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錯題
輸出三角形的面積和周長,輸入三角形的三條邊a、b、c,如果能構成一個三角形,輸出面積area和周長perimeter(保留2位小數);否則,輸出“These sides do not correspond to a valid triangle”。
輸入輸出樣例1:
Enter 3 sides of the triangle: 5 5 3
area = 7.15; perimeter = 13.00
輸入輸出樣例2:
Enter 3 sides of the triangle: 1 4 1
These sides do not correspond to a valid triangle
源程序(有錯誤的程序)
錯誤信息1:
錯誤原因:算式少了半個括號,用括號括起。
改正方法:添加上右邊缺少的括號。
錯誤信息2:
錯誤原因:else前后的語句缺少大括號。
改正方法:在if語句后也就是else前加上大括號,同時在else后加上大括號。
編譯無誤
輸入第一個值,正確:
繼續輸入第二個值,運行結果錯誤:
錯誤原因:輸入1 4 1時,不構成三角形,程序中if語句條件錯誤。
改正方法:將“||”都改為“&&”。
再次輸入兩值,均得到正確結果
(二)學習總結
1.在編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會用到多個以及if語句,if...else if... 語句switch語句,查閱資料,總結一下這三種情況的區別何在,並分別舉例加以說明。
(1)程序執行效率
在條件較少的情況下,用if語句較為方便,條件較多時,用if...else if... 語句合適,大部分情況都可用switch語句。
(2)便利性
case后面一定要是常量,當條件的分支很多時通常使用switch...case
參考鏈接:http://www.cnblogs.com/wankun/p/4989831.html
2.對其他你認為需要進行總結的內容進行總結。
不同的語句在不同條件下的適用程度是不一樣的,熟練並善於轉化,有助於我們在編程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每個語句都有不同的特點,熟悉這些特點在面對各種問題時對症下葯,就可以快速找出問題的錯誤,並很好的改正。
(三)實驗總結
1.成績轉換
(1)題目:
本題要求編寫程序將一個百分制成績轉換為五分制成績。轉換規則:
大於等於90分為A;
小於90且大於等於80為B;
小於80且大於等於70為C;
小於70且大於等於60為D;
小於60為E。
(2)流程圖
(3)源代碼
(4)實驗分析
無問題
(5)本題PTA提交列表
5.三角形判斷
(1)題目:給定平面上任意三個點的坐標(x1,y1)、(x2,y2)、(x3,y3),檢驗它們能否構成三角形。
(2)流程圖
(3)源代碼
(4)實驗分析
問題1.S=(double)(a+b+c)/2語句中必須用double
原因:若a+b+c為奇數則S為小數
解決方法:檢查發現只有在a+b+c為偶數時才成立,加上double都奇數也正確
(5)本題PTA提交列表
7.簡單的計算器
(1)題目:本題要求編寫一個簡單計算器程序,可根據輸入的運算符,對2個整數進行加、減、乘、除或求余運算。題目保證輸入和輸出均不超過整型范圍。
輸入格式:
輸入在一行中依次輸入操作數1、運算符、操作數2,其間以1個空格分隔。操作數的數據類型為整型,且保證除法和求余的分母非零。
輸出格式:
當運算符為+、-、*、/、%時,在一行輸出相應的運算結果。若輸入是非法符號(即除了加、減、乘、除和求余五種運算符以外的其他符號)則輸出ERROR.
(2)流程圖
(3)源代碼
(4)實驗分析
無問題
(5)本題PTA提交列表
9、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1)題目:本題目要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結果保留2位小數。
輸入格式:
輸入在一行中給出3個浮點系數a、b、c,中間用空格分開。
輸出格式:
根據系數情況,輸出不同結果:
1)如果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則每行輸出一個根,先大后小;
2)如果方程有兩個不相等復數根,則每行按照格式“實部+虛部i”輸出一個根,先輸出虛部為正的,后輸出虛部為負的;
3)如果方程只有一個根,則直接輸出此根;
4)如果系數都為0,則輸出"Zero Equation";
5)如果a和b為0,c不為0,則輸出"Not An Equation"。
(2)流程圖
(3)源代碼
(4)實驗分析
虛根問題上一直沒搞明白,到截止時間也沒有解決問題,之后又請教了其他同學,終於清楚了問題所在。
(5)本題PTA提交列表
(四)博客互評
(1)思念詮釋你我的距離 http://www.cnblogs.com/karry-5201314/p/7779360.html
思路比較清晰,內容格式方面值得我學習請教
(2)趙曉輝 http://www.cnblogs.com/2205747462x/p/7784914.html
不論是文章排版還是做題細節方面都比我要強,很多我注意不到的點在他的作業當中都能找到,並對我有所啟發。
(3)淺溫 http://www.cnblogs.com/123456lxl/p/7774897.html
整體感覺還可以,但是讓人看着不舒服,在問題細節和編程方面也沒有前兩位同學的好,但是仍有我學習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