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 適用於測試環境,生產環境暫時未驗證
1. RAID種類
最高性能的RAID0 完全拆分所有的IO 不進行校驗 但是單盤損壞, 數據完全丟失
最高損耗的RAID1 損失一半的存儲容量, 做鏡像,安全性較好.
使用頻率最高的RAID5 單盤做校驗位,支持單盤損壞不丟失數據 但是雙盤損壞無能為力
RAID5增強的RAID6 支持雙盤同時損壞
raid5和raid6 需要做校驗位處理 雖然是RAID卡進行 但是影響寫入的性能 不是像RAID0 一樣 隨着磁盤數目的增長線性擴充性能.
HOTSPARE盤 一塊盤做備份 壞了自動替換 避免沒有人發現繼續壞的情況.
RAID10和RAID01用的較少,不在描述.
2. RAID卡的高速緩存以及磁盤緩存
測試環境為了提高性能,將RAID卡的緩存以及磁盤緩存都enable了
其中RAID卡有BBU作為后援 應該能保證數據不丟失
針對緩存采取了寫入使用write back 的模式,磁盤IO飛起, clone 100g左右的虛擬機 耗時不超過10min 如果采取write through模式,並且不開磁盤自己的緩存,clone耗時3-5個小時.
3. 關於條帶大小:
服務器環境 strip容量 預讀
群件(Lotus Domino,Exchange 等) 16KB On
數據庫(Oracle,DB2,SQL等) 16KB Off
文件服務器(Windows NT/2000) 16KB On
文件服務器(Novell Netware,Windows 2000) 64KB On
Web 服務器 8KB Off
視頻文件服務器 64KB on
沒找到虛擬化服務器建議的條帶大小,當時記得設置的時候就是默認處理了. 128KB 最多記得 沒使用 256K的 條帶深度不可考了已經.
4. SAS盤以及SATA盤
虛擬化服務器一直使用了成本較低的NL-SATA 企業級的2T 7200轉的盤, 感覺容量和性能基本滿足需求.
SSD太貴 測試環境用不起.
記得查過資料
SAS的背板支持插SATA盤只不過SATA在SATA3.0協議時的協議速度是6Gb/s SAS3.0好像是翻倍的速率
不過如果只有不超過十塊盤,並且大部分是離散度的情況下貌似到不了600m的讀取寫入速度 協議的差距應該可以彌補
備注: SAS盤沒法插入SATA口
5. ESXi以及HyperV的選擇
vCenter的安裝使用比較簡單權限分配也簡單 可以不使用域控進行使用
hyperV 貌似需要使用SystemCenter 正版太貴盜版不好搞 作罷了 不過貌似我們公司有做過二次開發 但是沒推廣過 在內部使用的多一些.
ESXi 的網卡當時建議是選擇VXNET3.0的模式沒有大量文件網絡傳輸時引起宿主機紫屏的現象, 並且支持10Gb/s的速率 性能要好一些.
以上是當時的總結或許有的話 繼續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