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管理與倫理


企業戰略:做出的長遠性,全局性的規划和采取的競爭行動和管理業務的方法。

單一產品類型的P值范圍(95%,100%),主導型企業的P值范圍(70%,95%)

波特五力模型:行業競爭分析
PEST:對宏觀環境分析
SWOT:戰略定位
S:擅長的東西
W:缺少或做得不好的東西
O:具有的外部市場機會
T:面臨的外部威脅
戰略選擇
OS:增加資源投入,鞏固競爭優勢,擴大對機會的利用(一定程度上集中資源)。
OW:加強投資,將劣勢轉化為優勢以開拓機會(集中所有資源)
TS:1.對外部環境施加影響,轉威脅為機會(有實力的企業)2.轉移經營重點到有利可圖的市場上3.開發尋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
TW:1.放棄撤退,避更大損失2.防御戰略,收縮業務到實力相對強的市場,通過集中而形成優勢。
SWOT的局限性
1.很難估計外部的機會和威脅
2.不易確定企業的內部優勢和劣勢
3.機會和威脅,優勢和劣勢是同事存在的,每個因素的重要程度很難評估
4.SWOT是靜態分析方法不能揭示競爭環境的動態變化。
5.此分析方法重於某個產品和市場,不利於應用於多元化經營的企業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倫理道德原則
1.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確保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2.人類要與自然界和解
3.有義務,有責任尊重自然界的其他物種的存在權利

企業願景:是企業領導者對企業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的一種高度概括。
企業願景作用
1.對公司的發展方向和未來業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2.降低管理決策上所帶來的風險
3.管理部門可以依據它來制定部門使命
4.激勵公司員

企業使命:管理者為企業確定的較長時期的生產和經營的總方向,總目標,總特征和總的指導思想
企業使命的界定就是對自身所要從事的業務的清晰界定。
界定使命的方法
1.顧客的需求(企業需要滿足顧客什么方面的需求)
2.顧客群
3.滿足顧客需求的方式
企業使命注意問題
1.企業定位(准確地確定自己的位置,制定競爭的基准)
2.企業理念(基本信念,價值觀,抱負和哲理選擇)
3.公眾形象

低碳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知道下,減少溫室氣體排行,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低碳經濟給我國的挑戰
1."富煤","少氣","缺油",低碳能源的選擇有限
2.經濟主體是第二產業,決定了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門是工業,加重"高碳"。
3.發展中國家,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

企業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企業賺錢的邏輯,企業如何進行商業運作才能盈利的模型
商業模式的意義
1.是企業可操作的競爭工具
2.是企業管理決策的基本內容,並成為企業競爭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3.有助於企業更加深刻地認識自身情況,從而推動企業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企業以新的有效方式賺錢
商業模式創新分類
1.重新定義顧客需求
2.重新定義產品/服務
3.重新定義收入模式
4.重新定義生產模式
5.重新定義合作模式

投資組合分析方法:
波士頓矩陣:
明星業務(高增長/強競爭地位)
現金牛業務(低增長/強競爭地位)
瘦狗業務(低增長/弱競爭地位)
問題業務(高增長/低競爭地位)

企業戰略分類
成本領先戰略: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為行業中的成本領先者的戰略(需要大規模投資,一旦需求改變,財務風險較大)
差別化戰略:提供與眾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戰略(企業認為的差別化部位購買者認可)
重點集中戰略:為特定的地區或特定的購買者提供特殊的產品或服務的戰略(針對一個狹窄的目標市場的產品或服務喪失成本優勢或差異優勢)
倫理道德
1.維護職工權益、
2.環境保護
3.誠信經營,維護市場秩序
4.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倫理觀:
1.企業領導者在追求企業長期盈利能力和股東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必須保證行為的合法性,有許多企業的戰略行為看上去並不違法,但卻是非倫理的。
2.通過戰略管理目標的制定和營造良好的企業道德環境教育員工,使員工認識到什么是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
3.只具備物質基礎,只能實現常規效率,有了道德基礎,就能產生超越常規的效率,實現卓越。

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動機:
1.為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尋找新的顧客
2.降低成本
3.充分利用公司資源
4.獲得其他國家的資源
5.分散風險。

構建21世紀國際貿易關系
1.以人為本,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2.承擔社會責任,主動慣竊落實社會責任國家標准
3.重視環保,追求人類和自然和諧統一
4.發展低碳貿易,促進全球經濟結構域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