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目的
(1)理解路由的基本概念;
(2)掌握路由器的基本訪問方法及操作過程;
(3)理解靜態路由、默認路由、浮動路由概念、應用場合與配置方法;
二、實驗拓撲
三、實驗設備
(1)DCR路由器4台;
(2)PC機4台,電源線、console線、交叉網線各4條;
注:以下截圖是在 Cisco Packet Tracer 7.0 上測試並截取的。
四、實驗要求
(1)按照網絡拓撲圖給各路由器端口配置指定的IP地址。
(2)為路由器RA、RB、RC、RD上配置靜態路由,實現全網的互聯互通。
(3)鏈路RA→RB→RD是路由器RA訪問網絡10.0.1.98/30的主鏈路,RD→RC→RA是路由器RD訪問網絡10.0.1.69/30的主鏈路。請為鏈路RA→RB→RD、RD→RC→RA配置浮動路由,實現路由鏈路冗余。
Route | G0/0 | G0/1 | Loopback0 |
---|---|---|---|
RA | 10.0.2.1 | 10.0.3.1 | 10.0.1.69/30 |
RB | 10.0.2.2 | 10.0.4.1 | |
RC | 10.0.3.2 | 10.0.5.1 | |
RD | 10.0.4.2 | 10.0.5.2 | 10.0.1.98/30 |
五、實驗步驟:
第一步:物理設備連接
分別將4台路由器配置線的一端與console口連接,另一端與PC的串口相連。
再用交叉線按拓撲圖將4台路由器連接起來。
第二步:路由器各端口IP配置
(1)RA配置端口IP
(2)RB配置端口IP
(3)RC配置端口IP
(4)RD配置端口IP
第三步:路由器配置靜態路由
(1)RA配置到 10.0.4.0、10.0.5.0 網段的靜態路由:
(2)RB配置到 10.0.3.0、10.0.5.0 網段的靜態路由:
(3)RC配置到 10.0.2.0、10.0.4.0 網段的靜態路由:
(4)RD配置到 10.0.2.0、10.0.3.0 網段的靜態路由:
第四步:路由器使用 ping 命令,驗證全網聯通
(1)RA ping 10.0.4.0、10.0.5.0 網段:
(2)RB ping 10.0.3.0、10.0.5.0 網段:
(3)RC ping 10.0.2.0、10.0.4.0 網段:
(4)RD ping 10.0.2.0、10.0.3.0 網段:
第五步:浮動路由配置
(1)RA 配置環回接口 IP,並配置到 RD 環回接口的主路由、浮動路由(距離20);
(2)RD 配置環回接口 IP,並配置到 RA 環回網絡的主路由、浮動路由(距離20);
(3)RB、RC 分別配置到 RA、RD 環回網絡的路由。
(4)RA、RD 使用 show ip route
命令查看路由表。
第六步:RA、RD 使用 ping
命令,測試到對方環回網絡的連通性。
第七步:關閉 RA 的 G0/0 端口,測試是否啟用浮動路由,再測試到環回網絡的連通性。
從圖中可以看到:RA 到 RD 的 環回網絡啟用了剛才配置的浮動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