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Y makefile中的偽目標


我的理解:

  拿clean舉例,如果make完成后,自己另外定義一個名叫clean的文件,再執行make clean時,將不會執行rm命令。 

  為了避免出現這個問題,需要.PHONY: clean

 

=======================================================================================

所謂偽目標就是這樣一個目標,它不代表一個真正的文件名,在執行make時可以指定這個目標來執行其所在規則定義的命令,有時我們將一個偽目標成為標簽。

那么到底什么是偽目標呢?可能作為初學者還不會在乎這個問題,下面我們來看下我們將在什么時候需要它。

首先來看下面一個例子:

當前目錄下只有一個myls1.c,於是為了讓程序讓makefile來管理,寫了一個如下的簡單的makefile。

執行:

大家會發現,真的可以利用這個makefile管理當前的工程,也能如期按照我們的要求生成執行文件myls。

執行make clean,這樣就可以刪除可執行程序。

接着我做了個手腳,在當前目錄下建立一個叫clean的文件,那么這樣執行的效果是如何?

那么這個時候為什么又不能執行了?在我的makefile中其實並沒有修改任何東西,為什么這個時候已經能管理工程的makefile又不能來管理文件了。

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添加兩行,修改后的makefile如下:

再次返回執行:

這樣就解決了問題,那具體的原因是什么?

在makefile中我們使用偽目標就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那為什么要使用偽目標,一種就是如例題,為了避免在makefile中定義的只執行命令的目標和工作目錄下的實際文件出現名字沖突,另一種是提交執行makefile時的效率。

第一種情況:

如果我們需要書寫這樣的一個規則:規則所定義的命令不是去創建目標文件,而是通過make命令行明確指定它來執行一些特點的命令,就像例題中的clean。當文件夾中沒有clean這個文件的時候,我們輸入“make clean”能按照初衷執行,但是一旦文件夾中出現clean文件,我們再次輸入“make clean”,由於這個規則沒有任何依賴文件,所以目標被認為是最新的而不去執行規則所定義的命令。所以rm命令不會被執行。為了解決問題,我們將目標clean定義成偽目標。

也就是添加:

.PHONY:clean

那么目錄中不論是否有clean文件,只要輸入“make clean”就能執行rm命令了。

當一個目標被聲明為偽目標后,make在執行規則時不會去試圖去查找隱含規則來創建它。這樣就提高了make的執行效率,也不用擔心由於目標和文件名重名了。

第二種情況:

偽目標的另一種使用場合時在make的並行和遞歸執行過程中。

給了例子:

SUBDIRS=foo bar baz
        Subdirs:
                for dir in $(SUBDIRS)
                do
                $(MAKE) –C $$dir
                done

如果這樣寫,會出現幾個問題:

1、 當子目錄執行make出現錯誤,make不會退出;

2、 使用這種shell的循環方式時,沒有用到make對目錄的並行處理功能。

有了偽目標就可以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

SUBDIRS=foo bar baz
        .PHONY:subdirs $(SUBDIRS)
        subdirs: $(SUBDIRS)
        $(SUBDIRS):
                $(MAKE) –C $@

一般情況下,一個偽目標不作為另一個目標的依賴。當一個偽目標沒有作為任何目標的依賴時,我們只能通過make命令來明確指定它為make的終極目標,來執行它所在規則所定義的命令。

還有一個特別的偽目標——all,如果我們在一個目錄下創建多個可執行程序,我們可以將所有程序的重建規則在一個makefile中描述。

all: p1 p2 p3
        p1:p1.c
        p2:p2.c
        p3:p3.c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