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 Ubuntu 16.04 ---> 雙系統
前言:本篇文章是對之前文章的更新,更新的主內容是把原來用手機拍攝的圖片換成了虛擬機的截圖,以及對磁盤划分的新的見解和一些使用感受,原本是打算刪除之前的那篇Win + Ubuntu雙系統的文章的,后來想想也許有的人讀了原文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的一些用詞,所以就將其保留,后來在寫本文的時候,又發現了一個"好處",有一些東西不用再寫了,給個鏈接看原文相關內容就行了(這是多么的不負責任啊!---很少在這寫博客,感覺寫個博客還得調整格式,對我來說太難了,不知什么時候能支持Markdown.)對不住了!下面進入正題吧。
一、准備:
(一)、准備工具:
➢U盤一個(請提前備份U盤里面的資料,因為后面操作要格式化U盤)
➢Ubuntu16.04LTS(長期支持版)鏡像:
下載地址:http://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
(Ubuntu中國下載地址:http://cn.ubuntu.com/download/)
雲盤下載地址:百度雲盤: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gj_HFK4MQIhOp4PUCvfllA 提取碼: id6f
➢啟動U盤制作軟件:
下載地址: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HAjlnHLkB6H3IdQ54t2mFw 提取碼: 3ywa
(Ubuntu官網提供的頁面:http://www.ubuntu.com/download/desktop/create-a-usb-stick-on-windows)
➢EasyBCD: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slPiDZ3 密碼: z3r7
[注:下面的(二)、(三)兩步請參照原博客]
(二)、分區---分出來一個磁盤,用於安裝Ubuntu
(三)、制作啟動U盤:
二、安裝Ubuntu
(原本的圖是我在電腦上邊裝邊用手機拍的,效果不是很好,現在用的是虛擬機安裝過程中截的圖。)
(1) ------ 從U盤啟動: 將U盤插在電腦上,選擇啟動方式為U盤啟動。(如果你的電腦有兩個USB...選項可供選擇,可能一個帶有“USB..UEFI”,另一個沒有“UEFI”,請選擇沒有“UEFI”的,選帶有“UEFI”的可能會出現問題,我有一個同學就是的,或者可以都試一下)(關於如何從U盤啟動,快速U盤啟動什么的,還請根據自己的電腦型號自行百度),下面是我的選擇U盤啟動的截圖:
(2) ------ 歡迎界面: 選擇了U盤啟動后,等待一小會兒,會出現如下“歡迎”界面(通過左側的語言欄選擇中文),選擇中文后,點擊“安裝Ubuntu”;
(3) ------ 准備安裝: 接下來會進入“准備安裝Ubuntu”界面:這里勾選“為圖形或無線硬件….”,然后點擊“繼續”。(這里會檢測是否已經連網,沒網的話,那個 "安裝Ubuntu時下載更新" 的是不能選的,我的因為截圖用的虛擬機,連網了所以可選,你安裝的時候應該會是不可選的,點完繼續后還需要等待一小會兒):
(4) ------ 選擇安裝類型: 上步之后進入“安裝類型”界面,選擇“其他選項”,之后繼續,如圖:(這里我的是虛擬機,實際安裝那些可選項可能會有差異,但是請選擇“其他選項”,其他的我沒試過,不保證能成功,個人覺得選擇"其他選擇"也是最佳選項)
(5) ------ 安裝位置的選擇及磁盤分區: 之后就進入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選擇安裝位置,分配分區。【說明---最開始我只分了是三個分區:“/”、“/home”、“swap”, 其實還需要一個挺重要的分區,就是"/boot"分區,在此感謝@小段阿譽的建議。如果你的電腦只准備安裝Ubuntu,個人感覺“/boot”不要也行,但是要是雙系統的話,強烈建議分出一個"/boot",這會在以后提供很大的便利。】
關於分區,想在這里說一下:
分區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個人的選擇,以下內容可能會有一定幫助:
- /boot - 200 MB ; 實際需求大約 100 ~ 200MB,如果有多個內核/啟動鏡像同時存在,建議分配 200 或者 300 MB。(個人建議:200MB ~ 300MB)
- / - 15-20 GB ; 15-20 GB 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取值。(個人建議:15G短時間用不完,長期使用的話,建議20GB~25GB)
- /home - [不定] ; 通常用於存放用戶數據,下載的文件和媒體文件。在桌面系統中,/home 通常是最大的文件系統。(個人建議: 多多益善)
- swap - [不定] ;在擁有不足 512 MB 內存的機器上,通常為 swap 分區分配2倍內存大小的空間。如果有更大的內存(大於 1024 MB),可以分配較少的空間甚至不需要swap 分區。(個人建議:感覺現在電腦的配置可以不要swap,但是也會用的着的,所以還是建議多少分點)
注意: 使用虛擬機時建議使用 Swap。如果你的磁盤空間實在是足夠大的話,對上面的各個分區也可以酌情、適當地增大空間(這個自己體會吧)。當然如果磁盤空間不是很大的話,,也可以適當減小空間,但是盡量不要小於最小值(/boot 200MB)
以上只是個人的建議,從我現在的磁盤使用情況來給你們說明一下。(在此又想多絮叨幾句,本博客第一次寫於16年4月份吧因為換了固態硬盤,Ubuntu又重裝了,大概是16年10月份,當時對各個分區並不是很了解,分的不是很合理)。當時我為Ubuntu系統總共分了大概120GB的空間, 這是我的不怎么合理的分區,不要照着下面分區,其中:
/boot ---- 2GB------> 結果只用了100多MB,白白浪費了 1.8GB
/ ------ 50GB-------> 結果到現在也就才用了,14GB不到,有36GB的空間在那里“呵呵”
/home ---- 60GB ------> 不是我省着用,都不敢怎么存東西,早就用完了,文件都清過幾次了,現在主要是一些來編程、學習的東西( 搞 Android 開發 那些東西 就將近20個GB啊...),其他東西都不敢亂存了。
swap ------8GB ------> 平時也是在那閑着,不過不一定某一天心血來潮在Ubuntu上裝個Mac 或 Win 虛擬機,那就用得着了,所以這也是我上面建議多少分點兒的原因。(現在主要用的是Ubuntu,但是為了交作業有時還得切換到Windows去寫word文檔,雖然Ubuntu也有office軟件,不過和微軟的office在一些格式上會存在不兼容,出現排版錯誤,作業還是得用微軟office寫,所以在Ubuntu里裝一個Win系統的虛擬機裝上office,就不用來回切換系統了。)
好了,啰嗦了一大堆,下面看分區吧:
又要啰嗦了,我的虛擬機中只有一塊完全空白的磁盤,大概120GB吧(在安裝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磁盤顯示的大小可能不止120GB,會有點出入,這個不要太糾結,想要了解的自己去查下資料吧)。
/boot 分區: ------ 300MB
這里又要多說幾句,雖然啰嗦,不過請先看完這些...下面的圖中/boot分區類型選擇的是"邏輯分區",由於要把Ubuntu引導安裝到/boot中,所以到后面"安裝啟動引導器的設備"要選擇"/boot"分區,不過我在多次安裝的過程中,遇到了以下的一些情況:
安裝設備 | /boot分區類型 | 引導器 | 結果 |
電腦(組成雙系統) | 邏輯分區 | /boot | 成功 |
虛擬機 | 邏輯分區 | /boot | 可以正常安裝,但是不能啟動 |
虛擬機 | 主分區 | /boot | 成功 |
網上有這樣的說法,雙系統--原本電腦已經有了一個是主分區類型的引導器,這里的/boot選擇"邏輯分區"就行了;完全空白的一整塊磁盤-- /boot 要選擇"主分區"。我也沒有都試過,不過應該是對的。所以,總結一句話,裝雙系統,/boot 選擇"邏輯分區"就行了,我自己的電腦也是這樣的
/ 分區 ------ 30GB
/home 分區 ------ 90GB (安裝后感覺 /home 有點大了,覺得可以再分給上面的 / 5GB,即 /home 85GB,/ 35GB)
swap(交換空間) : ------ 5GB多吧(上面剩下的都給它了)
"安裝啟動引導器的設備"選擇/boot對應的分區
選擇之后,檢查無誤,點擊"現在安裝"...
(6) ------ 檢查分區:
檢查無誤后,選擇繼續...
(7) ------ 選擇地域(默認上海,直接"繼續"就行,安裝完之后可以設置精確的位置):
(8) ------ 選擇鍵盤(漢語,或根據個人喜好^_^):
(9) ------ 設置用戶:
設置完之后,選擇"繼續"...
(10) ------ 正在安裝,請等待:
(11) ------ 安裝成功,請重啟:
如果你是按照此過程安裝的,上步重啟之后會發現,沒有Ubuntu的選擇項,依舊直接進入Windows,別急,往下看。
(12) ------ 設置啟動項:
進入Windows 后,安裝 EasyBCD ,之后運行(直接上圖了)
上面的所有都做完之后,重啟,你會發現多了一個啟動項,選擇剛才添加的那個(自己想的名字),然后會進入以下界面:(請選擇第一項)
輸入用戶密碼:
接下來就開始折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