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射頻信號接收框架簡圖介紹


LoRa整體框架圖如下:

  

 

 

  內容下次再填!

  內容補上:

    射頻信號的接收流程(小博並非專業,錯了emmmmm輕噴):射頻--->中頻--->基帶,下面按照圖中標的序號開始介紹:

      1、天線接受射頻信號后,(經過聲表面濾波器轉換,將電波轉換成電信號),得到高頻信號;

      2、高頻信號需要經過低噪聲放大器LNA(也叫高頻頭吧?)處理,將信號放大,同時,信號被轉換成差分信號,差分信號經過混頻器,和內部振盪源混頻,得到正交的中頻信號(I/Q);(之后還要經過一系列濾波器和放大器,把信號轉換成ADC可以識別的范圍,具體我也講不清楚)

      3、模擬信號轉數字信號:正交中頻信號通過ADC進行模數轉換,得到中頻數字信號;

      4、再就是降頻;

      5、接着整波;(當然也有自動頻率校准(AFC)、自動增益控制(AGC)啥的處理)

      6、降頻后的信號經過LoRa解調器解調,得到基帶信號,即原始信號,由原始信號得到數據包;

      7、將數據包放到LoRa的接收數據緩沖區(即FIFO的RX區),至於寫到FIFO的哪個地方,請參考:http://www.cnblogs.com/leo0621/p/7851505.html 

      8、9、MCU通過SPI接口訪問寄存器,寄存器RegFifo(0x00)讀取接收緩沖區的數據,至於怎么讀,參考序號7的鏈接;

  

   附個官方PING-PONG例程:http://www.semtech.com/apps/filedown/down.php?file=sx12xxDrivers-V2.1.0.zip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