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tat是I/O statistics(輸入/輸出統計)的縮寫,iostat工具將對系統的磁盤操作活動進行監視。它的特點是匯報磁盤活動統計情況,同時也會匯報出 CPU使用情況。同vmstat一樣,iostat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它不能對某個進程進行深入分析,僅對系統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
iostat的語法如下:
iostat [ -c | -d ] [ -k ] [ -t ] [ -V ] [ -x [ device ] ] [ interval [ count ] ]
其中,-c為匯報CPU的使用情況;-d為匯報磁盤的使用情況;-k表示每秒按kilobytes字節顯示數據;-t為打印匯報的時間;-v表示打印出版本信息和用法;-x device指定要統計的設備名稱,默認為所有的設備;interval指每次統計間隔的時間;count指按照這個時間間隔統計的次數。
$iostat -x 1
Linux 2.6.33-fukai (fukai-laptop) _i686_ (2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5.47 0.50 8.96 48.26 0.00 36.82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sec/s w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6.00 273.00 99.00 7.00 2240.00 2240.00 42.26 1.12 10.57 7.96 84.40
sdb 0.00 4.00 0.00 350.00 0.00 2068.00 5.91 0.55 1.58 0.54 18.80
rrqm/s: 每秒進行 merge 的讀操作數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進行 merge 的寫操作數目。即 delta(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讀 I/O 設備次數。即 delta(rio)/s
w/s: 每秒完成的寫 I/O 設備次數。即 delta(wio)/s
rsec/s: 每秒讀扇區數。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寫扇區數。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讀K字節數。是 rsect/s 的一半,因為每扇區大小為512字節。(需要計算)
wkB/s: 每秒寫K字節數。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計算)
avgrq-sz: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數據大小 (扇區)。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 平均I/O隊列長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為aveq的單位為毫秒)。
await: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等待時間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服務時間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時間用於 I/O 操作,或者說一秒中有多少時間 I/O 隊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1000 (因為use的單位為毫秒)
如果 %util 接近 100%,說明產生的I/O請求太多,I/O系統已經滿負荷,該磁盤可能存在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