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 Page Diagnostics(網頁分析)中當在場景中打開Diagnostics菜單下的Web Page Diagnostics功能,就能得到網頁分析組圖。通過這個圖,可以對事務的組成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得到組成這個頁面的每一個請求時間分析,進一步了解響應時間中有關網絡和服務器處理時間的分配關系。通過這個功能,可以實現對網站的前端性能分析,明確系統響應時間較長時由服務器端(后端)處理能力不足還是短連接到服務器的網絡(前端)消耗導致的。打開方式:
一、 Web Page Diagnostics(網頁分析總分)
說明——添加該圖先會得到整個場景運行后虛擬用戶訪問的Page列表,也就是所有頁面下載時間列表。描述(在注冊用戶事務進行分析,整個負載由三個頁面請求組成,其中有一個請求始終在多少秒以內,而另外幾個請求時間較長並且有上升趨勢,然后通過Select Page to Break Down命令選擇具體的Page來獲得每個請求的相關詳細信息——分析如下:
1.Download Time下載時間分析——組成頁面的每個請求下載時間——可以看到創建用戶的操作由4個請求組成,其中導致注冊用戶較慢的主要原因是注冊完成后需要等待兩秒鍾再刷新至論壇首頁,而非注冊用戶本身需要消耗的時間,首頁刷新慢也只是因為Client(客戶端)需要消耗較多時間,同時Receive(接收)的時間也有一定的影響。
2.Component(Over time)各模塊的時間變化——通過這個功能可以分析響應時間變長是因為頁面生成慢,還是因為圖片資源下載慢。隨着時間的增加,首頁的處理時間(最上面的一根線)從多少秒上升到了最大值多少秒,而注冊英護響應時間幾乎沒有上升。
3.Download Time(Over time)模塊下載時間——針對每個組成頁面元素的時間組成部分分析,方便確認該元素的處理時間組成部分。發現首頁請求的下載時間主要消耗在Client上,而多少分多少秒之前Recevie所消耗的時間在逐漸變長。
4.Time to Buffer(Over time)模塊時間分類——列出該元素所使用的時間分配比例,是受Network Time影響的多還是Server Time影響的多。對於首頁刷新的響應時間來說,主要是Network Time網絡上消耗的時間,而Server Time服務器端的處理時非常優秀的。Server Time是服務器對該頁面的處理時間;Network Time是指網絡上的時間開銷。)
二、 Page Download Time Breakdown(頁面響應時間組成分析)說明——顯示每個頁面響應時間的組成分析,一個頁面的響應時間一般由以下內容組成:
Client Time客戶端瀏覽接收所需要使用的時間,可以不用考慮。
Connections Time連接服務器所需要的時間,越小越好。
DNS Resolution Time通過DNS服務器解析域名所需要的時間,解析受到DNS服務器的影響,越小越好。
Error Time服務器返回錯誤響應時間,這個時間反映了服務器處理錯誤的速度,一般是Web服務器直接返回的,包含了網絡時間和Web服務器返回錯誤的時間,該時間越小越好。
First Buffer Time連接到服務器,服務器返回第一個字節所需要的時間,反映了系統對於正常請求的處理時間開銷,包含網絡時間和服務器正常處理的時間,該時間越小越好。
FTP Authentication Time FTP認證時間,這是進行FTP登錄等操作所需要消耗的認證時間,越短越好。
Receive Time接受數據的時間,這個時間反映了帶寬的大小,帶寬越大,下載時間越短。
SSL Handshaking Time SSL加密握手的時間,而Analysis在這里會分析得到頁面請求的組成比例圖,便於分析頁面時間浪費在哪些過程中。
三、 Page Download Time Breakdown(Over time)(頁面組成部分時間)說明——隨着時間的變化所有請求的響應時間變化過程。這里會將整個負載過程中每個頁面的每個時間組成部分都做成單獨的時間線,以便分析再不同的時間點上組成該頁面的各個請求時間是如何變化的。描述(看到大多數頁面的響應時間是比較穩定的,其中首頁刷新變動較大——首先找到變化最明顯或者響應時間最高的頁面,隨后在針對這個頁面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了解時間偏長或者變化較快的原因。)
四、 Time to First Buffer Breakdown(頁面請求組成時間)說明——組成頁面時間請求的比例說明(客戶端時間/服務器時間),通過這個圖,我們可以直接地了解到整個頁面的處理是在服務器端消耗的時間長,還是在客戶端消耗的時間長,從而分析得到系統的性能問題是在前段還是在后端。描述(網絡或客戶端的時間開銷占了絕大多數)
五、 Time to First Buffer Breakdown(Over time)(基於時間的頁面請求組成分析):說明——在整個負載過程中,每一個請求的Server Time和Client Time隨着時間變化的趨勢,可以方便定位響應時間隨着時間變化的原因到底是由於客戶端變化導致的還是由於服務器端變化導致的。描述(對於用戶注冊操作,望樓上的時間變化比服務器上的時間變化要劇烈)
在Network Monitor(網絡監控)中
在 Controller中添加了Network Delay Time監控后會出現該數據圖。這個功能很好但並不是非常直觀和方便,建議使用第三方專門的路由分析工具進行網絡延遲和路徑分析。
1、Network Delay Time(網絡延遲時間):說明——從監控機至目標主機的平均網絡延遲變化情況。描述(看到網絡延遲從多少毫秒逐漸減少到多少毫秒,最后上升到多少毫秒)。
2、Network Sub-Path Time(網絡Sub-Path時間):說明——當客戶端在連接一個遠程服務器時,路徑並不是唯一的,收到路由器的路由選擇,可能會選擇不同的路徑最終訪問到服務器。描述(從監控服務區至目標服務器所經歷的路徑,以及每個路徑上的網絡延遲)
3、Network Segment Delay Time(網段延遲時間):說明——各個路徑上的各個節點網絡延遲情況。描述(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間的網絡延遲變化情況,以便於分析影響整個網絡時間的原因及節點)。
在Resources(資源監控)中
資源包括很多種,在Analysis中監控的都市各種系統的計數器,這些計數器反映了系統中硬件或者軟件的運行情況,通過它可以發現系統的瓶頸。
1、 System Resources(系統資源)列出了再負載過程中系統的各種資源數據是如何變化的,該圖需要在場景中設置了對應系統的監控后才出現:
1.Database Server Resources(數據庫資源)——數據庫的相關資源在負載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2.Web Server Resources(Web服務器資源)——Web服務器資源在負載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在Error(錯誤統計)中
當場景在運行中出現錯誤時,錯誤信息將會被保存在該計數器組中,通過Error信息可以了解錯誤產生的時間和錯誤的類型,幫助我們定位產生錯誤的原因。
Error per Second(每秒錯誤數)——每秒錯誤數可以了解在每個時間點上錯誤產生的數目,該數據越小越好。通過這個圖可以了解錯誤隨負載的變化情況,定位何時系統在負載下開始不穩定甚至出錯,配合系統日志可以定位產生錯誤的原因。描述(看到場景在多少的時候出現了一次錯誤)。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Legend(SLA圖標說明)
1、圖標為灰色帶減號的為No Data,說明在SLA中未對這個數據項進行監控,沒有數據;
2、圖標為紅色帶叉的為Fail,說明在SLA中定義了該項的數據監控,但該數據未能達到期望的閥值;
3、圖標為綠色帶鈎的為Pass,說明在SLA中定義了該項的數據監控,該數據達到了期望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