪水滔天。
我上次不是跟你講過章魚眼和人眼的設計嗎?我們要是有充分時間認認真真評審的話,一定不會把神經節細胞放在感光細胞的前面,結果搞的它們要匯聚成束穿過雙極細胞和感光細胞,形成了盲點。你看看人家章魚設計師怎么設計的。
等看到別人的精妙但正常的設計時才驚呼為什么我們的工程師把視網膜貼反?你早干嘛去了?催催催,那你的價值體現在什么地方了?”
“……”
-EOF-
附贈語錄幾枚:
A,
3月9日
是什么引發了區塊鏈技術相關公司紛紛表示要捐獻給國家?
B,
3月9日
1.春節后利用 memcache udp 漏洞發起 DRDoS(分布式反射拒絕服務)已經愈演愈烈。幾天前阿里雲曾宣布抵擋住了 758G 每秒的這種攻擊。現在全球范圍這個記錄已經到了1.7T bps。
2.之所以叫 Memcache UDP 反射放大攻擊,是因為 memcache 支持 UDP 協議,而 UDP 沒有握手過程,攻擊者可以輕易偽造來源 IP。攻擊者先走 TCP 協議提前 set 一個 key 進去,然后偽造源 IP(要攻擊的目標地址) 走 UDP 協議 get 這個 key,memcache 會把響應的數據包返回給我們攻擊的目標。
get 請求只有 20 字節,但是響應的則最大是 1MB 鍵值數據,即流量經過反射后放大了 5 萬倍。在全球網絡中尤其是公有雲上找到足夠多這種 memcache 主機后就可以實現 DRDoS 攻擊了。最新的記錄是 9 萬台 memcache 主機。
3.實際攻擊中,99% 的攻擊指令都是基於 memcache stats 指令,放大效應沒那么大。
4.memcached 的開發者已經在3月3日提交了代碼,默認關閉 UDP 監聽端口。
5.據360報告稱它觀測到的 62K 個反射節點中,16%是中國電信北京總部,13%是杭州阿里巴巴廣告有限公司,4%是 OVH(一家做主機托管的法國公司),2%是中國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