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確實有說ARM架構的,但是此架構泛指用ARM指令系統的CPU,而不是CPU的微架構。
,
硬件電路上,要用ARM指令集系統,必然硬件設計電路上要要遵循,ARM指令的特點和尋址方式,所以說高通和蘋果的CPU是ARM架構是可以的。
,
但CPU的微架構就要復雜太多了,CPU微架構包括緩存管理,緩存設計,亂序執行,超標量,超流水線,內存控制,分支預測等眾多的極其復雜的電路,這些結構的電路的效率是直接決定CPU性能的。
高通和蘋果是自主設計的這些電路,所以說是自主的CPU架構,只是用了ARM的指令系統和尋址方式而已。
,
同理中國的龍芯也只是用了MIPS指令系統,但微架構是自己設計的
高通和ARM的關系:
ARM公司本身並不參與終端處理器芯片的制造和銷售,而是通過向其它芯片廠商授權設計方案,來獲取收益。
舉個例子,如果處理器相當於一棟完整的建築, ARM就像是建築的框架,至於最后建造出來的房子長什么樣,舒適度如何,就是由處理器廠商自己決定了。但是采用相同架構的處理器,性能基本上已經鎖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不會有本質的區別。所以,看處理器的性能要先看架構。
ARM公司提供兩類CPU授權:核心指令集授權,以及現成的CPU內核設計方案授權。業內多數手機處理器廠商選擇直接購買ARM CPU設計方案,然后與其它組件(比如GPU、多媒體處理、調制解調器等等)整合,制造出完整的SoC片上系統。這些現成的CPU都是基於ARM Cortex A5、A8、A9,甚至A15微架構的。或是基於現有的架構進行二次定制修改的,比如三星的蜂鳥Hummingbird核心等都是在Cortex-A8的基礎上修改的。
但也有少數手機處理器廠商,如高通,直接在ARM v7指令集的基礎上深度開發自己的處理器微架構,如高通公司的Scorpion和Krait,進而設計自主的CPU,具有更大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