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數據通常有多個來源,當這些數據源的空間位置不能匹配,甚至數據根本沒有坐標信息時,就需要進行額外的操作以將新數據與原來的數據集進行整合。此時要進行得操作就是空間校正,它能將這些數據定位到一定的坐標下。空間校正可以將數據從一個坐標系中轉換到另一個坐標系中,可以糾正幾何變形,也可以將沿着某一圖層的邊的要素與鄰接圖層的要素進行對齊,甚至還能通過“屬性傳遞”工具在圖層之間復制屬性,將屬性從一個要素傳遞到另一個要素。結合使用編輯工具、校正工具和屬性傳遞功能可以提高數據質量。
地理配准也是用得非常多的一種方法,它和空間校正不太一樣,配准針對柵格數據,而空間校正是對矢量數據,它會修改原始數據的坐標信息,可能還會在幾何上發生變形或旋轉,所以要在編輯會話中進行。
下面使用ArcGIS對一幅shapefile格式的數據進行空間校正,將沒有坐標信息的數據,校正到地理經緯度坐標下。
簡要步驟如下:
啟動編輯會話-->選擇要用於校正的輸入數據-->選擇空間校正方法-->創建位移連接-->執行校正-->停止編輯會話並保存編輯內容
詳細步驟如下:
首先將數據導入ArcMap中,發現數據缺少空間參考,不能投影。
查看右下角的坐標欄,也可以看到顯示的不是正確的坐標,即不是經緯度,也不是投影后的坐標,缺少單位。
下面進行空間校正操作,要素處於編輯狀態才能進行校正,因此先啟動編輯會話。然后向 ArcMap 中添加“空間校正”工具條,在頂部菜單欄空的地方點擊鼠標右鍵找到對應選項勾上,就打開了如下工具條。
然后從空間校正菜單欄的第一項開始,先是設置校正數據。
所有需要校正的都選上,然后選擇校正的方法,一般用的比較多的是仿射變換。下面就是最關鍵的步驟了,創建位移連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已有的控制點,另一種就是通過工具欄中的工具自己建立鏈接,找到一些圖上的關鍵節點,比如要素的拐點、公里網,然后和已知坐標的數據中對應的點對應起來即可,至少要三四個鏈接才能得到比較准確的結果,建好后可以把鏈接保存下來方便以后使用。下圖是鏈接文件。
打開鏈接后就可以看到未知點和已知點的連線了。
再點校正就可以完成空間校正,校正完后記得在編輯會話中保存,然后停止編輯。校正完畢,此時能夠正確顯示經緯度坐標了,在數據框屬性中設置一下單位,右下角就可以看到正確的坐標:
接下來就可以繼續進行地圖投影等操作了。
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xiaoyi14,http://www.cnblogs.com/xiaoyi14/p/684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