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假期,本來是制定了一系列計划,但是在假期結束時,才發現實施了不到五分之一。這讓我想起了以前高中寄宿的時候,每兩周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我都會背一書包書回去,想着在家好好學習。結果呢,大多數時候書包都不會打開,然后原樣背回學校。
唯一完成的計划 就是看完《小強升職記》這本電子書,因為是電子書,因此可以隨身攜帶,可以在閑暇時間看看。不過,也同樣是因為在零碎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看完之后並不是很系統,忘了很多,幸好電子書很方便做筆記。於是,花了大半天時間來看筆記,順便整理成這篇文章。
《小強升職記》是一本講時間管理、目標管理的書籍,核心就是GTD(Getting Things Done)。書中介紹了幾種很好的時間管理辦法和目標管理辦法,而且以小強這個虛擬的角色貫穿全文,讓人很有代入感。另外,書中對每一種方法都有具體的實施建議,圖文並茂。總之,在我看來是一本好書。
本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xybaby/p/8464430.html
時間管理
大多數人看起來都很忙,但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瞎忙,本質就是時間利用率太低。
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是找出一天中自己的高效時段,具體就是用時間日志法,忠實記錄每一個小時自己的預期目標、實際完成情況、工作狀態,一天結束之后統計。一天工作八小時(當然IT從業者可能是12小時或者更多),高效的時間並不多。書中對高效、低效、休息三種狀態的定義是這樣的。
1)集中精力工作:心無雜念;進入忘我狀態;效率很高。
2) 無意義浪費時間:打開瀏覽器漫無目的地亂逛;和同事聯機游戲;在辦公室侃大山;無法集中精力;煩躁不安。
3) 真正的休息:打個小盹;到樓下散步。
說實話,我自己統計過,實際情況遠比自己想象中的差,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低效狀態:打開瀏覽器東看看西看看,或者是不停刷手機,或者是煩躁不安。
衡量一件事情是不是有意義,主要是看我們投入時間之后是否有預期的產出,如果達到了預期,那么時間投入就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是浪費時間,時間黑洞就是被浪費掉的所有時間的集合。
那么我們第一要盡量減少掉入時間黑洞的時間,書中給出了很多不錯的建議;第二,要利用好自己的高效時間段,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高效時間段來處理。這里就引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是事情應該在高效時間段來處理?
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也是時間管理法則,正如書中所說,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這個法則,但是極少數人真正懂得。
四象限法則首先需要將事務正確的放入到對應的象限。
四象限法則就是按照意見事情的重要程度,緊迫程度來划分出一個坐標軸,然后將事務放到四個象限中的一個。
那么什么是重要程度呢,取決於職業價值觀
所謂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
越貼近自己的職業價值觀、職業規划,那么就是越重要的。
而緊迫程度則是任務的時間底線,這個很好理解,需要馬上處理的事情,可定是緊急度最高的。
給出書中的一個四象限划分的例子:
對於每一個象限中的事務,有不同的處理原則。
-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沒什么好說的了,立即去做!我們工作中的主要壓力就來自於第一象限,我們生活中的主要危機也來自於第一象限。
-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有計划去做!我們應該將時間投資於第二象限,第一時間對齊進行分解,並且制定時間表
-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很緊急:交給別人去做!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第三象限的事務是我們忙碌而且盲目的源頭。這個象限里的事務最好能放權交給別人去做,或者通過委婉的拒絕減少這類事務的產生
-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緊急:盡量別去做!這是一個用於緩沖調整的象限。
值得思考的是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的事務。
首先說第三象限的事務,不重要但很緊急,比如同事找你幫忙解決問題,比如突然通知的評審會議。這個象限的最大問題是會打亂自己的安排計划,浪費掉自己的時間。書中給出的解決辦法稱之為猴子管理藝術:甩掉別人強加給自己的猴子(也就是自己職責之外的事情);適當放權,把一些事情交給下屬去做。
重點在於第二象限的事務,這是時間管理的重點,我們平時經常制定的工作計划和工作目標都是相對於第二象限來說的。如果一個第二象限的事務遲遲得不到處理,那么會怎么樣呢?
- 如果是任務(工作規定必須做的事情),那么終有一天會變成極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書中說到"如果你第二象限的事務能很好地處理的話,會減少第一象限80%的事務";
- 但是如果是自己指定的目標(沒有外界的壓力與deadline),那么就會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那么如何更有效的處理第二象限的事務呢,那就是第二象限工作法:目標描述與任務分解。流程如下
比如一個事務:學習Linux,這是一個非常籠統的目標,不清楚到底要干什么,這也是我們不願意處理第二象限的事務的原因。這個目標,即上圖中的項目,需要分解成具體的行動,然后一步步實施。比如學習Linux這個項目,可能的行動是:
- 安裝Linux操作系統
- 對照《鳥哥私房菜》熟悉日常指令
- 。。。
- 學習《APUE》
目標描述和任務分解的好處在於:“消除時間管理的三大殺手——拖延、猶豫不決、目標不明確對工作的影響。”
當我們將一個大目標分解成一步步的行動之后,那么就不會狗啃南瓜,無從下口了。項目可以分解成多個行動,但是行動之間很可能是有相互順序的,比如說不能一上來就學習《APUE》,這就牽扯出“下一步行動”這個概念:
任何已經確定的、需要2分鍾以上才能解決的下一個單一行動。
到了這里,我們可能有了大量的行動,這寫行動也不一定是可以立馬處理的;當然還有一些事情,並不是由一個項目(比如第二象限的事務)分解而來,比如回復郵件。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處理這些事情呢,那就是衣櫃整理法。
衣櫃整理法
也是時間管理法則,書中是用衣櫃整理的步驟來對應時間管理,一共有五個步驟:收集,處理,組織,回顧,行動.
收集:關鍵是將 '一切引起我們注意的東西' 放在 '收集籃' 里。注意,這里強調的是放進收集籃,而不是立刻去處理。個人感覺這個非常重要,當我們處於高效時段,專心致志處理問題的時候,最煩的就是被打斷。
處理:為衣物分類。在我們處理完手中的事情之后,就拿出收集籃,對收集到的事務分類,哪些是不能執行的,哪些是可以執行的。不能執行的任務分為三類:垃圾;將來某時也許;參考資料。可以執行的事情我們分為五類: 1.2分鍾之內能搞定的事:立即去做。 2.需要多個步驟搞定的項目: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任務都是需要我們進行分解之后才能執行的, 3.指派給別人完成的 4.特定時間做的事 5.待辦事項:剩下的普通任務,有空的時候就立即搞定它。
組織:將分類的衣物重新儲存。處理之后,把事務分到三個清單:將來某時/也許清單,待辦事項清單,項目清單,每一個清單對應不同的事務類型
回顧:對衣物做到心中有數
1. 回顧你的將來某時/也許清單:看看這個清單里有沒有可以行動的項目
2. 回顧你的項目清單:把項目清單拿出來好好地看一看,自己下一步應該做些什么?現在項目的完成度是多少?
3. 回顧你的待辦事項:你上周都做了哪些事?下周還要做哪些事情?
4. 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通常這樣的目標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才有可能達成 這一周我離自己的目標有沒有近一點?
行動:當我們將所有的事務放入到對應的清單之后,那么接下來就是具體的行動了。不同清單中的事務,具體如何處理是不一樣的,比如將來某時清單,那就做好鬧鍾;待辦事項清單,取出下一步行動並執行;項目清單,先做目標描述與任務分解。
衣櫃整理法的流程如下:
目標管理
以上都是時間管理,精髓在於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時間,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那么目標管理就是決定什么是 合適的事。
前面介紹四象限的時候提到,價值觀是衡量一件事務是否重要的標准,價值觀同樣也是我們制定職業規划的指導思想。《小強升職記》中指出要把人生、工作划分為六個高度去審視和規划:
- 原則(五萬米):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原則、目標
- 願景(四萬米):3-5年的目標,可以是職位,也可以是能力。目標是什么,哪些人已經在這個目標上,他們是怎么達到的,達到這個目標對我的生活、工作有什么影響
- 目標(三萬米):一年內的階段性結果
- 責任范圍(兩萬米)
- 任務(一萬米)
- 下一步行動(跑道)
且需要自上而下思考與規划,自下而上實施,且隨時修訂自己的規划
大樹分解法
六個高度中,目標層是設定目標和制定計划的分水嶺。
設定目標與制訂計划的區別在於:前者是要做什么(What),后者是如何去做(How)。當然,首先應該是設定目標,然后才是指定計划。
大樹分解法適合於長於1年,短於5年的中長期目標。因此對應的應該是六個高度中願景及以下。
大樹分解法是以一棵樹(自然界中的數,而不是數據結構中的樹)的結構來分解一個中長期目標,從下往上分別是樹根、樹干、樹枝、樹杈。其中樹根是對目標的審視,對樹根也就是目標需要問自己五個問題:
- 樹根1:寫出你的目標
- 樹根2:為什么要達成此目標? 將你最重要的理由寫在最前面,遇到挫折想要放棄目標的時候,你可以看看當初寫下的這些理由現在是否依然存在。
- 樹根3:我為什么可以達成此目標?
- 樹根4:哪些個人、團體、組織對我達成這個目標有幫助?當你寫下誰可能對你達成這個目標有幫助的時候,你就會主動去吸取周圍的人脈、社交、資源,而這些,都將是你的財富。
- 樹根5:這個目標要在多長時間內完成?
目標時限過長,遇到的不可知因素太多。建議將一個很大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然后再對這些小目標進行分解和實現。
而樹干、樹枝、樹杈是具體的計划
- 樹干:寫下實現目標的計划步驟
- 樹枝:在月目標計划表里寫下打算如何完成計划步驟
- 樹杈:將月計划中的內容細化到每一周
提高執行力
當我們將一個大目標拆分到每一周,拆分到一個個的“下一步行動”之后,我們就不再盲目,清楚的直到該做什么的。但是知易行難,要完成設定的目標需要很強的執行力,特別是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書中給出了提高執行力的三個錦囊妙計:
1 找到最大的石頭。先干掉最困難的事,這個是在大樹分解法中的樹杈(即周計划)中執行
2 寫下來。寫到才能做到;筆、紙細化行動;白紙黑字是一種契約
3 拒絕第一次失敗
制定適合自己的方法
不同的職業性質或者職業規划、職業價值觀,使用的時間管理、目標管理具體方法肯定是有差異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當然,這肯定也是需要摸索的過程。於我而言,感覺用四象限加上衣櫃整理法(收集藍、項目清單、將來也許清單、行動清單)來管理時間就足夠,四象限用來衡量事務的優先級,然后放到對應的清單。而目標管理,嘗試用大樹分解法針對一個特定的目標制度計划,利用smart原則檢驗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