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軟件測試現狀調查報告》解讀


經常有同學問我,我現在工作了x年,你覺得我再跳槽時要多少合適?現在流行哪些測試工具和技術。其實,我是不願意回答這類問題的,因為我待過的城市和公司,認識的測試同行都非常有限。我說的只是自己看到聽到的,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測試行業。

所以,我會推薦你去看51testing每年出的行業調用報告,雖然這份報告也無法完全反映整個測試行業,因為每年收到的調查問卷只有幾千份的樣子(整個軟件測試從業人員應該有幾十萬吧),2016年是兩千余份(報告上有說明)。我每年都會去填寫問卷。

先回答一下疑問,現在都2017年了,為什么是2016年的報告?因為51testing的收集數所也不那么容易,從下半年開始在官網上掛個大橫幅鏈接,讓測試人員去填寫問卷,選項一年比一年多,又沒什么吸引人的獎勵機制,所以要收集好幾個月。差不多到年底收結束收集。他們可能先用於內部分析(因為51testing也是一家軟件培訓機構嘛),或者其它原因,所以,直到次年的年中,才會把上一年的報告開放下載。

 不管怎么說,我覺得這份報告的參考價值,比行業某某大牛談行業現狀靠譜,因為畢竟有一定的數據基數嘛,更加真實反映當前的測試行業現狀。

 

接下來看看有哪些感興趣的數據。

趕緊看一下,你的公司是哪一個領域?我個人建議你在跳槽時盡量選擇互聯網公司,當前熱門前沿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AR/VR、雲計算平台、互聯網金融等,大多都集中在互聯網企業。你所在的領域不同,對新技術的感知度是不一樣的。最早接觸這些前沿領域,未來才不會落伍。

如果是大的互聯網公司的一個普通的功能測試崗,和一個小領域的測試管理崗。我偏向於前者,我們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未來。還有一個原因,與比自己牛x的人工作才會變得更牛。

 

關於測試開發比,以及產品發布流程和測試流程這些沒什么好討論的。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保證產品迭代速度,產品質量,用戶體驗三者的平衡即可。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不能很好的處理這三者的關系。領導要求x天必須上線,不給測試預留足夠的時間,客戶反饋系統很難用。造成這種情況的大數原因是公司文化導致。如果你能夠接受這種文化就待着,接受不了准備就走人。

 

在自動化測試技術領域,開源工具早已成為主流,PC端推薦Selenium,移動端推薦Appium,不過,這兩個工具用好的前提是你需要掌握一門編程語言,推薦Java和Python。

 

單元測試框架是做自動化測試一個基礎,比如上面的Selenium和Appium都離不開單元測試框架。因為Java語言的流程程度,所以,Junit/testNG有很大的占比。另外,Python下面的PyUnit早更名為unittest了。

 

 

性能測試領域,商業工具LoadRunner依然是老大,不過Jmeter也有很大比例。熟練使用一款性能測試工具已經成為了測試人員的一項基本技能之一。不過,我想說的是,了解你所測試系統的架構是做好性能測試的關鍵。

 

這張圖伙看得憂桑,90后從業人員逐年遞增,已經成為了測試的主力軍。我老啦!

 

在整個IT圈,也只有我大測試職業才能達到如此的陰陽平衡。還在單身的男同學,還不趕緊從自己身邊的測試妹子下手?天時,地利啊!

 

從職位來看,大多數同學都是“測試工程師”,其次是“初級/助理工程師”,專職的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測試架構師等高精尖人才依然很稀缺。加油吧!騷年。

 

這一組數據你一定很喜歡。如果你工作1~3年的話,拿3k~8k是正常范圍;工作3~5年的話,拿5k~12k是正常范圍;工作5~10年的話,拿8k~15k是正常范圍;沒達到這個范圍的同學要反思了,我哪里無情,哪里任性,哪里無理取鬧了。不對!應該想想工作這些年技術實力有沒有提升?是不是太安於現狀了。

當然,這也跟所在城市有很大關系。身在二三線的同學,如果你的工資偏低也不要覺得難過。

 

最后,看看大家平時都在做什么工作?

雖然,專職的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崗位很少,但其實工作中有不少同學做過一些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甚至還有白盒測試的工作。當然,最多的依然是手工功能測試。所以,這表明大家的工作中的分工並沒那么明細;這是好的現象,多方面進步嘛!同進也反映了企業需求,需要你會多種測試技能,也不只是鼠標點點點,鍵盤敲敲敲。

 

注:以上數據均來自51testing《2016軟件測試現狀調查報告》

 

看~!我博客右上角,掃碼關注 “測試圈TC”。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