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02 《Java程序設計》實驗一(Java開發環境的熟悉)實驗報告


20155202 《Java程序設計》實驗一(Java開發環境的熟悉)實驗報告

一、實驗內容及步驟

使用JDK編譯、運行簡單的java程序

命令行下的程序開發

一(新建文件夾):

  • 打開windows下的```cmd → 輸入cd Code命令進入Code目錄,進入"代碼托管"文件夾 → 輸入md 20155202建立以自己學號命名的文件夾 → 輸入cd 20155202進入文件夾 → 輸入md exp1建立“實驗一”文件夾 → 輸入cd exp1進入“實驗一”文件夾

二(編譯、運行java程序):

  • 使用vim編輯器編輯java程序 → 在命令行下編譯、運行

(二)使用IDEA編輯、編譯、運行、調試Java程序

  • 1、新建「HelloJDB」類,輸入如下代碼:

  • 2、在需要設置斷點的一行左側單擊鼠標,出現紅色圓點。比如如下設置了斷點:

  • 在上方Run菜單找到Debug...進行單步調試:

  • 常用調試快捷圖標功能總結如下:

  1. ① Step Over(F8):程序向下執行一行(如果當前行有方法調用,這個方法將被執行完畢返回,然后到下一行)

  2. ② Step Into(F7):程序向下執行一行。如果該行有自定義方法,則運行進入自定義方法(不會進入官方類庫的方法)

  3. ③ Force Step Into:進入任何方法

  4. ④ Step Out(Shift+F8):如果在調試的時候進入了一個方法,並覺得該方法沒有問題,就可以使用stepout跳出該方法,返回到該方法被調用處的下一行語句。值得注意的是,該方法已執行完畢。

  5. ⑤ Run to Cursor:將程序運行到光標處。

三:練習:實現Fibonacci數列功能,並進行測試。

  • 代碼如下: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Fi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輸入數列元素個數 :");
        int n = scanner.nextInt();
        System.out.println("您好 尊敬的 20155202 張旭 先生 ");
        for (int i = 0; i <= n; i++) {
            System.out.printf("%d\t", fibonacci(i));
        }
    }


    static int fibonacci(int n) {
        if (n == 0)

        return 0;
    else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
}
  • 要知道Fibonacci數列功能,就是前兩個數相加等於第三個數字,本身Fibonacci數列是一定的,我們改變不了這個數列,但是可以取得你想要幾個數字,我在程序中設定的就是輸入你想要的數字,然后出結果
- 實驗截圖
- 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 這個實驗比較簡單,一次成功

四.實驗體會及總結

  • 這次實驗比較簡單,但是發現了雖然抄書2000行代碼,實際還是c語言的思想,
    所以還要加強學習,將c語言與java融會貫通.
步驟 耗時 百分比
需求分析 5分鍾 10%
設計 5分鍾 10%
代碼實現 15分鍾 30%
測試 15分鍾 30%
分析總結 10分鍾 20%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