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 網絡分析[2.4] OD成本矩陣


什么是OD成本矩陣?

先不說這個東西是什么,我們還是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現在存在3個城市北京、上海、武漢,請分析他們兩兩之間的通行時間。

很簡單嘛!北京到上海,北京到武漢,上海到武漢都來一次最短路徑分析就好了。

好。

那么現在存在全國100個城市,請做同樣的分析。使用排列組合的數學知識,知道至少要執行100*99/2=4950次分析。

人工明顯是不可能的,光打點就很累了。而且,我們關心的是通行時間,所以最短路徑分析的結果的輸出線其實可以不要。

所以,可以用一張100×100的表,或者說是100階的方陣表示每個城市間的通行時間,這個方陣,就叫OD成本矩陣。

OD成本矩陣,是多個起始點與多個目的點之間連通成本(時間、費用、路長)的表格。

一、輸入

OD成本矩陣所需要的輸入元素是至少1個起始點與至少1個目的點。

當起始點和目的點都是1個時,就成了最短路徑分析了,只不過在ArcMap中看不到代表最短路徑的那條折線了。

通常,我們可以通過批量導入起始點和目的地點,而不用手工去打。

二、分析設置

和最短路徑分析類似,在輸出Shape中只有“無”、“直線”兩個選項。

多了兩個新的設置參數:中斷值和要查找的目的地。

中斷值:當超過給定的中斷值(搜索半徑),就認為目的點不能到達,就不作為結果。例如,超過1000km的距離的城市,就不算了,比如北京和廣州。

要查找的目的地:這個數值要小於等於目的點的個數,默認和目的點個數相等。如果給了一個值n,那么就會取該起始點的前n個最近目的點。

三、舉例

3個起始點,5個目的點,生成了15條連接直線。通過查看線的屬性表:

可以看到:

得出結論:

每條連接線代表的最短路徑長度值,以ID是1的路徑為例,起始點1到目的點5所經過的最短路徑的道路長度是12544.405624米。

當然,在分析窗口中可以把長度改為時間等阻抗屬性。

這里的Total_長度字段,就是所謂的OD成本矩陣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