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文件查看命令字符


文件(夾)查看類命令

ls--顯示指定目錄下內容

145244955.png

說明:ls 顯示結果以不同的顏色來區分文件類別。藍色代表目錄,灰色代表普通文件,綠色代表可執行文件,紅色代表壓縮文件,淺藍色代表鏈接文件。

 

 

-a---顯示所有內容,包括隱藏文件

144553371.png

說明:在Linux系統中,以“.”開頭的就是隱藏文件或隱藏目錄。

-l---以長格式(內容更詳細)顯示文件或目錄的詳細信息。150954105.png

說明:ls -l命令可以簡寫成ll,

輸出的信息共分為7組:
文件類別和文件權限、鏈接數或子目錄個數、文件所有者、文件所屬組、文件大小(單位為字節B)、文件創建或修改時間、文件名。

文件類別:第一組前1位表示文件類別,“-”代表普通文件,“d”代表目錄,“l”代表符號鏈接,“c”代表字符設備,“b”代表塊設備
文件權限:第一組后9位表示文件權限,前3位為user、中間3位為group、后三位為other的權限

-d---顯示目錄本身的屬性而不是目錄中的內容。

1
2
3
4
5
[root@localhost ~] # ls -ld /home
drwxr-xr-x. 4 root root 4096 9月  22 10:41 /home
[root@localhost ~] # ls -d /home
/home
[root@localhost ~] #

-h---以K、M、G等單位顯示文件大小(默認為字節)

1
2
3
4
5
6
7
[root@localhost ~] # ls -h /home
justin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 # ls -lh /home
總用量 20K
drwx------. 27 justin justin 4.0K 9月  22 13:19 justin
drwx------.  2 root   root    16K 9月  18 15:30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 #

-R---若目錄下有檔案,也將檔案依序列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root@localhost ~] # ls -lR /home
/home :
總用量 20
drwx------. 27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3:19 justin
drwx------.  2 root   root   16384 9月  18 15:30 lost+found
/home/justin :
總用量 32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公共的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模板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視頻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圖片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文檔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下載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音樂
drwxr-xr-x. 2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0:49 桌面
/home/justin/ 公共的:
總用量 0
/home/justin/ 模板:
總用量 0
/home/justin/ 視頻:
總用量 0
/home/justin/ 圖片:
總用量 0
/home/justin/ 文檔:
總用量 0
/home/justin/ 下載:
總用量 0
/home/justin/ 音樂:
總用量 0
/home/justin/ 桌面:
總用量 0
/home/lost +found:
總用量 0
[root@localhost ~] #

-t---將檔案按照建立時間的先后次序列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oot@localhost ~] # ls -l /home
總用量 20
drwx------. 27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3:19 justin
drwx------.  2 root   root   16384 9月  18 15:30 lost+found
-rw-r--r--.  1 root   root       0 9月  22 15:21 t
[root@localhost ~] # ls -lt /home
總用量 20
-rw-r--r--.  1 root   root       0 9月  22 15:21 t
drwx------. 27 justin justin  4096 9月  22 13:19 justin
drwx------.  2 root   root   16384 9月  18 15:30 lost+found
[root@localhost ~] #

說明:ls命令還可以結合通配符“?”或“*”一起使用,問號“?”可以匹配文件名中的一個任意字符,而“*”可以匹配文件名中的任意多個字符。這兩個通配符同樣也適用於Shell環境中的其他大多數命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gssapi_mech.conf         popt.d                        xml
gtk-2.0                  portreserve                   yp.conf
hal                      postfix                       yum
host.conf                ppp                           yum.conf
hosts                    prelink.cache                 yum.repos.d
hosts.allow              prelink.conf
hosts.deny               prelink.conf.d
[root@localhost etc] # ll -d /etc/po*.d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月  11 2010 /etc/popt .d
[root@localhost etc] # ll -d /etc/po?.d
ls : 無法訪問 /etc/po ?.d: 沒有那個文件或目錄
[root@localhost etc] #

 

du---顯示文件或目錄大小

-h或--human-readable---以K,M,G為單位,提高信息的可讀性

1
2
3
4
5
[root@localhost src] # du -h nagios-3.5.0.tar.gz
1.8M    nagios-3.5.0. tar .gz
[root@localhost src] # du nagios-3.5.0.tar.gz
1748    nagios-3.5.0. tar .gz
[root@localhost src] #

 

-a---顯示全部目錄和其次目錄下的每個檔案所占的磁盤空間

-b或-bytes---顯示目錄或文件大小時,以byte為單位

1
2
3
[root@localhost local ] # du -b src/nagios-3.5.0.tar.gz
1789376 src /nagios-3 .5.0. tar .gz
[root@localhost local ] #

-c或--total---顯示每個目錄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時也顯示所有目錄或文件的總和

-m或--megabytes---以1MB為單位
-s---只顯示各檔案大小的總合

1
2
3
[root@localhost local ] # du -sh src/
41M src/
[root@localhost local ] #

-x---只計算同屬同一個檔案系統的檔案

-L---計算所有的檔案大小

 

df---顯示檔案系統的狀況;主要用來了解系統中已經掛載的各個文件系統的磁盤使用情況

-h 顯示更易讀的容量單位
-T 顯示文件系統的類型

1
2
3
4
5
6
7
8
[root@localhost ~] # df -Th
文件系統    類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2ext4 9.9G  2.6G  6.9G  28% /
tmpfs        tmpfs    504M  112K  504M   1% /dev/shm
/dev/sda1ext4 194M   27M  158M  15% /boot
/dev/sda5ext4 7.7G  147M  7.2G   2% /home
/dev/sr0iso9660 2.9G  2.9G     0 100% /media/RHEL_6 .3 i386 Disc 1
[root@localhost ~] #

 

file---查看文件類型

1
2
3
4
5
6
[root@localhost home] # file justin/
justin/: directory
[root@localhost home] # file justin1
justin1: empty
[root@localhost ~] # file install.log
install .log: UTF-8 Unicode text

說明:file命令用於查看文件的類型,可以根據文件的內部存儲結構來進行判別,而不根據文件的擴展名來進行判別。在Linux系統中,文件擴展名與文件類型沒有絕對的關系。

 

文件內容查看

cat---顯示文件內容

 

1
[root@localhost log] # cat /var/log/messages

說明:cat在顯示文本文件的內容時不進行停頓,對於內容較長的文件,在快速滾屏顯示之后,只有最后一頁的文件內容保留在屏幕中顯示,因此cat不適合查看長文件。

more---分頁顯示文件內容

-num--- 一次顯示的行數
-s ---當遇到有連續兩行以上的空白行,就代換為一行的空白行
+num ---從第 num 行開始顯示

 

1
2
3
4
5
6
7
[root@localhost log] # more -5s /var/log/messages
Sep 22 10:36:06 localhost kernel: imklog 5.8.10, log source = /proc/kmsg started.
Sep 22 10:36:06 localhost rsyslogd: [origin software= "rsyslogd" swVersion= "5.8.10" x-pid
= "1323" x-info= "http://www.rsyslog.com" ] start
Sep 22 10:36:06 localhost kernel: Initializing cgroup subsys cpuset
Sep 22 10:36:06 localhost kernel: Initializing cgroup subsys cpu
--More--(0%)

 

說明:類似 cat ,不過會以一頁一頁的顯示方便使用者逐頁閱讀,空白鍵(space):顯示下一頁,b 鍵:顯示上一頁,q 鍵 :退出

less----分頁顯示文件內容

說明:less命令的用法與more命令類似,它們之間的區別是當文件內容顯示到文件尾時,more命令會自動退出閱讀環境,而less命令不自動退出,用戶仍然可以利用上下鍵來卷動文件,這樣更加有利於對文件內容的反復閱讀。當要結束瀏覽時,要在less命令的提示符“:”后按Q鍵退出

head---查看文件開頭部分的內容

-n 指定顯示的具體行數。

 

1
2
3
4
5
6
7
[root@localhost ~] # head -5 /etc/passwd
root:x:0:0:root: /root : /bin/bash
bin:x:1:1:bin: /bin : /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 /sbin : /sbin/nologin
adm:x:3:4:adm: /var/adm : /sbin/nologin
lp:x:4:7:lp: /var/spool/lpd : /sbin/nologin
[root@localhost ~] #

 

說明:默認情況下,head顯示前10行內容

tail---查看文件末尾部分的內容

1
2
3
4
5
6
7
[root@localhost ~] # tail -5 /etc/passwd
nfsnobody:x:65534:65534:Anonymous NFS User: /var/lib/nfs : /sbin/nologin
abrt:x:173:173:: /etc/abrt : /sbin/nologin
sshd:x:74:74:Privilege-separated SSH: /var/empty/sshd : /sbin/nologin
tcpdump:x:72:72::/: /sbin/nologin
justin:x:500:500:justin_peng: /home/justin : /bin/bash
[root@localhost ~] #
說明:tail命令用法與head命令類似

 

 


創建文件(夾)命令

touch---改變檔案的時間記錄,檔案不存在則創建一個空文件

 

1
2
3
4
[root@localhost home] # touch file1 file2
[root@localhost home] # ls
file1  file2  justin  lost+found  t
[root@localhost home] #

-a 改變檔案的讀取時間記錄。
-m 改變檔案的修改時間記錄。
-c 假如目的檔案不存在,不會建立新的檔案

說明:在實際使用中經常用於創建新的測試文件。使用文件名作為參數,可以同時創建多個文件。當目標文件已經存在時,將更新該文件的時間標記,否則將創建指定名稱的空文件。

mkdir---Make Directory---創建新的目錄

-p 確保目錄名稱存在,不存在的就建一個。

 

1
2
3
4
5
6
7
[root@localhost home] # ls
justin  lost+found  t
[root@localhost home] # mkdir dir1
[root@localhost home] # mkdir dir2/dir
mkdir : 無法創建目錄 "dir2/dir" : 沒有那個文件或目錄
[root@localhost home] # mkdir -p dir2/dir
[root@localhost home] #

同時創建多級目錄

1
2
3
4
5
6
7
8
[root@localhost home] # ls
justin  lost+found  t
[root@localhost home] # mkdir -p {dir1,dir2/{dir3,dir4}}
[root@localhost home] # ls
dir1  dir2  justin  lost+found  t
[root@localhost home] # ls dir2
dir3  dir4
[root@localhost home] #

 


刪除文件(夾)命令

rmdir---刪除空目錄(若目錄非空刪除中會報錯)

-p 當子目錄被刪除后也成為空目錄的話,則順便一並刪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root@localhost home] # mkdir -p {dir1,dir2/dir3}
[root@localhost home] # ls
dir1  dir2  justin  lost+found  t
[root@localhost home] # rmdir dir1
[root@localhost home] # rmdir dir2
rmdir : 刪除 "dir2" 失敗: 目錄非空
[root@localhost home] # rmdir -p dir2/dir3/
[root@localhost home] # ls
justin  lost+found  t
[root@localhost home] #

 

rm---刪除檔案或目錄

-i 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
-f 即使原檔案屬性設為唯讀,亦直接刪除,無需逐一確認。
-r 將目錄及以下檔案也逐一刪除。

1
2
3
4
5
6
[root@localhost home] # mkdir -p dir1/dir2
[root@localhost home] # rm -r dir1/
rm :是否進入目錄 "dir1" ? y
rm :是否刪除目錄 "dir1/dir2" ?y
rm :是否刪除目錄 "dir1" ?y
[root@localhost home]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