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參考魏老師之前所寫的blog(Azure disk iops的測試),並受到啟發,由blog中的Linux虛擬機改為Windows虛擬機來進行相應的測試作業。
該作業,其實很早就做完,並整理為word文檔了。一直懶蟲上腦,沒有轉置到blog上面;第一次寫blog,才發現與自我整理為word文檔,大相徑庭,着實佩服魏老師、三石老師、stan老師們的辛苦整理和發布。
1. 操作所需信息
Name |
Key |
Description |
訪問網址 |
當前azure新管理界面 |
|
Azure賬戶管理員 |
訂閱的服務管理員或賬戶管理員 |
|
測試工具Diskspd |
微軟官方出品的磁盤測試工具 |
注:該磁盤測試工具並非僅限於Azure虛擬機磁盤性能環境,皆可用於規划Exchange、SQL等磁盤要求較高的場景
在Linux中使用邏輯卷管理LVM,而Windows磁盤管理中就有,可以使用多塊磁盤,組成條帶卷來提高磁盤性能。
計划選擇DS系列DS1_V2標准(支持SSD磁盤),可附加2塊數據磁盤,最大3200IOPS;選擇2塊512G SSD數據磁盤(單塊最大2300IOPS),分別使用單塊和2塊,后者組成條帶卷(軟RAID 0)來測試磁盤性能;
以及改用D系列D2_V2標准(僅支持HDD磁盤),可附加4塊數據磁盤,最大4*500IOPS;分別選擇單塊、兩塊和四塊普通數據磁盤,后者組成條帶卷(軟RAID 0)來獲得磁盤性能。
2. 工具命令行匯總
對F盤進行60秒的4線程 8K 隨機寫 I/O 性能測試 |
Diskspd.exe -b8K -d60 -h -L -o2 -t4 -r -w100 -c50M f:\io.dat > c:\ssddisk_striped_64k_rw.csv |
|
對F盤進行60秒的4線程 8K 隨機讀 I/O 性能測試 |
Diskspd.exe -b8K -d60 -h -L -o2 -t4 -r -c50M f:\io.dat > c:\ssddisk_striped_64k_rr.csv |
命令行參數解讀
3. 操作步驟
3.1 先決條件准備
確認當前虛機規格,只有DS和F系列支持SSD磁盤;導航至具體虛機>大小,以及可更改的規格;
不同機型可支持的附加數據磁盤數量和最大IOPS是不同的,選擇可留意。
SSD磁盤類型有3種大小,對應不同的IOPS;128GB>500IOPS;512GB>2300IOPS;1023GB>5000IOPS;
HDD磁盤類型,大小最大為1023GB,對應500IOPS
普通D系列因不支持SSD,僅可以使用HDD,而可支持的附加數據磁盤數量和最大IOPS也是不同的,選擇可留意。
3.2 附加磁盤
該操作步驟,在魏老師的blog中已經闡述了。我這里就不重復了。
3.3 使用條帶卷提高性能
在Windows server 2008R2、2012及以上,都可以執行該項作業。
將2塊磁盤初始化為GPT格式后,確保磁盤為未分配狀態,右鍵>新建條帶卷new striped volume
選擇2塊磁盤,可見總大小
分配單元大小,建議選擇64K,可以獲得最佳性能;最后不要忘記勾選快速格式化(我不會告訴你,因為沒有勾選快速格式化,導致4小時才格式化40%的結果嘛)
系統提示,磁盤將由現在的標准磁盤轉換為動態磁盤,確認即可
轉換和格式化完成后的結果
4. 測試結果匯總
4.1 SSD類型磁盤部分
以下SSD測試參考標准為,單塊使用512GB大小,對應2300IOPS;兩塊512GB使用條帶卷,對應DS1 V2機型最大支持3200IOPS
4.1.1 單塊SSD磁盤隨機寫
4.1.2 單塊SSD磁盤隨機讀
4.1.3 兩塊SSD磁盤條帶卷隨機寫
4.1.4 兩塊SSD磁盤條帶卷隨機讀
4.2 標准HDD類型磁盤部分
以下HDD測試參考標准為,單塊使用1023GB大小,對應500IOPS;兩塊1023GB使用條帶卷,即使對應DS1 V2機型最大支持3200IOPS,其最大值皆為2*500=1000IOPS;更換支持4塊數據磁盤數量的機型,疊加四塊1023GB使用條帶卷,其最大值可提升為4*500=2000IOPS;
4.2.1 單塊HDD磁盤隨機寫
4.2.2 單塊HDD磁盤隨機讀
4.2.3 兩塊HDD磁盤條帶卷隨機寫
4.2.4 兩塊HDD磁盤條帶卷隨機讀
4.2.5 四塊HDD磁盤條帶卷隨機寫
4.2.6 四塊HDD磁盤條帶卷隨機讀
4.3 測試結論
從上述分別對應SSD、HDD磁盤,以及單塊、兩塊、四塊的性能疊加,基本接近或達到官方所標稱的IOPS數值。可依不同應用程序對磁盤性能的需求,進行相應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