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設計原則(覺得太合適,轉發做記錄)


API設計原則

 

對於雲計算系統,系統API實際上處於系統設計的統領地位,正如本文前面所說,K8s集
群系統每支持一項新功能,引入一項新技術,一定會新引入對應的API對象,支持對該
功能的管理操作,理解掌握的API,就好比抓住了K8s系統的牛鼻子。K8s系統API的設
計有以下幾條原則:

 

 

1.
  所有API應該是聲明式的。



  正如前文所說,聲明式的操作,相對於命令式操作,對於重復操作的效果是穩定的,這對於容易出現數據丟失或重復的分布式環境來說是很重要的。
  另外,聲明式操作更容易被用戶使用,可以使系統向用戶隱藏實現的細節,隱藏實現的細節的同時,也就保留了系統未來持續優化的可能性。
  此外,聲明式的API,同時隱含了所有的API對象都是名詞性質的,例如Service、Volume這些API都是名詞,這些名詞描述了用戶所期望得到的一個目標分布式對象

 

2.
  API對象是彼此互補而且可組合的。



  這里面實際是鼓勵API對象盡量實現面向對象設計時的要求,即“高內聚,松耦合”,對業務相關的概念有一個合適的分解,提高分解出來的對象的可重用性。
  事實上,K8s這種分布式系統管理平台,也是一種業務系統,只不過它的業務就是調度和管理容器服務。

3.
  高層API以操作意圖為基礎設計。

  

  如何能夠設計好API,跟如何能用面向對象的方法設計好應用系統有相通的地方,高層設計一定是從業務出發,而不是過早的從技術實現出發。

  因此,針對K8s的高層API設計,一定是以K8s的業務為基礎出發,也就是以系統調度管理容器的操作意圖為基礎設計。

4.
  低層API根據高層API的控制需要設計。

 

  設計實現低層API的目的,是為了被高層API使用,考慮減少冗余、提高重用性的目的,低層API的設計也要以需求為基礎,要盡量抵抗受技術實現影響的誘惑。

5.
  盡量避免簡單封裝,不要有在外部API無法顯式知道的內部隱藏的機制。

 

  簡單的封裝,實際沒有提供新的功能,反而增加了對所封裝API的依賴性。
  內部隱藏的機制也是非常不利於系統維護的設計方式,例如PetSet和ReplicaSet,本來就是兩種Pod集合,
  那么K8s就用不同API對象來定義它們,而不會說只用同一個設計理念
  ReplicaSet,內部通過特殊的算法再來區分這個ReplicaSet是有狀態的還是無狀態。

6.
  API操作復雜度與對象數量成正比。

 

  這一條主要是從系統性能角度考慮,要保證整個系統隨着系統規模的擴大,性能不會迅速變慢到無法使用,那么最低的限定就是
    API的操作復雜度不能超過O(N),N是對象的數量,否則系統就不具備水平伸縮性了

7.
  API對象狀態不能依賴於網絡連接狀態。

 

  由於眾所周知,在分布式環境下,網絡連接斷開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因此要保證API對象狀態能應對網絡的不穩定,API對象的狀態就不能依賴於網絡連接狀態。

8.
  盡量避免讓操作機制依賴於全局狀態,因為在分布式系統中要保證全局狀態的同步是非常困難的。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