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如前文所述,利用標准庫函數的好處在於,可以快速開發,不用去對着數據手冊,小心翼翼的一位一位的配置那
些繁復的寄存器,因為這些工作意法半導體已經找了一些頂級的工程師幫你做了,傑作既是其庫函數。當然,有些代碼
考慮到低功耗,或者需要極小的ROM,就不能使用庫函數,而這即是通常說的,"高度定制化",犧牲開發時間來獲取更
高代碼效率,這個需要自己權衡。 本文以STM32之DMA庫函數為例,即如何快速使用STM32庫函數做個簡述及記錄。 二、正文 首先去官網或者論壇下載STM32的官方庫,解壓出來,會發現里面是各種".c"".h",文件,不需要所有文件
一股腦的照單全收,只需要復制一些自己需要的即可,並且一定要在編譯器的環境變量內添加一個環境變量
“USE_STDPERIPH_DRIVER”,這樣才能正常編譯庫函數。 1、 新建一個可用的工程(廢話:-D),然后將庫函數的".c"".h"文件加入到自己的工程內,並使其編譯通過; 最基本的工程所需要的庫函數文件有: "startup_stm32f10x_hd.s" --> 啟動文件; "system_stm32f10x.c" --> 常用來設置初始化時鍾,里面的“SystemInit()”函數在啟動文件內調用; "misc.c" --> Cotex-M3內核常用的配置文件,譬如其內包含NVIC配置庫函數等等; "stm32f10x_rcc.c" --> 時鍾配置相關文件,里面包含了時鍾配置庫函數; 以DMA函數為例,將"stm32f10x_dma.c","stm32f10x_dma.h"文件放入指定文件夾內,然后加入已有
工程,在主函數內嘗試調用最簡單的一個庫函數,並編譯通過,然后主函數刪除測試調用的庫函數。 2、 先別急着去看庫函數有哪些具體的庫函數,更別急着去跟庫函數的代碼,首先去看STM32的技術手冊關於DMA
的內容,弄清楚DMA是一個什么結構,寄存器大概需要配置哪些,了解寄存器的時候不需要深究每一位,只需要
明白每個寄存器控制哪些功能即可。 3、 看完了STM32手冊內關於DMA的介紹,就可以去解析庫函數代碼了。 一般庫函數代碼的參數都是一個地址,一個包含配置信息的結構體參數,如DMA初始化庫函數: /** * @brief Initializes the DMAy Channelx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ed * parameters in the DMA_InitStruct. * @param DMAy_Channelx: where y can be 1 or 2 to select the DMA and * x can be 1 to 7 for DMA1 and 1 to 5 for DMA2 to select the DMA Channel. * @param DMA_InitStruct: pointer to a DMA_InitTypeDef structure that * contains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specified DMA Channel. * @retval None */ void DMA_Init(DMA_Channel_TypeDef* DMAy_Channelx, 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 每個庫函數之前都會有說明該庫函數的功能是什么,傳入的參數值得作用是什么,傳入什么參數會被認定為有效
參數以及返回值等等信息。 對於傳入的參數,有些會比較復雜,往往不是開頭的只言片語就能介紹完整,此時你需要深入跟進庫函數代碼,
看它拿這個參數具體做了什么。還是以此函數為例,第一個參數結構體如下:
typedef struct { __IO uint32_t CCR; __IO uint32_t CNDTR; __IO uint32_t CPAR; __IO uint32_t CMAR; } DMA_Channel_TypeDef; 此時就很明了了,每個DMA通道都會有單獨獨立的寄存器,第一個參數即包含了這些獨立寄存器的地址。 而那些所有DMA通道共用的寄存器則不在該參數內,也不需要在該參數內。所以其在參數說明中做了如下 說明: /* * @param DMAy_Channelx: where y can be 1 or 2 to select the DMA and * x can be 1 to 7 for DMA1 and 1 to 5 for DMA2 to select the DMA Channel. */ 接着分析第二個參數結構體,一般該結構體包含了配置DMA的所有參數信息,具體如下: typedef struct { uint32_t DMA_PeripheralBaseAddr; uint32_t DMA_MemoryBaseAddr; uint32_t DMA_DIR; uint32_t DMA_BufferSize; uint32_t DMA_PeripheralInc; uint32_t DMA_MemoryInc; uint32_t DMA_PeripheralDataSize; uint32_t DMA_MemoryDataSize; uint32_t DMA_Mode; uint32_t DMA_Priority; uint32_t DMA_M2M; }DMA_InitTypeDef; 這個一眼望去,真的是倆眼懵逼,還是按着套路來(23333),進入庫函數看每個參數做了什么。 tmpreg |= DMA_InitStruct->DMA_DIR | DMA_InitStruct->DMA_Mode | DMA_InitStruct->DMA_PeripheralInc |
DMA_InitStruct->DMA_MemoryInc | DMA_InitStruct->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InitStruct->DMA_MemoryDataSize | DMA_InitStruct->DMA_Priority | DMA_InitStruct->DMA_M2M; /* Write to DMAy Channelx CCR */ DMAy_Channelx->CCR = tmpreg; 看到這里,這里這么多參數,全部設置給了一個叫CCR的寄存器,接着我們查查這個CCR寄存器都設置了什么: DMA通道x配置寄存器(DMA_CCRx),定位到這個寄存器,再加上每個參數32位所處的位數則可以確定該結構體
每個成員代表了什么,其他參數亦如此。
確定了所有的參數所控制的功能后,這時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傳入正確的參數做相應的配置。 這里我想插一句,既有些新學STM32的朋友,我也曾算是一個,就覺着使用庫函數而不去配置每個寄存器,會覺
着心里不踏實,不能學到真正的STM32技術,而就剛剛所做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其實是誤解了,利用庫函數,同
樣的你也得去深入的了解STM32的技術手冊,所以並不存在不能學到實際技術之說。
技術一直在更新,老的技術也一直在沉淀穩定,我們只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看的更高更遠,何苦還需要
浪費時間和精力自己去做別人已經做好的事情呢。:-D 4、 解析完所有的函數后,此時即可以利用庫函數去實現自己的功能邏輯啦。
三、參考文獻:
STM32F10x Standard Perpheral Libary (V3.5.0)
http://www.st.com/content/st_com/en/products/embedded-software/mcus-embedded-software/stm32-embedded-software/stm32-standard-peripheral-libraries/stsw-stm32054.html
STM32F10x Description of STM32F1XX Standard Perpheral Libary Documentation
http://stm32.kosyak.info/doc/ 至此,記錄完畢。 記錄時間:2016年11月11日 記錄地點:深圳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