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投影和投影轉換的區別聯系及其具體使用方法


   在GIS數據處理過程中,投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很多人對定義投影和投影轉換容易混淆,下面對定義投影和投影轉換進行介紹:

    定義投影簡單來說就是對數據定義投影信息,一般也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給沒有投影信息但是有正確坐標的數據定義投影,比如我們采用Arcgis、Erdas等相關GIS軟件打開數據的時候,數據可以完好得喝有正確投影信息的數據疊加顯示在一起,但是軟件沒有讀取到數據的投影信息,而且在進行該數據其他處理的時候由於沒有投影信息而不能進行相關的數據處理,這時候就可以對該數據進行投影的定義,實際上就是給該數據加上與之坐標位置對應的投影信息,比如該數據校正之后采用的A投影信息(包括地理坐標(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一般是經緯度坐標)和投影坐標(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通過投影轉換成的平面坐標)),采用Arcgis中GeoReferencing工具校正導出的數據就沒有投影信息,需要給導出來的數據定義投影信息,這時候,參考影像是什么投影信息就應該給之定義什么投影信息,如果是采用原圖中的經緯網信息進行手動采點校正的話就需要知道原圖采用的什么投影信息,比如,如果是全國地圖,我國一般采用Beijing54坐標系、krasovsky橢球體。采用經緯網校正的時候輸出來的是帶有經緯度坐標的數據,只需定義地理坐標系即可,需需要添加投影,需在定義投影之后進行投影轉換,轉換為具有平面坐標投影信息的數據,我國全國地圖投影一般采用Lambert或者Albers投影,投影參數一般是中央經線105°,投影割圓錐雙標准緯線25°和47°等,投影轉換時,具體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二是給有投影信息但是投影信息不正確的數據定義投影,比如某數據帶有投影坐標信息,但是卻無法和具有准確投影信息的數據完好疊加顯示,位置明顯出現問題,而且位置偏差有明顯的規律,比如往某一個方向便偏移,這時候考慮該數據很可能是具有正確坐標位置但是投影參數不正確,比如我國大於1:25萬比例尺的地圖一般采用高斯分帶投影,有些數據由於分帶號定義有一定問題,導致數據不能完好疊加顯示,這時候就應該考慮是不是數據的投影分帶號出現為問題,重新對該數據進行投影定義,這種情況只需修改該投影的投影參數即可,不斷試驗,尋找偏移規律,直至找到正確的參數。

     還有一種情況是數據沒有正確的坐標而給數據定義投影,這種數據即使定義投影了也無法正確使用,因此,這種情況下定義投影顯得沒有意義!

定義投影ARCGIS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Define Projection(矢量數據)or Raster>Project Raster(柵格數據),如下圖,  ERDAS工具:打開VIEWER窗口,點擊Info按鈕彈出數據信息窗口,Edit菜單中的Change Map Model... 、Add/Change Projection等工具實現。

    

 

 

 

 

 

 

 

 

 

 

 

   投影轉換一般是講A投影轉換為B投影,包括地理坐標系和投影坐標系之間的互相轉換等,這里要提到一點的是不同地理坐標系之間的轉換,不同地理坐標系采用的橢球體和基准面有差異,因此,這之間的轉換還涉及到橢球體之間的轉換,這時候需要考慮到橢球體轉換的問題,一般采用7參數轉換模型或者3參數模型,這種轉換是一種嚴格的投影轉換,轉換之后數據由於橢球體和基准面的不同,導致坐標會有位置偏差,一般偏差幾十米。有時候為了數據能夠完好疊加,采用不嚴格轉換方法,將待轉換數據的投影信息中的坐標系參數進行修改,比如Beijing54轉換為WGS84坐標系,轉換之前,將Beijing54坐標系中的基准面通過定義投影修改為WGS84所采用的的基准面,然后進行轉換,這樣的轉換之后前后數據可以完好疊加。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