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T,互聯網測試行業多年,遇到過的坑,走過的彎路,願意與大家分享,分享自己的經驗,少走彎路。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測試架構師】
原文如下:
接口測試,其實並沒有那么可怕,但是作為測試人員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接口分為:內部接口和外部接口。
-
內部接口:是瀏覽器與服務器的接口。這個很容易理解,web開發一般分前端和后端,前端開發人員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術。后端開發人員用php/java/python等各種語言。用戶輸入的數據是輸入到前端頁面上。怎樣把這些數據傳遞到后台呢?通過http協議的get、post請求來實現前后端的數據傳遞。這也可以認為是接口測試,這通常稱之為內部接口。
-
外部接口:大部分都是服務端與服務端之間的調用接口。比如淘寶、京東等購物網站,在進行付款時,可以選擇支付寶、微信、網銀等支付方式,那這些支付寶、微信支付、網銀等久提供了對外服務的接口,這就是外部接口
不管是內部接口還是外部接口,都要引起重視,今天先說下內部接口測試,不要因為測試人員的忽視,導致接口有bug,相信大家也看過一個bug在45分鍾損失4億多美元的真實例子,作為測試人員也要為我們所測試的應用保質保量,風險降到最低,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1、http常用的請求方法:
-
get--從指定的資源請求數據
-
b.post--向指定的資源提交要被處理的數據
-
c.put--向指定的資源修改數據
-
d.delete--向指定的資源刪除數據
通常我們用的最多的請求方式:get和post參數到相應的URL。
2、測試步驟:
-
編寫接口調用程序(一般可自己搞個表單提交或使用其他測試工具,如postman等)
-
模擬輸入參數
-
檢查接口輸出
3、測試技能要求:
-
能寫接口調用程序
-
懂json,能分析結果輸出
-
熟悉應用功能涉及到數據存取部分,能了解具體流程
4、數據准備:
-
正向用例:符合業務邏輯的數據
-
特殊字符,如:<、>、&、=、%、空格等。重點是&、=、空格,這些字符在post、get請求中是關鍵字,如果沒有進行轉義,就會報錯
-
空參數。如果參數為必選,不傳該參數,會有何結果
-
參數類型錯誤。如需要輸入整形,實際輸入字符型,會有何結果
-
參數類型錯誤。如需要輸入整型,實際輸入字符型,小數,負數,會有何結果
-
字符串長度超長,會有何結果
-
用戶可輸入的參數,是否能SQL注入
5、結果檢查:
-
輸出結果是否符合邏輯。原本正確的操作,是否返回true。原本異常的操作,是否能顯示正確的錯誤提示
-
輸出結果字段值是否正確,是否按照約定都正常輸出
接口測試其實沒那么難的,只要用心學,都是可以達到的。后續再專門介紹外部接口測試以及支付相關測試,今天就寫到這里。真心祝願每一位讀者升職加薪!😄
了解更多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測試架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