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修改本機/etc/hosts的hostName后經常不生效


 

1、Linux修改本機別名/etc/hosts的hostName后經常不生效解決

 

Linux修改本機別名/etc/hosts的hostName后經常不生效,

比如我們/etc/hosts的內容如下:

#192.68.1.10 message.xxx.com
192.68.1.11 message.xxx.com

但是ping message.xxx.com還是指向192.68.1.10。

 

一般2種解決方案:

1). 重啟,這是最直接最可靠穩定的一種方法,如果有些時候不方便重啟,則可以使用第二種方法。

2).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將HOSTNAME修改成對應的別名,如下:

 

NETWORKING= yes
HOSTNAME=host1
修改后重啟網絡服務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本質是/etc/init.d/network)

3). 如果重啟服務器后,還是不起作用,應該是本機的dns緩存引起的。

查看nscd是否啟用: ps -ef|grep nscd
直接關閉Linux nscd 緩存服務:
/etc/init.d/nscd stop
 

 

2、Linux的DNS

     linux本身是沒有dns緩存的,想使用dns緩存的話需要自己安裝一個服務程序NSCD(name service cache daemon).

    nscd緩存三種服務passwd group hosts,所以它會記錄三個庫,分別對應源/etc/passwd, /etc/hosts 和 /etc/resolv.conf每個庫保存兩份緩存,一份是找到記錄的,一份是沒有找到記錄的。每一種緩存都保存有生存時間(TTL).

     安裝:

  yum install nscd

    修改配置文件/etc/nscd.conf,開啟dns緩存,修改這一行

  enable-cache hosts yes。

如果啟用了nscd 服務,才有dns 緩存,否則是沒有dns緩存的。

 

 

     開啟 、停止、 重啟服務

     service nscd start | stop | restart

 

 

 

nscd的配置:

 

通過編輯/etc/nscd.conf文件,在其中增加如下一行可以開啟本地DNS cache:

enable-cache hosts yes

 

阿里雲主機上的配置如下: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root@iZ2571ykq ~]# cat /etc/nscd.conf   
  2. #logfile        /var/log/nscd.log  
  3. threads         6  
  4. max-threads     128  
  5. server-user     nscd  
  6. debug-level     5  
  7. paranoia        no  
  8. enable-cache    passwd      no  
  9. enable-cache    group       no  
  10. enable-cache    hosts       yes  
  11. positive-time-to-live   hosts   5  
  12. negative-time-to-live   hosts       20  
  13. suggested-size  hosts       211  
  14. check-files     hosts       yes  
  15. persistent      hosts       yes  
  16. shared          hosts       yes  
  17. max-db-size     hosts       33554432  

 

相關參數的解釋如下:

 

logfile debug-file-name:指定調試信息寫入的文件名。

debug-level value:設置希望的調試級別。

threads number:這是啟動的等待請求的線程數。最少將創建5個線程。

server-user user:如果設置了該選項,nscd將作為該用戶運行,而不是作為root。如果每個用戶都使用一個單獨的緩存(-S參數),將忽略該選項

enable-cache service <yes|no>:啟用或禁用制定的 服務 緩存。

positive-time-to-live service value:設置 service 在指定緩存中正的項目(成功的請求)的TTL(存活時間)。 Value 以秒為單位。較大的值將增加緩存命中率從而減低平均響應時間,但是將增加緩存的一致性問題。

negative-time-to-live service value:設置 service 在指定緩存中負的項目(失敗的請求)的TTL(存活時間)。 Value 以秒為單位。如果存在由不在系統數據庫中的uid(用戶ID)(例如在以root身份解包linux 內核源代碼時)所擁有的文件將明顯改善性能;應該維持較小的值以降低緩存一致性問題。

suggested-size service value:這是內部散列表的大小, value 應該保持一個素數以達到優化效果。

check-files service <yes|no>:啟用或禁用檢查屬於指定 服務 的文件的改變。這些文件是 /etc/passwd, /etc/group, 以及/etc/hosts。

 

 

 

 

nscd的查看和清除

 

 

nscd緩存DB文件在/var/db/nscd下。

nscd -g  查看統計信息

 

清除 nscd緩存:

nscd -i passwd
nscd -i group
nscd -i hosts

 

當然也先刪除緩存庫或者停掉nscd服務:

rm -f /var/db/nscd/hosts

service nscd restart

或者是直接停止nscd 服務  service nscd stop。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