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http://blog.csdn.net/tianmohust/article/details/8691644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未經博主允許不得轉載。 在Linux中使用非阻塞的socket的情形下。 (一)發送時 當客戶通過Socket提供的send函數發送大的數據包時,就可能返回一個EAGAIN的錯誤。該錯誤產生的原因是由於send 函數中的size變量大小超過了tcp_sendspace的值。tcp_sendspace定義了應用在調用send之前能夠在kernel中緩存的數據量。當應用程序在socket中設置了O_NDELAY或者O_NONBLOCK屬性后,如果發送緩存被占滿,send就會返回EAGAIN的錯誤。 為了消除該錯誤,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 1.調大tcp_sendspace,使之大於send中的size參數 ---no -p -o tcp_sendspace=65536 2.在調用send前,在setsockopt函數中為SNDBUF設置更大的值 3.使用write替代send,因為write沒有設置O_NDELAY或者O_NONBLOCK (二)接收時 接收數據時常遇到Resour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的提示,errno代碼為11(EAGAIN)。這表明你在非阻塞模式下調用了阻塞操作,在該操作沒有完成就返回這個錯誤,這個錯誤不會破壞socket的同步,不用管它,下次循環接着recv就可以。對非阻塞socket而言,EAGAIN不是一種錯誤。在VxWorks和Windows上,EAGAIN的名字叫做EWOULDBLOCK。其實這算不上錯誤,只是一種異常而已。 另外,如果出現EINTR即errno為4,錯誤描述Interrupted system call,操作也應該繼續。 最后,如果recv的返回值為0,那表明對方已將連接斷開,我們的接收操作也應該結束。 (三)以下是另一種解釋 假如發送端流量大於接收端的流量(意思是epoll所在的程序讀比轉發的socket要快),由於是非阻塞的socket,那么send()函數雖然返回,但實際緩沖區的數據並未真正發給接收端,這樣不斷的讀和發,當緩沖區滿后會產生EAGAIN錯誤(參考man send),同時,不理會這次請求發送的數據.所以, 需要封裝socket_send()的函數用來處理這種情況,該函數會盡量將數據寫完再返回,返回-1表示出錯。在socket_send()內部,當寫緩沖已滿(send()返回-1,且errno為EAGAIN),那么會等待后再重試.這種方式並不很完美,在理論上可能會長時間的阻塞在socket_send()內部,但暫沒有更好的辦法. 這種方法類似於readn和writen的封裝(自己寫過,在《UNIX環境高級編程》中也有介紹) [cpp] view plain copy size_t socket_send(int sockfd, const char* buffer, size_t buflen) { size_t tmp; size_t total = buflen; const char *p = buffer; while(1) { tmp = send(sockfd, p, total, 0); if(tmp < 0) { // 當send收到信號時,可以繼續寫,但這里返回-1. if(errno == EINTR) { return -1; } // 當socket是非阻塞時,如返回此錯誤,表示寫緩沖隊列已滿, // 在這里做延時后再重試. if(errno == EAGAIN) { usleep(1000); continue; } return -1; } if((size_t)tmp == total) { return buflen; } total -= tmp; p += tmp; } return t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