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內存分配


一、前言

  大多數編譯型語言,變量在使用前必須先聲明,其中C語言更加苛刻:變量聲明必須位於代碼塊最開始,且在任何其他語句之前。其他語言,想C++和java,允許“隨時隨地”聲明變量,比如,變量聲明可以在代碼塊的中間,不過仍然必須在變量被使用前聲明變量的名字和類型。在Python中,無序此類顯式變量聲明語句,變量在第一次被賦值時自動聲明。和其他大多數語言一樣,變量只有被創建和賦值后才能被使用。

 1 # 變量未聲明
 2 >>> x
 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4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5 NameError: name 'x' is not defined
 6 
 7 #變量一旦被賦值,就可以通過變量名來訪問它
 8 
 9 >>> x=1
10 >>> y="It's wonderful."
11 >>> x
12 1
13 >>> y
14 "It's wonderful."

 

二、動態類型

   Python中不但變量名無需事先聲明,而且也無需類型聲明。在Python語言中,對象的類型和內存占用都是運行時確定的。盡管代碼被編譯成字節碼,Python仍然是一種解釋型語言。在賦值時解釋器會根據語法和右側的操作數來決定新對象的類型。在對象創建后,一個該對象的應用會被賦值給左側的變量。

 

三、內存分配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程序員,我們知道在為變量分配內存時,是在借用系統資源,在用完之后,應該釋放借用的系統資源。Python解釋器承擔了內存管理的復雜任務,這大大簡化了應用程序的編寫。

3.1 引用計數

  要保持追蹤內存中的對象,Python使用了引用計數這一簡單技術。也就是說Python內部記錄着所有使用中的對象 各有多少引用。一個內部跟蹤變量,稱為引用計數器。每個對象各有多少個引用,簡稱引用計數。當對象被創建時,就創建了一個引用計數,當這個對象不再需要時,也就是說,這個對象的引用計數變為0時,它被垃圾回收。(並不是100%這樣)

 

3.2 增加引用計數

  當對象被創建並賦值給變量時,該對象的引用計數就被設置為1。

    當同一個變量又被賦值給其他變量時,或作為參數傳遞給函數、方法或類實例,或者被賦值為一個窗口對象的成員時,該對象的一個新的引用,或者稱為別名,就被創建(則該對象的引用計數就自動加1)。

  如下代碼:  

1 >>> x = 3
2 >>> y = x

 

 

 

  語句x=3我們將3賦值給x。x是第一個引用,因此,該對象的引用計數被設置為1。語句y=x創建了一個指向同一對象的別名y。事實上並沒有為y創建一個新的對象,而是該對象的引用計數增加了一次(變成了2)。這是對象引用計數增加的方式之一。還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也能增加對象的引用計數,比如該對象作為參數被函數調用或這個對象被加入到某個列表等對象當中。

   總之,對象的引用計數增加是:

  • 對象被創建

    x = 3

  • 另外的別名被創建

    y = x

  • 作為參數傳遞給函數

    foo(x)

  • 成為容器對象的一部分

    mylist = [1,2,x,'xyz']

 

 3.3 減少引用計數

     當對象的引用被銷毀時,引用計數會減小。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引用離開其作用范圍時,這種情況最經常出現在函數運行結束時,所有的局部變量都被自動銷毀,對象的引用計數也就隨之減少。

   當變量被賦值給另外一個對象時,原對象的引用計數也會自動減1:

1 >>> foo = 'xyz'
2 >>> bar = foo
3 >>> foo = 123

  當字符串對象“xyz”被創建並賦值給foo時,它的引用計數是1。當增加一個別名bar時,引用計數變成了2。不過當foo被重新賦值給整型對象123時,xyz對象的引用計數自動減1,又重新變成了1。

  其他造成對象引用計數減少的方式包括使用del語句刪除一個變量,或者當一個對象被移出一個窗口對象時。

   對象引用計數減少的情況:

  • 一個本地引用離開了其作用的范圍。比如foo() 函數結束時。
  •  對象別名被顯式銷毀

    del y

  •  對象的一個別名被賦值給其他對象

    x = 123

  • 對象被從一個窗口對象中移除

    mylist.remove(x)

  • 窗口對象本身被銷毀

    del mylist

 

四、垃圾收集

  不再使用的內存會被一種稱為垃圾收集的機制釋放。像上面說的,雖然解釋器跟蹤對象的引用計數,但垃圾收集器負責釋放內存。垃圾收集器是一塊獨立代碼,它用來尋找計數為0的對象。它也負責檢查那些雖然引用計數大於0但也應該被銷毀的對象。特定情形會導致循環引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