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用什么心態,去面對不喜歡的工作?


       博主在 知乎看到一篇文章。感覺很適合那些想離職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想過轉行,卻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的人(當然也包括熊哥自己)。無奈,煩躁是每個上班日的心態。 態度決定一切,心態,思考方式太重要!還有個問題就是,這些我都懂,情緒無法改變。每天依舊很煩
       每天早晨想到又要面對那一群人就不想上班,一進辦公室就會覺得很煩躁,想換個工作可是又沒有什么合適的,試着改變自己的心態,慢慢接受這一切,有時候晚上睡覺都在想這些事,事實上只能想想,並改變不了什么!
shseo00067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每天都過得不開心,卻又不得不去上班。離開當然是最好的做法,可是很多時候做不到。比如,暫時沒有找到更好的選擇;對自己的能力沒信心,不知道能做什么;沒有規划,不知道如何進行下一步;或者,因為其他種種原因,暫時沒辦法抽身。諸如此類。

 

這種情形下,該用什么心態去面對工作呢?

講一個故事吧。

有個朋友在一家互聯網公司。C輪,不大,一百多個人。由於這兩年互聯網形勢嚴峻,公司從去年下半年起,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每個季度都砍掉一些項目,新開一些項目,原來的人則被分配進新的項目團隊里工作。

於是,許多人不適應,明明做得好好的項目,怎么說停就停了?新的項目又從來沒有接觸過,怎么做?所以很多人萌生了退意。只有他不但沒有走,還一邊賣力地做規划、做方案,一邊挨個給大家做工作。硬生生一個人穩定下了部門的軍心。

后來我私下跟他聊的時候,他說:其實很多人私下問他,調整太頻繁,做的事情一直在變,並不是一件好事,你為什么不走?

我問,你是怎么說服他們的?

他說:怎么不是好事了?在一個團隊里,有空間和機會讓你一直去接觸新的東西,嘗試沒有做過的事情,還不夠好么?說到底,無論什么項目,什么職位,鍛煉和成長的能力都是共通的,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就那么幾項。而現在你可以把你的能力拓展到更多的領域,完善原有的知識結構和做事方式,這還不是好事?

這種心態可見一斑。

心理學家Carol Dweck提出過一個觀點,她認為,人面對困難時會有兩種心態。一種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天賦是固定的,而一切的困難和挑戰都是「對自己的測驗」,通不過就說明自己的能力有問題。這稱為「固定心態」(Fixed Mindset);另一種則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不斷提高、加強的,他們喜歡失敗,因為失敗可以帶給自己許多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得到成長。這稱為「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我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大多數時候,是覺得它太無聊、太單調、太簡單……但其實,在「成長心態」的人看來,再無聊的工作,對自己也是有意義的,因為總有可以挖掘提升的空間。

我當然不會告訴你「要試着去熱愛你的工作」,這太虛偽了,但是,不要把工作看得太重,不要覺得每天8-10小時的工作特別難熬。即使工作再無趣,我們也總是可以從其中「榨取價值」。不要以是否有意思來衡量一份工作,而是要考慮是否能從中獲得提升自己的機會。

以前就職過的PR公司,有個新人以非常快的時間,完成了從AE向SAE的升遷,比別人快了整整半年。她是怎么做到的?很簡單。她剛接手的工作跟其他人一樣,就是做數據的錄入和整理,無聊又繁瑣。但是,她沒有僅僅按照上級的指示去進行重復的填數據工作,而是會去思考:這些表格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是不是最合理的?如何改進才能夠更高效地呈現有效信息?

過了兩個月,她深入自學了EXCEL,摸透了這些數據,重新設計了一個表格模板,將之前復雜的多個文件簡化成了一個,一下子減輕了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無論什么樣的工作,它給你提供的,都是一個完整的實踐環境。你所有學到的知識、技能,都可以應用到工作中,獲得檢驗和實踐;另一方面,工作會使你接觸到許多之前沒有接觸到的事物,了解各種事務的實際流程,而這些,都是你可以去學習、吸收,弄懂它們背后的邏輯和原理的機會。

再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貼發票。

大企業的市場部新人,首先接觸到的工作就是貼發票、填報賬單,日復一日地填。這是一項極其無聊的工作,也令許多新人難以接受。但是,「成長心態」的人會怎么做呢?

他們會思考:為什么要貼發票?報稅的流程和規定是怎樣的?什么樣的發票可以用、什么不可以用?發票的來源和渠道有哪些?除了發票還有哪些報銷和領款的方式?如果湊不齊發票,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些方法靠譜嗎?如何能找到靠譜的渠道?等等。

這些問題,在你還在學校里、沒有去接觸社會的時候,你是不會去思考的(唔,做社團活動需要報銷的除外)。只有當你切實地面臨這些流程和瑣事,它們才會進入你的視野。

然后,你再去思考、提出問題、向周圍的同事請教。無論你多么不喜歡你的團隊和同事,他們也肯定有某些經驗,是勝過我們的。

除此之外,工作之余的時候,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為「逃離這份工作」做好萬全的准備

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工作沒有價值」就辭職,這樣往往會因為茫無頭緒,加上生活壓力,很容易又跳進另一個大坑。到頭來,就只是在各種不喜歡的工作之間換來換去而已。

你需要做的,是做好長遠的規划。

如果你不喜歡目前的工作,那么,考慮清楚,你喜歡什么,想從事什么行業。然后,再去向業內的人請教,去了解透徹這個行業。再在每天的業余時間里,為進入這個行業做好准備。

簡而言之,在工作的時間里,深挖工作背后的原理、機制,最大化地「榨取價值」;在工作之余,則做好規划和長期目標,利用每天下班后的時間,一步步朝目標前進。

這會很困難,很辛苦,但是,這是一條無法繞開的路徑。

具體來說,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

  1. 多思考,多提問題,再根據問題去學習和請教

    如前文所說,在工作中得到進步和提升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地發問:· 這個流程合理嗎?
    · 這種方式是最優的嗎?
    · 我還可以如何進行優化?
    · 如何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 如何才能減輕重復作業的工作量?

     

    諸如此類。

    發問的目的,並不單單在於優化操作、減輕工作量,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去摸透與這項工作相關的一切,去深入了解它背后的運作方式,去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型,以及去發現自己思考中的謬誤和輕率之處。

    這些都將為你職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堅持每天寫日志和總結 

    但凡有新人入職,我都會要求他每天寫日志。日志需要包括下面的內容:今天做了什么?獲得了什么成績?犯了什么錯誤?學到了什么新的東西?可以如何應用在你的工作上?等等。如果今天跟昨天相比沒有任何進步,那這一天就是失敗的,請好好反省。

    這份日志並不是給我看的,實際上我也不需要看,我希望的是,新人們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己每一天進行反思和梳理。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還能如何提高?

    反復強化這種思維模式,將它內化成自己的習慣,變成自己面對任何問題時第一反應的直覺,才是提升自己和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模式

    另一方面,通過不斷記錄每一天獲得的成績和進步,可以逐漸累積「成就感」。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樂趣,正是因為它過於枯燥,缺乏動力。而一天天累積起來的成就感,恰好可以讓你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成為進步的動力。

  3. 每天留出一段「專屬時間」,讓自己獨處、思考、學習 

    「專屬時間」是什么?就是雷打不動,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影響和干擾的時間。它可以是一小時,兩小時;可以是上班前的早晨,也可以是入睡前。依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而定。留出專屬時間的意義,是你可以在這段時間里好好思考:我的規划是什么?為了實現我的規划,我應該采取什么行動?

    人永遠是需要有規划的,只有朝着自己設定好的目標去努力,你的時間才不會白費,你的所有努力才有意義。

    1)如果你現在只是不喜歡你的工作,但是不知道應該如何擺脫它,也不知道你需要做什么,那么,請在每天的「專屬時間」里,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10年后,我想成為一個怎么樣的人?

    然后,挑出那個令你最向往的圖景,把它進行分解:為了成為這樣的人,我需要進入什么行業?需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學習什么東西?……以此類推。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任何不懂的地方,比如對行業有任何障礙和疑惑,把它記下來,去問對這個行業熟悉的人,去網上查詢資料,去弄懂它們,將其貫穿成為一條線。

    2)如果你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利用這段「專屬時間」,努力地去積累經驗、技能和作品。

    比如,你想轉行做互聯網,准備從新媒體切入,那么你該怎么做呢?

    你可以利用每天這段完整的時間,去努力學習新媒體運營的知識,閱讀相關的文章,堅持寫作,產出像樣的新媒體作品。

    日積月累,這些都會成為你下一份工作最有力的競爭優勢。

讀完這篇雞湯文,個人覺得,如果你想成長,帶着這個心態去哪里都行,那你還要依據什么來找工作呢?我覺得不僅僅要做好工作,更加要做自己覺得比別人輕松也能做好的工作,那樣證明你有天分也很適合。沒必要呆在一個地方去適應自己可能要花大力氣才能適應的地兒。

  如果感覺本文的觀點和你很符合或者對你有幫助,請給博主一個贊,或者點擊右下角的推薦。謝謝

原文地址 ,http://www.xiongge.club/746.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