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主機添加硬盤之前,首先需要了解Linux系統下對硬盤和分區的命令方法
一、磁盤命名
Linux下對SCSI和SATA設備是以sd命名的,第一個SCSI設備是sda,第二個是sdb....以此類推。一般主板上有兩個SCSI接口,因此一共可以安裝4個SCSI設備。主SCSI上的兩個設備分別對應sda和sdb,第二個SCSI口上的設備對應sdc和sdd。一般硬盤安裝在SCSI的主接口上,所以是sda和sdb,而光驅一般安裝在第二個SCSI的主接口上,所以是sdc。IDE有兩個口,第一個IDE口叫做適配器,可以接兩塊盤,主盤(hda)和從盤(hdb).第二個IDE口主盤(hdc)從盤(hdd)
二、分區命名
所謂的磁盤分區指的告訴操作系統可以存取的區域是哪些磁柱之間的區塊,如此一來操作系統就能知道他可以在所指定的區塊內進行文件數據的讀、寫、搜尋等動作了。即磁盤分區指定分割槽的起始與結束磁柱。
分區命名是用設備名稱加數字命名的。例如hda1代表的是hda這個硬盤設備上的第一個分區。每個硬盤上最多有四個主分區。多個主分區只能有一個主分區作為啟動分區。邏輯分區是從5開始的,每多一個分區,每個磁盤上最多可以有24個擴展分區。
三、分區步驟
查看分區:
fdisk -l //列出所有硬盤信息
fdisk -l 設備 //列出指定的硬盤信息
管理磁盤分區:
fdisk 磁盤 //創建新的磁盤分區,刪除舊的磁盤分區
m:查看幫助
p:顯示當前硬件的分區,包括沒保存的改動
n:創建一個新的分區
e:擴展分區
p:主分區
d:刪除一個分區
w:保存退出
q:不保存退出
t:修改分區類型 //分區的文件系統類型
l:顯示所支持的所有類型
partprobe命令:通知內核重讀硬盤表
cat /proc/partitions
新創建的新分區必須格式化了之后才可以使用
四、分區的目的
1.可以在不順時數據的情況下重裝系統。比如在獨立設置/home掛載點,重裝系統時直接標記回/home,數據不會有任何損失
2.針對不同的掛載點的特性分配適合的文件系統以發揮合理性能。比如對/var使用reiserfs,對/home使用xfs
3.針對不同掛載點開啟不同的掛載選項,如是否需要即時同步,是否開啟日志,是否啟用壓縮
4.大硬盤搜索范圍大,效率低
5.磁盤配額只能對分區做設定
五、格式化分區
mkfs -t ext3 /dev/sda1 //格式化分區成ext3
mkfs -t ext2 /dev/sda1 //格式化分區成ext2
六、掛載分區
要想掛載需要了解mount命令
mount命令:查看當前系統掛載的文件
-a:掛載文件中定義的所有文件系統
-n:不讓掛載成功的信息寫在/etc/mtable
unmount:去掛載
注意:mount掛載的文件系統在重啟之后就不存在了,把掛載的信息寫到/etc/fstab中就可以永久自動掛載了。
掛載的信息格式:掛載的設備 掛載點 文件系統類型(默認為defalut) 轉儲頻率(每多少天對文件做一次完全備份) 文件系統自檢次序(0表示不檢查,只有根為1,其他文件可以同時為2,即跟檢查完了就開始檢查)
根據格式直接添加:/dev/sda1 /test ext3 defaults 1 1即可
- 掛載點必須是一個目錄。
- 一個分區掛載在一個已存在的目錄上,這個目錄可以不為空,但掛載后這個目錄下以前的內容將不可用。對於其他操作系統建立的文件系統的掛載也是這樣,卸載后,目錄以前的文件都還在,不會有任何丟失。
- 目錄只占磁盤里的一個inode,存放文件屬性等信息。
- 任何一個分區都必須掛載到某個目錄上。
- 目錄是邏輯上的區分。分區是物理上的區分。
- 磁盤Linux分區都必須掛載到目錄樹中的某個具體的目錄上才能進行讀寫操作。
- 根目錄是所有Linux的文件和目錄所在的地方,需要掛載上一個磁盤分區。
- 一個分區可以掛在多個目錄,但反過來一個目錄只能是一個分區的掛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