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BOSS隨時都會到來


鄭昀(微博:http://weibo.com/yunzheng

去年在上市前后,我不止一次跟大家說過如下內容:

我們這幫兄弟第一精通業務,第二有豐富的戰斗經驗和規范,你們都是中流砥柱,都要帶兵打仗。

我還希望大家要有“舍我其誰”的精英意識:

我們的干部終有一天將成為領軍者,組團單干,過去有不少員工離開后成為創業公司的技術合伙人,大家都需要隨時隨地構建專業技術形象。

 

什么是專業技術形象?

愛惜羽毛,珍惜自己的職場形象和職場榮譽。

 

很多很多年前,我離開掌上靈通之后,交接者打電話給我說:你走了,才發現你的牛逼(大意如此)。

Why?

因為我的文檔非常完善,概要設計、詳細設計、表結構設計、部署安裝、使用手冊、FAQ,一條龍。

因為我的代碼注釋非常完備。

因為我的每個項目的服務分拆為多個“微服務“(雖然那年頭沒有這個概念),服務間松散耦合,每個都可以獨立測試,互不影響。

因為我的服務高度容錯,報錯完整,易於定位問題。

因為我交接的目錄非常有條理。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的工作區就已經是這樣的目錄結構: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把我十年前寫的文章再給兄弟們發一遍。

我希望各位如果有心晉級晉升的同學,仔細閱讀,認真體會。


 

[職場生存]細節和感覺[一]

zhengyun_ustc 2007-01-25

剛剛進入軟件行業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問那些我眼中的強人一個問題:“怎么讓自己比別人更快更強?”

那時候真的是感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下面挑出其中我認為很重要的兩點和大家分享。這兩點適用於技術人員乃至於不同行業工程師的起飛頭十年。

 

第一點:細節

    IT行業相對來說,從業人員的素質都普遍較高,或者說,你我所在的公司內外,IT工程師們的智力水平比較接近,用功程度上也並不會有太大差距。確實存在某些天才,但幸好IT行業的大多數問題並不需要天才來解決,它就像是我們在大學里經常做的習題一樣,在有人指引的前提下按照一個正確的思路就可以解決,無非就是時間長短罷了。

    起碼在我以前所經歷的公司,tomosoft、linktone、ultrapower...,工程師們所付出的智慧+汗水並沒有數量級上的差別。那么,在如此優秀的同事環繞情況下,我們通過做什么,可以讓自己迅速殺出重圍,迅速崛起呢?

我要說的是,當你第一次出現在別人的視野中,你要保證你拿出來的工作不單單是idea好,而且一定要在細節上征服別人。

為什么我們在外企中的很多人說老外實在是太牛了,很大程度是被對方的細節照顧之完美而震撼。

我們來總結職場生存法則的第一句話:

    要想脫穎而出,請像看守你的生命一樣照顧你的細節。細節做得越好,大家就會認為你越職業。

    下面我們來闡述一下。我們這里說的“細節”,是一種日常技巧,是一種讓你迅速起飛的技巧。

    為什么說是一種技巧呢?因為我們見過太多的技術牛人,他們無所不能,他們可以坐在那里幾天幾夜做出讓你咋舌的應用,每一個成功的公司都有幾個這種超人。

    大多數工程師都一味往前沖,逢山開路,逢水架橋,卻很少停下來思考如何“致力職業化,提升成功力”。

    對於技術人員,尤其是經常看老外搭建的框架的人,肯定很熟悉他們的做事風格,他們的架構思考之縝密性我們就不談了這屬於水平差距問題,他們的介紹開源架構的網站細節照顧之周全,譬如說http://www.djangoproject.com/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 ,他們的Q&A之易讀,他們的郵件列表之經年不衰,他們的論壇之反饋迅速。。。

   算了,不說IT了,我們來看看事務性的工作是如何照顧細節呢?

 

我們先來舉一個例子,這是一位老外管理人員召集大家到法國開會的郵件,我不知道寫這么一封郵件需要多長時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對於一位有着良好成功習慣的職業人士,第一次這么做也許會花費多一點時間,但以后就不會占用他過多時間了。

下面展示了他的郵件正文,其實他的郵件附件中還用excel、ppt、doc template等等來幫助大家理解會議議程、時間安排並提供Word模板來讓大家方便給出反饋,這里就不一一展現了:

 

一封老外召開seminar給大家發的郵件

Dear All, 

Here are some more details related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our Seminar in Jan / Feb. Please read carefully 

1 - Logistics 

Dates & Venues: 

Feb 1: Day spent …in Normandy (1h30 drive from Paris) (還特別注明了從巴黎驅車花費時間呢)

2 - Tentative agenda 

Subject to slight adjustments but it should be close to that: 

3 - Who should come, where and when ? 

4 - Preparation Work 

January 20 - Selling Session 

        Who ? 

       Peter, Mike, Eric, Rick (這種格式簡明扼要)

        What ? 

        - Post programme questionnaire 
 
        Kindly return the completed questionnaire to Rick (XXX@XXX.com ), cc to me (指明大家把問卷發送給誰,特地注明要cc給自己)

        - Blue Sheet implementation 

        - What has been done / implemented since June 2006 ? 
        - What comments / suggestions would you have ? 

        Please send your feedback and comments to Rick, cc to me 

        Please note that each and every one of you will need to come to the seminar with one completed blue Sheet. You are likely to present the result of your work to the team and share your views /         experience / comments. 

        Here is an e-version of the blue sheet just in case 
       

        In order to allow Rick to consolidate your views, please send all electronic documents including the completed blue sheet to him no later than January 25th 2007, cc to me. 
        
        Please refer to my earlier mail dated Nov 24th if need be. 


        Who ? 

        Lala 

        What ? 

        Funnel tool 

January 30st - XXXX Seminar 

        Who ? 

        Tick, Zheng 

        What ? 

        China Focus 2007 Section: Please use the following template and prepare your section for your area of responsibility with your team. (對於不同國家的team,給出一種標准的模板,讓大家填寫)

        Please come to the seminar with your document ready, send it to me in advance if possible. 

5 - Final Messages 

- All presenters to prepare their own presentation material. Keeping an eye on the clock will be important. 
        As a guideline, one usually needs 2 to 3 minutes to present one slide 
        Please remember to get to the point and allow time for Q&A. (提示大家了解基本的ppt演示流程,每一個slide講解的時間有限定,最后還要留出時間給提問。中國工程師們肯定會想,大家肯定都知道這些,我干嗎要寫呢?而老外的做法是,既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那么最好用一種統一的規范來公開宣布,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老員工。)

- For any questions related to logistics, please contact Rancry 

- For any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preparation work, please contact Rick 

- Business casual attire (remember that it is normally cold in France at that period of time). In other words neither ties nor swim suits needed ... 
(還會提示大家注意法國有點冷)


I look forward to a great year in 2007 and to working with each and every one of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ard work, dedication and fantastic results in 2006. 

Our XXXXX team is great, keep on rocking !

 

看到這樣的郵件,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原來他們可以這么職業,對要參與會議的同事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提示法國會有點冷,提示從巴黎驅車需要花多少時間,提示問卷調查發送給誰並cc給自己,清晰地提示誰參與哪一個會議,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家按照標准的模板填寫自己區域的業績……這就是先聲奪人,不管你是什么級別的中國工程師,很難不對發出這么一封郵件的人感覺貼心和佩服。

 


 

[職場生存]細節和感覺[二]:細節包括哪些部分?

zhengyun_ustc  2007-01-28

前面說了細節是一種技巧,並且展示了老外的細節之一。那么到底我所說的細節都包括哪些部分呢?

簡單地說,這需要你去用心發現和學習。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請記住兩點:

一,最佳的成長方式是,找到一個優秀的領導,並向他身上的優點迅速靠攏;吸收得差不多了,再換一個領導模板。很多人都談到過這一點,模仿,是讓你飛得更高的一個捷徑。因為你要學習的那些優點已經在職場中部分驗證過了,比你從管理的或軟件工程的書本上看到的要真實有效的多。

二,不要把注重細節變得讓別人誤以為是繁文縟節。請保持一個原則:細節是為了讓別人更舒服,而不是讓人渾身不自在。如果你的注重細節讓別人如坐針氈,那么可能你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時候你也許需要用奧卡姆剃刀法則來審視自己了。之所以我們會認為ISO9001的評選過程是錯誤的,就是因為它讓大多數人不自在,因為它是非自然的,而並非自然健康的。如果一個項目的大多數文檔寫得催人入眠,格式呆板如同嚼蠟,那它能夠算優質資產嗎?No,No,我們所說的細節不是這種的細節。你必須讓人覺得貼心和舒服,否則“細節”就不是一種技巧,而變得和外企的“郵件文化”一樣既無用又引起內訌。

人們還會說,“細節”會讓我付出過多的機會成本,有這個功夫,我能寫好多行程序了。鄭昀說,這恰恰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注重過細節,所以不知道這做起來有多容易。因為你天天忙得屁滾尿流的,所以,你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做事的方式方法,也正是因為你沒有時間思考,所以你沒辦法養成好習慣和好細節。一天一天地日子過去,你就這么惡性循環下去。

我舉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正如我經常說的,作為技術人員,給傾聽者舉簡單易懂的例子、用淺顯的語言表述,也是表示你能做到貼心和職業的重要特征):

我大學時候每隔兩三天就會洗一次衣服,而不像大多數男生動輒一個月洗一次,之所以能以這種頻率洗衣服,因為每次洗衣服都很容易,本來就沒幾件嘛。就算是這么幾件,我也以很輕松的態度洗完,絲毫不會覺得會是什么負擔。為什么呢?要洗衣服的時候,我就會在宿舍自修,先把它們泡起來略微搓搓,然后自修一段時間去廁所的時候順便到那里猛搓他們每件四五十把,這樣既不擠出特別的時間來對付他們,又是利用本來要去廁所的時間順手做事,自己對這盆衣服完全沒有負擔感。沒有負擔感,洗衣服也就沒有了心理障礙,類似的思路可以讓你一下午能干很多家務又不影響你做正事。

記得以前一個領導也對我們說,搞技術搞累了,換換思路,想想產品問題,再想累了,就寫幾頁ppt。就是同樣的技巧。你籌划自己超越別人的“細節”就可以這么做,而不需要特地付出大量整塊時間。

而且有很多細節都是一旦第一次花費精力做好之后,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比如,一個專業的會議紀要模板,一個專業的概要設計模板,一個會議召集的流程。


 

[職場生存]細節和感覺[三]:感覺

zhengyun_ustc 2007-01-28

下面我們來說第二點:

感覺。

我所說的這個感覺不是以前我曾經強調過的“在工作中尋找不斷的良性刺激和成就感”的感覺,而是“打怪”的感覺。

你也許被領導數落過,也許經歷過項目迅速演變成無序狀態,也許領導今天為了一個銷售或市場短期目的而讓大家加班加點后天卻戛然而止成了“無用功”,甚至於你的項目直接被勒令停止。

也許你對直屬領導的行事風格頗為不滿,總覺得他事事都在針對你。

……

只要你身在江湖的時間足夠長,你一定會遇到上面的情形。你一定會不開心。

那么我們應該抱有什么樣的心態呢?

 

好答案之一就是,保持“打怪”的感覺。

我們打RPG游戲的時候,會有意識地期望去下一個目的地之前的路上,趕緊打夠各種各樣的怪物,積累足夠多的經驗,來應付下一個不知道什么樣的大BOSS。越是臨近見到大BOSS,我們越緊張,盡可能地把路上的所有怪物都打一遍來獲取各種各樣的寶物或者各種類型的經驗值。

其實,前面我所描述的那些困境,你完全可以把他們認為是大BOSS之前的種種怪物,但是與RPG游戲不同的是,無論你打掉他們或者是被他們打掉,都是游戲的一個過程,你還會繼續前行,你都會因此而增加經驗,只要你不放棄,只要你不傷害自己,沒有什么能夠阻止你見大BOSS。

現在,游戲手柄握在你手里了,就看你怎么選擇了。選擇過幾回之后,你就知道下次該怎么作了。年輕就是這點好處,永遠有下一次,用不着保存游戲進度,用不着reload。重要的是,是你在主動選擇,你知道你做出了什么選擇,也最終知道結果是什么,這就夠了,過了馬上要來的大BOSS,下一關還會有同樣的關卡,這時候你總知道該怎么選了吧。

我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因為大BOSS隨時都會到來,在“它”來到之前,你必須學會一切你該學會的。

什么是你該學會的?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本來可以從挫敗感、無力感中學到更多更好的東西,比從成就感中學到得還要多。現在就看你學不學了。

 

有人問王強(《圈子圈套》作者)“應該擺一個什么樣的心態呢?比如說我們在面對客戶的時候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態,在處理公司各種復雜關系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

王強說:

“內戰外戰基本上是類似的。第一個是平常心,不要太把勝負結果影響到自己對整個問題的思考過程當中,我經常舉一個例子就是人在跳高的時候,如果老在想,我跳過去多么好,跳不過去多么慘,這個時候跳高的動作一定是走形了。第二,還是要有一個執着。我剛才講,銷售的特點是一個一個的失敗讓你最后成長起來的。勝利某種意義上來講,不是必然的,是偶爾的,是經過你的一個奮斗,最后能夠得到一個回報的。失敗是必然的。換句話說,不要覺得失敗怎么這么慘,怎么這么不行,或者是運氣怎么這么糟。一個人如何面對勝利或者是失敗,決定了這個人能夠往前走多遠。


 

Okay,最后以這段話結束吧:

你學過的每一樣東西,你遭受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

——佩內洛普·菲茲傑拉德  《離岸》

Everything that you've learnt and all the hardships you've  suffered will all come in handy at some point in your life.

 

-EOF-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