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軟件行業從業人員的成長流程(一般是這樣的,1年可以做到總監的高技能人才也有):
1.程序員,剛畢業的學生,一般獨立完成工作有些困難;
2.工程師,畢業2~3年,有一些項目經驗,能夠獨立完成開發;
3.高級工程師,畢業4~5年,能獨立開發、能參與設計、能編寫文檔、能在技術上指導他人;
4.初級項目經理,能帶領10人一下的團隊;
5.中級項目經理,能帶領20人左右的團隊;
6.高級項目經理,能帶領40人以上的團隊;
7.再往上就是職能經理,由人事部門任命,負責公司一個部門的運營。
其中最難的一次進階是由高級工程師向初級項目經理的過度。
有的高級工程師很難很難或者不願意邁過這道坎,所以做了很多年SE。
也有非技術型的項目經理(不過一般很少),這個項目組一般會再配備一個或多個SE來負責技術方面。
項目是什么?
項目是一個臨時性的工作,項目經理是被臨時指派的項目負責人,一般很少會有人事部的任命。
項目經理類似於軍隊里的班長,他既是個“官”也不是個“官”。
項目經理可以調用的資源很少,除了手底下幾個人外,幾乎得不到其它支援。
從技術做上來的初級項目經理,一般技術都很全面,管理的知識基本沒有,帶隊只要靠人品,就是平時多幫助手下的小兄弟攢人品。
初級項目經理想提高,一般是靠學習PMP,5個過程組,10個過程域,47個過程,每個過程的輸入、輸出和工具。
這是一本天書,看了幾遍也沒掌握要領,老感覺反反復復就能幾句話,但是很難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管理就是管人,管理的目標是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創造性的完成工作。
從這個角度講管理就是服務,掃清障礙、做好后勤保障。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服務這個詞。
項目經理需要做什么?
1.和每個組員做一次私人面談,深入了解每個組員的技術特點,性格愛好,對工作和加班的理解,還有最重要的個人期望。幫助組員實現期望可以獲得組員的信賴。
2.制定項目組章程,將好的經驗、全員達成的共識,用文字固定下來,這樣可以團結和凝聚全體組員向同一個方向努力。
3.分工-項目組內組織結構搭建。對於20人團隊可以分為需求設計組、開發組、UI組、測試組。人員配比為2:12:2:4。開發組每大於7人時可分為2個小組。
4.組織技術選型,開發環境搭建,編寫模板代碼及評審。軟件開發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集成度越來越高,框架、模板可以降低開發的復雜度。
5.制定編碼規范,要求組員特別是新進組員按規范編碼,並進行代碼審核。規范是保證代碼質量和代碼可讀性、可維護性的有力保障。
6.需求分析、任務分解,任務節點定義,制定開發計划。
7.工作流程梳理,工作方法整理,制作相應工作模板。
8.考勤、考核標准制定。
9.形成周期性溝通機制,周會、約談等。
10.人員培養。鼓勵組員主動進行技術分享活動(在周會后進行)。
11.沖突管理。沖突盡量在項目組內解決,努力維護一個團結、和諧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