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系統互聯通信參考模型
1.模型圖
2.接收/發送數據
-
-
-
當系統接收數據時,數據時自下而上的傳輸
-
當發送數據時,數據是從上而下的傳輸
-
-
3.詳解各層特征
概要:
-
-
-
-
在網絡數據通信的過程中,每一層要完成特定的任務
-
當傳輸數據的時候,每一層接受上一層格式化后的數據,對數據進行操作,
然后傳送給下一層。
-
而當接受數據的時候,每一層接收下一層傳輸的數據,對數據進行解包,然后傳給上一層
-
從而實現了對等層之間的邏輯通信,在7層模型中,是對等層進行數據邏輯通信的。
-
在OSI/RM的通信中,並沒有確切的描述用於各層的協議,只描述了每一層應該完成哪些功能
-
-
-
1)物理層
-
-
-
-
定義
-
提供原始物理通路,規定處理與物理傳輸介質有關的機械電氣特性和接口。
-
確定與傳輸媒體接口相關的一些特性,即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規程特性,涉及到電纜,物理端口和附屬設備
-
-
舉例
-
雙絞線
-
同軸電纜
-
網卡
-
中繼器
-
集線器
-
-
-
-
2)數據鏈路層
-
-
-
-
主要功能
-
數據鏈路連接的建立和釋放
-
構成數據鏈路的數據單元
-
數據鏈路的連接和分裂
-
幀定界和同步
-
流量控制、差錯的檢測和恢復
-
-
-
-
-
-
-
-
將物理層不可靠的數據連接變成無差錯的數據通道,並解決多用戶競爭的問題,對網絡層顯現出一條可靠的鏈路
-
加強了物理層傳送原始Bit(比特)的功能,在數據鏈路層當中,傳輸單位是幀,通過在幀的前面和后面附加上特殊的二進制編碼模式,來產生和識別幀的邊界
-
數據鏈路層可使用的協議
-
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線路網際協議
-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al,點到點協議
-
X.25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al) 地址解析協議
-
RARP(Rerserv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al) 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
Frame Relay 幀中繼
-
-
設備
-
網橋
-
交換機
-
-
-
-
3)網絡層
-
-
-
-
將數據分成一定長度的分組,負責路由(通信子網到目標路徑)的選擇
-
以數據鏈路層提供的無差錯傳輸為基礎,為實現原設備和目標設備之間的通信為基礎,而建立,維持和終止網絡鏈接,並通過網絡鏈接交換網絡服務的數據單元。
-
網絡層主要解決數據傳輸單元分組在通信子網中的路由選擇,多個網絡互聯的問題,網絡層通常提供數據服務,和數據報服務,網絡層建立網絡鏈接,為傳輸層提供服務,在具有開放特性的網絡中。
-
主要功能
-
路由選擇和中繼
-
網絡連接的激活、終止
-
網絡鏈接多路復用
-
差錯檢測與恢復
-
排序、流量控制
-
服務選擇
-
-
主要協議
-
網際協議:IP協議
-
網絡層最為核心的協議,無論是TCP還是UDP協議,最終都是以IP據包的方式發送出去的。
-
IP提供了不可靠,無連接的服務。
-
僅僅是盡可能的將數據發送到目的地,但不保證所有數據都可以無差錯的發送到目的地。也就是說,它只負責發送,是否沒有錯誤的,完整的發送,並不負責,而連接的可靠性和數據的正確性由更高層的協議來完成的,列如后面所講的TCP協議。
-
在TCP/IP的網絡中,雖然我們都使用IP地址來標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當IP位於網絡層,網絡層以下的協議都使用物理地址標注具體的網絡設備,准確的說,物理地址不屬於物理層的范疇,而是作為數據鏈路層的子層一般出現。
-
物理地址=Mark地址=鏈路地址,在網絡中每一個網絡接口控制器都有一個6個字節的物理地址,也就是我們通常說講的網卡地址,這6個字節其中前三個字節代表該網絡接口控制器的制造商,后三個字節為制造商為這個網絡接口控制器分配的序列號,網絡設備制造商的編號由IEEE分配,而網絡制造商會為他們生產的每一個網絡接口控制器分配不同的序列號。因此,從理論上來講,物理地址是唯一的,網絡上不會出現兩個物理地址相同的設備。
-
-
-
-
-
4)傳輸層
-
-
-
-
主要功能
-
映像傳輸地址到網絡層
-
多路復用與分割
-
差錯控制與恢復
-
分段與重新組裝
-
組塊與分塊
-
傳輸連接的建立與釋放
-
序號以及流量控制
-
-
概要
-
七層模型中負責數據通信的最高層,由此面向網絡通信的低三層和面向信息處理的高三層之間的中間者。
-
解決的是數據在網絡之間的傳輸質量問題,傳輸層用於提高網絡層服務的質量,提供可靠地端到端的數據傳輸。
-
例如,我們通常所說的Qos(網絡服務質量)就是這一層的主要服務。
-
傳輸層可在傳輸數據之前建立連接,並依照連接建立時寫上的方式進行可信賴的數據傳送服務,如果傳輸層發現收到的包有誤,或者送出的包未受到對方的認可,則會繼續嘗試若干次,知道正確收到,或者送出包。或者在嘗試多次以后,表明失敗,像上層報告錯誤的信息,簡單的說,傳輸層能夠檢測或修正傳輸過程中的錯誤,傳輸層反映並擴展了網絡層子系統的服務功能,並通過傳輸層地址提供更高層用戶傳輸數據的通信端口。使系統間高級資源的共享不必考慮數據通信方面的問題,傳輸層的最終目標是為用戶提供有效可靠和價格合理的服務。
-
-
主要協議
-
提供的是一套網絡數據傳輸的標准
-
TCP協議
-
面向連接的
-
-
UDP協議
-
面型非連接的
-
-
-
-
-
5)會話層
-
-
-
-
概要
-
會話層是利用傳輸層提供的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服務,具體實施服務請求者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通信
-
服務層和會話層是屬於進程間通信的范疇,屬於操作系統的知識。
-
會話層管理不同主機進程間的對話,主要針對遠程終端的訪問。
-
會話層使用校驗點可使通信會話在通信失效時從校驗點繼續通信,這種能力對傳輸大的文件及其重要,因為它可以保證斷點續傳。
-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構成了開放系統的高三層。
-
面對應用進程提供分布式處理,會化管理,信息表示恢復最后的差錯等。
-
通常來說會話層提供服務需要建立連接,數據傳輸,釋放連接這三個階段。
-
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通常可以被省略。
-
-
-
-
-
-
-
-
主要功能
-
會話連接到傳輸連接的映射
-
數據傳送
-
會話連接的恢復與釋放
-
對會話參數進行協商
-
選擇合適的Qos
-
活動管理
-
令牌管理
-
-
-
-
6)表示層
-
-
-
-
概要
-
表示層處理系統間用戶的信息的的語法的表示,也就是說各種用戶的信息的語法表達形式。
-
每一台計算機都可能有它自己的表述數據的內部方法,需要協定和轉換來保證不同的計算機可以彼此理解。
-
-
主要功能
-
數據語法轉換
-
數據加密和數據壓縮
-
語法表示
-
表示鏈接管理
-
-
-
-
7)應用層
-
-
-
-
概要
-
應用層是開放式系統互聯通信參考模型的最高層,是直接面向用戶的一層。
-
應用層是計算機網絡與最終用戶的一個界面,包含了用戶應用程序執行通信任務所需要的協議與功能,例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
-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常可以把會話層和表示層歸類到應用層,從而將7層模型簡化為5層模型。
-
-
主要協議
-
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
FTP:文件傳輸協議
-
talent:遠程登錄協議
-
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
TOP:郵局協議
-
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
sa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
RSTP:實時流傳輸協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