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着無聊學習下Python 的語法。由於我目前主要編程語言還是Java ,所以針對Python 的學習我主要是通過與Java 進行對比。我使用的是Python3,因此語法上也會遵循Python3 的規則。
簡介
Python是一種解釋型、面向對象、動態數據類型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
Python由Guido van Rossum於1989年底發明,第一個公開發行版發行於1991年。
像Perl語言一樣, Python 源代碼同樣遵循 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協議
以上內容摘自菜鳥教程
1. 變量的使用
從類型上說,Java是靜態類型語言,Python是動態類型語言。所謂靜態類型就是變量需要先聲明再使用,動態類型是不需要事先聲明變量的類型。
例如在Java中聲明變量:
int var = 0;
我們需要先確定變量的類型,再為變量賦值。而在Python中,變量無需事先聲明:
var = 0
可以說是拿起來就能用,正是因此Python 的語法要比Java 更靈活。
2. 忘掉分號
Java中語句的結束強制以";"為結尾,Python中我們當然也可以用分號,但並不建議這樣用。通常在Python 中我們用換行表示語句的結束。
3. 輸出語句
如果你有過在Java 代碼中大量拼接字符串的體驗,那么你可能會愛上Python的語法。在python中打印變量需要使用占位符,如:
print("This is a %s"% ("dog"))
4. 數組和列表
Java 中的數組是很很實用的數據結構,Python 中同樣有類似的數據結構。我們用代碼對比兩個語言的差異:
- java:
int[] array={1, 2, 3, 4, 5};
- Python:
list = [1, 2, 3, 4, 5 ]
不過由於Python 是動態數據類型 ,所以在list中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的數據類型:
list=[1, 2,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