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詳情
# man [命令]
*********************目錄******************************
一.文件及目錄操作
二,vi
三,vim
四,用戶操作
五,幫助命令查看
六,壓縮和解壓
七,關機
八,運行級別
九,掛載
十,shell腳本
十一,命令日志
十二,文件下載
十三,通配符
十四,任務切換
十五,用戶
十六,centos 7 掛載ntfs文件格式
十七,服務詳情
十八,文件權限
十九,環境變量
二十,(centos 7 firewalld)開機啟動
二十一,rpm包管理
附一:其它命令
附二:常用快捷鍵
**********************************一.文件及目錄操作**************************
cd(change directory);
pwd(print working directory);只能刪除空目錄
rmdir(remove empty diretary);
rm -r 提示刪除目錄或文件
rm -rf 無提示強制刪除目錄或文件 包括 rm -rf / 如:rm -rf wuchuheng/
1,cd ~ 返回用戶家目錄
cd
2,cd - 返回上次的目錄
3,cd .. 進入上級目錄
4,cd . 進入當前目錄
5,cp [選項] [文件或目錄] [目標目錄](或改名)
選項:-r 復制目錄
-p 連帶文件屬性
-d 若源文件是鏈接文件,則復制鏈接屬性
-a 相當於pdr
選項加f 強制,不提示
6,新建文件
vi [文件名] 查看文件
//保存和退出操作,
按ESC進入命令行輸入
:q 退出
:w 保存
:wq!保存退出
touch [文件名][...] 新建不打開空文件
7,復制目錄 cp -R /[文件夾路徑]/ . /[不寫路徑,默認復制到當前路徑]
8,mv [文件或目錄] [目標目錄](或改名) 移動文件
9,目錄說明
/bin/ 和 /usr/bin/ 存放普通用戶命令
/sbin/ 和 /usr/sbin 存放超級用戶命令
(linux是這樣來區分超級用戶和普通用戶)
/boot/ 啟動目錄
/dev/ 特殊文件目錄。如硬件文件
/etc/ 系統配置文件目錄
/lib/ 函數庫
/media/ 和 /mnt/ 和 /misc/ 外接設備掛載盤符
/srv/ 和 sys 內在掛載點
/temp/ 臨時目錄
/usr/
10,鏈接文件
ln [文件名] [目標文件名] //硬鏈接相當一個文件2個訪問訪問方式,就算刪除原文件,也可以通過硬鏈接訪問文件。不支持跨分區。能通過i節點識別,如: ls -i [硬鏈接文件] [原文件]
ln -s [文件名/目錄] [目標路徑] //軟鏈接 相當於快捷方式
11,文件搜索
locate [文件名] // 從/var/lib/mlocate數據庫查找文件名,數據庫一天一更新
updatedb //更新數據庫。相對於find遍歷搜索,locate的配置文件/etc/updatedb.conf 配置過濾的搜索規則
(01), whereis [要查找的命令] //搜索命令的命令。
(02),which [要查看的命令] //查看命令的別名
(03),echo $PATH //
find [文件目錄] -name [文件名] //遍歷查找
(01), find [文件目錄] -name "[文件名]*/?[]" //正則匹配 如:find /root/ -name "[(.|b-z)|a-z]*"
(02), find [指定查找范圍文件目錄] -iname [文件名] //不分大小文件名
(03), find [目錄] -user [使用擁有者] //按擁有者查找
(04), find [目錄] -nouser //無擁有者文件,或內核文件或外接數據盤文件,不然就是垃圾文件
(05), find [目錄] -atime +10/-10/10 //10天之前修改的文件/10天前當天修改的文件/10天內修改的文件 。其它條件:ctime(改變文件屬性時間),atime(訪問文件屬性時間)
(06), find . -size [文件大小]/+[]/-[] //按文件大小查找,或小於,或大於 ;大於或小於文件: find . -size -60k -a -size +50k //-a(and) -o(or)
(07), find . -inum [節點] //節點搜索
(08), find . +size 10k -a -size 20k -exec rm -rf {} \; find . -size 10k -a +size 1k -exec ls -ahl {} \;
12,文件內容查找
# grep "關鍵詞" [文件1] [文件2] ...
13,修改文件用戶組
# chown [-R][用戶名]:[用戶組] [文件/目錄] //修改文件/目錄的用戶組,[-R]遞歸到目錄每一個的每一個文件,不就是當前目錄的
*************************************** 二,vi **********************************
1,復制:
命令模式下,v +移動光標選中要復制的內容+y
2,粘貼:
命令模式下,p
**************************************三,vim****************************************
1,vim 打開多個文件 vim a b c .....
:files //查看當前打開的文件
:bn //下一文件
:bp //上一個文件
:split //同時顯示多個文件 :vsplit
Ctrl+w+方向鍵——切換到前/下/上/后一個窗格
Ctrl+w+h/j/k/l ——同上
Ctrl+ww——依次向后切換到下一個窗格中
2.插入一行文字
echo 插入內容 >> 文件名
3,查找關鍵詞
/[關鍵詞]
n //下一個
p //第一個
4,當前文件路徑
:qw
5,撤消修改
(1), :u //撤消上一次的操作
(2), :U //撤消當前行的所有操作
6, 放棄修改
:e!
7,顯示行數
1,臨時顯示
:set number
:set nonumber (不顯示行數)
2,默認顯示
在配置文件的行頭或者行尾加入set number
vim /etc/vimrc
************************************四,用戶操作*******************************************
1,ctrl+c //退出用戶密碼輸入
2, sudo usermod -G <group> <user> // 把用戶添加進用組
************************************五,幫助*********************************
1,man 的級別
# man [級別數字] [命令]
# man [命令] //默認從第一個級別查看
# man -f [命令] //相當於 # whatis [命令]
# apropos [模糊命令] //模糊搜索命令的幫助文檔和命令的全稱
(1): 查看命令的幫助
(2): 查看可被內核調用的函數的幫助
(3): 查看函數和函數庫的幫助
(4): 查看特殊文件的幫助
(5): 查看配置文件的幫助
(6): 查看游戲的幫助
(7): 查看其它雜項的幫助
(8): 查看系統管理員可用命令的幫助
(9): 查看和內核相關文件的幫助
(可以 # man man //查看更多的信息)
# man -f []
**********************************六,壓縮和解壓***********************************************
1,格式 :.giz , .gz , .bz2 , .tar.gz , tar.bz2, tar.xz
2,zip格式
(1) # zip [目標文件.zip] [被壓縮文件]
(2) # zip -r [目標文件.zip] [被壓縮的目錄]
3,gz格式(相對於zip,不保留源文件)
(1) # gzip [源文件] //不保留源文件 (
通過新建一個文件可保留這樣的源文件,
# gzip -c [源文件] //壓縮一個文件並將壓縮的內容輸出屏幕
# gzip -c [源文件] > [目標文件.gz] //將源文件壓縮后的內容寫進新建文件[目標文件2] //這要壓縮包好像不能解解壓縮
)
(2) 解壓文件
# gzip -d [壓縮源文件]
# gunzip [壓縮源文件] //同上
# gunzip -r [目錄] 解壓目錄下的所有.gz壓縮包
4,bz2格式(同上不保留源文件,及不壓縮目錄)
(1),壓縮文件
# bzip2 [源文件] //不保留源文件(同上)
# bzip2 -k [源文件] //保留源文件(同上)
(2),解壓文件
# bzip2 -d [壓縮源文件]
# bunzip2 [壓縮源文件]
# bunzip2 -k [壓縮源文件] //保留源壓縮文件
# bzcat [壓縮文件] //輸出壓縮文件的解壓內容
5,tar.gz和tar.bz2文件/目錄打包壓縮和和解壓縮
(1),壓縮
# tar -zcvf [目標文件.tar.gz] [源文件/目錄] //gz格式
# tar -jcvf [目標文件.tar.gz2] [源文件/目錄] //gz2格式
(2),解壓
# tar -zxvf [壓縮文件.tar.gz] <-C [解壓路徑]>//gz格式
# tar -jxvf [壓縮文件.tar.gz2] <-C [解壓路徑]>//gz2格式
(3),查看
# tar -ztvf [壓縮文件.tar.gz] //查看壓縮包的內容
# tar -jxvf [壓縮文件.tar.gz2] //查看壓縮包的內容
6,zip格式
(1),解壓
# unzip -o -d ./ [源文件.zip] //解壓文件至當前目錄
7,tar.xz格式
(2) 解壓
tar xvJf [壓縮文件.tar.zx]
*************************************七,關機**********************************************
# shutdown [選項][參數]
1,關機
(1),現在關機
# shutdown -h now
(2),定時關機
# shutdown -h 00:00
# shutdown -h 00:00 $ //后台定時任務
(3),重啟
(同上)
2,取消
# shutdown -c
**************************************八,運行級別*******************************************
1,查看系統初始化運行級別配置文件
# cat /etc/inittab
2,查看當前系統運行級別
# runlevel
3,當前運行級別切換
# init [運行等級]
***************************************九,掛載***************************************************
1,查看已經掛載的設備
# mount
2,掛載/etc/fstab配置文件里的所有掛載點(這個文件開機自動掛載所有的掛載點)
# mount -a
3,掛載命令格式
# mount [-t 文件系統] [-o 特殊選項] 設備文件名 掛載點
4,掛載光盤
(1), 新建掛載點(目錄)
# mkdir /mnt/cdrom/
(2),掛載光盤
# mount -t iso96660 /dev/sr0 /mnt/cdrom/
(3),卸載光盤
# umount [掛載點
5,掛載U盤
(1), 查看設備的文件名
# fdisk -lib
(2),掛載U盤
# mount -t vfat [設備文件名] [/mnt/[掛載點目錄]]
(3),卸載掛載點
同上!
注:默認不支持NTFS文件系統
6,掛載NTFS文件系統
說明:由
************************************* 十,shell腳本*****************************************
1,查看當前調用的shell
echo $SHELL
2,echo 的特殊輸出格式
# echo [選項] [輸出內容]
(# echo -e "hello world";)
(1),格式輸出
\n:換行
\t:tab
\b:backspace
\a:發出警告音
\r:回車
\0:按ACSII表以8進制輸出字符
\x:16進制同上
(# echo -e "hello world \n";)
(2),顏色輸出
(# echo -e "\e[1;30m hello world \e[0m";)
30m:black;
31m:red;
32m:green;
33m:yellow;
34m:blue;
35m:magenta;
36m:syan;
37m:white;
(3),運行sh文件
1), # chmod 755 [sh文件]
# ./ [sh文件]
2),sh | bash [sh文件]
3,別名
(1),臨時別名
1), # alias [定義別名]=[命令]
2), unalias [已定義別名] //刪除臨時別名
(2),用戶別名配置文件
# vim ~/.bashrc
# source ~/.bashrc //調用別名文件,使直接生效
(3),查看別名
# alias
4,多命令執行
(1),格式 [命令1] ; [命令2] ; ...
注:多個命令執行,不會打斷,命令間可以沒有必然聯系
(2),多條命令順序執行 (邏輯與)
格式: [命令1] && [命令2] && ...
注 :一旦某條命令執行不了,就會中斷
(3),或命令執行
格式: [命令1] || [命令2] || [命令3] || ...
注:邏輯或,直到找到一條可執行的命令,就執行一次且中斷。
5,管道符(類似於多命令的邏輯與)
格式: [命令1] | [命令2] | ...
注 :將命令的1的結果作為命令2的參數來執行
(如: # ls -ahl | more);
************************************* 十一,命令日志 *************************************
1,標准輸出重定向
(1),命令 > 文件
注:以覆蓋的方式,將命令的正確輸出寫入至指定的文件。
(2),命令 >> 文件
注:以追加方式,將命令的正確輸出寫入至指定的文件。
2,標准錯誤輸出重定向
(1),錯誤命令 2> 文件
注:(同上(1),只是寫入的是報錯的內容)
(2),錯誤命令 2>> 文件
注:(同上(2),只是寫入的是報錯的內容)
3,正確輸出和錯誤輸出保存至一個文件
(1),命令 > 文件 2>&1 (或,命令 &> 文件 )
注:以覆蓋的,把正確和錯誤的輸出方式寫入同一個文件
(2),命令 >> 文件 2>&1 (或,命令 &>> 文件)
注:以追加的方式,把正確和錯誤的輸出方式寫入同一個文件
(3),命令 >> 文件1 命令 2>> 文件2
注:把正確的輸出寫入文件1,錯誤的信息寫入文件2。
II, 定向輸入
1,統計單詞量
# wc [...輸入單詞...,Ctr+d]
選項:
-c:統計字節數
-w:統計單詞數
-l:統計行數
2,統計標識符間的字符
格式: # wc << [標識符(要查找的字符串)
注:相當於在檔案中統計被標識的字符之間的統計信息
(netstat -an | grep ESTABLISHED | wc -l //統計當前在在線客戶端)
************************************* 十二:文件下載 *************************************
1,將下載的文件新建名,下載
# wget -O [文件名] "[下載路徑]" &>> [下載日志文本.log] & (后台運行)
************************************* 十三,通配符 *********************************
注:linuc 匹配的是字符數,而不是匹配的次數
1, ? 匹配一字符
2, * 匹配0-n字符
3, [-] 范圍匹配
4, [^0-9] 不匹配范圍
************************************* 十四,任務切換 **************************************
1,查看后台暫停的任務
# jobs
2,切換任務
# bg %[任務號]
3,將后台中的命令調至前台繼續運行
# fg %[任務號]
4,殺掉后台任務
# kill %[任務號]
************************************* 十五,用戶 ******************************************
1登錄
(1),查看當前登錄的用戶
# w (# who)
1),user:登錄的用戶名
2),TTY:登錄的終端 tty1(本機),pts(遠程終端)
3),FROM:從哪個ip地址登錄的
4),Login@:登錄時間
5), IDLE:用戶登錄閑置的時間
6),JCPU:和該終端連接的所有進程的所有占用的時間。這個時間並不包括過去的后台的進程的時間(就是開了在后台開進程后退出,從新登錄,占用時間的估計是0)。
7),PCPU:當前進程所占用的時間
8),WHAT:當前正在運行的命令
2,所有用戶登錄記錄
# last
3,查看用戶最后登錄記錄
# lastlog
4,踢掉當前指定的登錄用戶
# pkill -kill -t pts/1
5,退出登錄
# logout
6,查看當前計算機有哪些用戶
# cat /etc/passwd
7,刪除用戶
# userdel [用戶名]
************************************ 十六,centos 7 掛載ntfs文件格式 *********************
************************************ 十七,服務詳情 **************************************
1,服務詳情查看
# systemctl status [服務名]
2,查看所有服務
# service -all --status-all
(# netstat)
3,查看服務器的位置
which mysql //查看mysql的啟動位置
4,查看所有正在運行的服務
# systemctl status *.service
5,查看啟動失敗的服務
# systemctl --failed
************************************* 十八,文件權限 *************************************
1,修改文件用戶
# chown [-R] 賬號名稱 文件或目錄
2,修改用戶組
# chown [-R] 賬號名稱:用戶組名稱 文件或目錄
************************************ 十九,環境變量 **************************************
[ root@CentOS ~]# vi /etc/profile
在文件末尾加上如下兩行代碼
PATH=/usr/local/webserver/php/bin:$PATH
export PATH
要是剛才的修改馬上生效,需要執行以下代碼
[root@CentOS ~]# source /etc/profile
************************************* 二十,(centos 7 firewalld)開機啟動 ************************************
一,開機啟動和禁開機啟動
#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防火牆開機啟動
# sy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停止並禁止開機啟動
# systemctl is-enabled postfix.service;echo $? //查看服務是否開機
# systemctl list-unit-files|grep enabled // 查看開機啟動列表
二,查看端口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list-ports
三,開放端口
#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permanent //開放80端口
# system restart firewalld.service//重啟防火牆生效配置
************************************* 二十一,rpm包管理 *********************************
1,查看已經安裝的軟件包
# rpm -qa
2,查看軟件的安裝路徑
# whereis mysql //查看mysql 的安裝路徑
3,卸載
# rpm -e [軟件包名]
************************************* 附一:其它命令 *************************************
php [php文件名] 運行php文件
5,命令歷史記錄
(1),查看
# history
(或 # vim ~/.bash_history //查看至上次用戶退出前的命令)
(2),將本次命令歷史合並入.bash_history文件
# history -w
(3),清除命令
# history -c //清除 # history 的命令
(4),修改history文本的限定條數配置
vim /etc/profile
/HISTSIZE=
(5),執行第n條命令
# !n
(6),重復執行上一條命令
!!
(7),重復執行以[字符串]開頭的最近一條命令
# ![字符串
6,重啟網上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7,多按 Tab鍵審查命令的正確以及路徑的提示
8,查看網絡端口連接
# netstat -an
*********************************** 附二:常用快捷鍵 *************************************
1,ctrl + c 強行終止當前的命令
2,ctrl + l 清屏
3,ctrl + a 將光標移到命令行頭
4,ctrl + e 將光標移到命令行尾
5,ctrl + u 將光標所在的位置刪除至行行首
6,ctrl + z 把命令放到后台,並停止運行
7,ctrl + r 在歷史命令中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