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備
IDE磁盤的設備文件采用/dev/hdx來命名,分區則采用/dev/hdxy來命名,其中x表示磁盤(a是第一塊磁盤,b是第二塊磁盤,以此類推), y代表分區的號碼(由1開始,1、2、3以此類推) SCSI設備和分區采用/dev/sdx和/dev/sdxy來命名(x和y的命名規則與IDE磁盤一樣)。IDE和SCSI光驅采用的是跟磁盤一樣的命名方式。 /dev/hda/表示第一個IDE接口的第一個硬盤設備(master) /dev/hdb/表示第一個IDE接口的第二個硬盤設備(slave) /dev/hdc和/dev/hdd則是第二個IDE接口上的master和slave設備 主分區占用了1到4號,邏輯分區從5開始算起 1. /dev/hdc6:第二個IDE接口的master接口硬盤的第二個邏輯分區 2. /dev/sdb1:第二個SCSI接口硬盤的第1個主分區 3. 第二個IDE接口的master接口硬盤的第三個主分區:/dev/hdc3 4. 第五個SCSI接口硬盤的第三個邏輯分區:/dev/sde7
字符設備 console:本地物理控制台 tty:虛擬終端 ttys:串行虛擬終端 pts/{0,1,2}:模擬終端設備(通過遠程網絡,例如Xshell)關聯遠程連接(TCP)會話
who: 查看當前系統誰登錄 w:查看誰登錄,正在干什么 whoami:查看當前登錄的登錄名 last:所有用戶在此計算機上曾經登錄成功的用戶名 lastb:曾經登錄失敗的信息 lastlog:顯示一個給定用戶的最近登錄信息
/var/log/wtmp:保存登錄成功的信息 last /var/log/btmp:保存登錄失敗的信息 lastb
sleep 5;ls 等待5秒后執行ls ctrl+D 注銷(exit)
塊設備 能完成數據存儲的功能。 ram sd#(serial disk串行磁盤) sr#(serial cdrom|dvdrom光盤) fd#(floppy disk軟盤)
元數據(沒有文件名,文件名存放在目錄中)
元數據(Metadata),又稱中介數據、中繼數據,為描述數據的數據(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數據屬性(property)的信息,
用來支持如指示存儲位置、歷史數據、資源查找、文件記錄等功能。
固態硬盤,芯片存儲,U盤(閃存)
機械硬盤,磁頭盤片
U盤存儲速度:芯片的處理速度,接口標准,總線寬度
磁盤管理,文件系統
盤片,兩面,磁性材料,兩個磁頭
柱面,磁道,扇區
最外圈,線速度最快,讀取速度最快
划分分區,從外面向里面划分
操作系統安裝在最靠近外邊緣的分區。
整個磁盤盤上頭好像有多個同心囿繪制出的餅圖,而由圓心以放射狀癿方式分割出磁盤的最小儲存單
位,那就是扇區(Sector), 在物理組成分面,每個扇區大小為 512Bytes,這個值是不會改變的。而扇
區組成一個圓就成為磁道(track), 如果是在多碟的硬盤上面, 在所有磁盤盤上面癿同一個磁道可以組
成一個磁柱(Cylinder), 磁柱也是一般我仧分割硬盤時癿最小單位了!
格式化
高級格式化:在已經划分好的分區里面進行磁盤塊以及元數據的創建(由文件系統進行操作)
低級格式化:在硬盤式划分磁道
文件系統在操作系統的內核里
在linux里面,文件系統將磁盤分區划分為大小相等的若干磁盤塊(block)(在windows里叫簇)
塊的大小只有三種標准:1024Byte,2048B,4096B(默認4096)
元數據
索引信息
索引節點(inode),索引位圖(inode bitmap),塊位圖
訪問一個文件,/tmp/test/a.txt 首先看是否存在,然后找索引節點號(ls -id /tmp),再找數據塊 文件夾里只有文件名和節點編號 若文件沒有節點編號,一定不存在 一個inode可能對應很多塊數據塊
添加磁盤
虛擬機設置,添加硬盤(SCSI支持熱插拔),創建新磁盤,存儲為單個文件,完成。 sda1:啟動分區 sda2:交換分區 sda3:根分區 為了是系統內核重新識別並創建新的設備文件,可以如下操作: echo " -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重新識別硬盤 添加新的磁盤設備之后使用新磁盤的操作步驟: 1.划分分區 2.創建文件系統 3.創建卷標(可選) 4.掛載(前提:有掛載點並且掛載點是空目錄) cat /proc/partitions 現在的分區信息(blocks單位是1k)
二、fdisk
划分分區的命令:
fdisk [選項] [設備名] -l 顯示分區信息,包含標准輸出,標准輸入 command: n:添加新的分區 d: 刪除分區 m:獲得幫助菜單 p:顯示當前分區表 q:不保存退出 w:保存退出 t:轉換分區系統標識
partprobe [設備名] 手動更新分區表
partprobe /dev/sdb
補充:
判斷文件是否為空 touch a wc -l < a
三、文件系統
1、mkfs
mkfs:make file system
-t fstype
當前系統可支持的文件系統
ls /lib/modules/2.6.32-71.el6.i686/kernel/fs autofs4 cifs(普通的互聯網文件系統) dlm ext2 fat(文件分配表) gfs2 jffs2 nfs(網絡文件系統) nls udf btrfs configfs ecryptfs ext3(增加了日志系統) fscache jbd lockd nfs_common squashfs cachefiles cramfs exportfs ext4(單個文件大小更大了,塊大小可自由調節,控制inode) fuse jbd2 mbcache.ko nfsd ubifs
1個inode對應4塊block
mkfs -t ext2 = mkfs.ext2
2、mke2fs
mke2fs -t ext3/4:創建ext3/4類型文件系統 -b:指定塊大小,默認4096,可用取值1024,2048,4096 -L LABEL:指定分區卷標(嚴格區分大小寫) -m #:指定預留給超級用戶的塊數百分比 -i #:用於指定為多少個字節的空間創建一個inode,默認16384,這里給出的數值應該為塊大小的2^n倍; -N #:指定inode個數 -F:強制創建文件系統 -E:用戶指定額外文件系統屬性
注意:別格式化擴展分區(擴展分區不能直接格式化),別格式化整個磁盤(會格式化MBR,分區表也沒了)
能創建系統的是主分區和邏輯分區
mke2fs -b 2048 -i 4096 - L mydate /dev/sdb1
3、blkid:查詢或者查看磁盤設備的相關屬性
UUID:通用唯一的標識符號,標識分區設備,由CPU隨機計算生成
SEC_TYPE:輔助
TYPE:文件系統類型
LABEL:卷標
4、e2label:修改卷標
e2label /dev/sdb2 "hx"
5、tune2fs:調整文件系統的相關屬性
-j:不損害原有數據,將ext2升級為ext3 -L LABEL:設定或修改卷標 -m #:調整預留百分比 -r #:指定預留塊數 -o:設定默認掛載選項 acl -c #:指定掛載次數達到#次后進行自檢,0或-1表示關閉此功能 -i #:每掛載多少天后進行自檢,0或-1表示關閉此功能 -l:顯示超級塊中的信息
dumpe2fs:顯示文件屬性信息
-h:只顯示超級塊中的信息
6、fsck:檢查並修復linux文件系統
-t FSTYPE:指定文件系統類型
-a:自動修復
7、e2fsck:專用於修復ext2/ext3文件系統
-f:強制檢查
-p:自動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