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下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的區別(如何看血常規) http://szbbs.sznews.com/thread-2945245-1-1.html
細菌性感冒
細菌性感冒具有與病毒性感冒不同的特點。
病因不同
細菌性感冒,顧名思義,就是由細菌引起的感冒。引起細菌性感冒的細菌主要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症狀不同
細菌性感冒起病可急可緩,而且全身症狀相對病毒性感冒輕,上呼吸道症狀(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咳嗽、聲音嘶啞等)通常不明顯,但扁桃體或咽部紅腫、疼痛較突出;還有膿涕、膿痰等膿性分泌物。
化驗檢查結果不同
血常規檢查,細菌性感冒的患者白細胞計數通常都有升高。
流行特點不同
細菌性感冒通常不會在一定人群范圍內同時出現,一般都是散發的,患者身旁少有或沒有同時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除了細菌和病毒,還有一種肺炎支原體也可引起感冒。
細菌性與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症狀比較相似。下面六個方面是細菌性與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區別。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顯的群體發病的特點,短期內有多數人發病,或一家人中有數人發病;而細菌性呼吸道感染則以散發性多見,患者身旁少有或沒有同時上感發熱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狀比咽部症狀明顯;而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則扁桃體或咽部紅腫及疼痛比較明顯。若伴有腹瀉或眼結膜充血,則傾向是病毒感染。
3、單純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無膿性分泌物,而膿痰是細菌性感染的重要證據。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驟,全身中毒症狀可輕可重;而細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緩,全身中毒症狀相對較重。如果開始發熱不高,2-3天后,病情繼而加重,則多為細菌性感染。
5、白細胞計數,一般由病毒感染者白細胞總數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可稍高。而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均見高。因此,如果臨床不做血像檢查,就難以確定病原體是病毒還是細菌。
6、對有發熱症狀的上呼吸道感染者,用退熱葯物如阿司匹林或安乃近、復方氨基比林等治療。病毒性感染能取得暫時而明顯的退熱效果,全身症狀亦有所改善;但細菌性感染者服用同樣劑量的退熱葯,退熱效果較差,全身症狀亦無明顯改善。
護理
病毒性感冒是咳嗽的元凶
干冷、無雪、大霧導致的空氣污染,嚴重刺激孩子的呼吸道。某醫院每天需要 接待5000多名患兒就診,其中六七成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多為咳嗽、流涕、鼻塞等。一些孩子肺里有痰,但不會自己咳出來,在肺里越積越多,形成痰黏稠。 時間長了就使肺的紋理增厚,形成下呼吸道感染,一般為支氣管炎,嚴重的就轉成了肺炎。此時,病毒性的感染就合並成細菌感染,孩子的症狀是發燒、白細胞增 高。如果孩子咳嗽持續一周,服葯也不見效,就需要到醫院去照X光片進行檢查。但千萬不要頻繁帶孩子進醫院。醫生說,孩子生病,最忌諱的就是天天到醫院看 病,那樣會導致交叉感染。
老人與小孩在秋冬季節容易感冒,而且因為抵抗力弱,容易引發繼發性細菌感染,導致上呼吸道內積聚痰液和濃痰。痰主要由呼吸道的分泌物、脫落的上皮細胞、部 分炎性細胞及細菌所組成。通過咳痰可以把呼吸道內過多的分泌物以及吸進的異物和致病菌排出,對呼吸系統起到保護的作用。感染細菌和病毒后,痰液分泌量增多 且黏稠,機體自凈系統無法將其順利排出。此時如果盲目使用止咳葯而不及時祛痰,痰就會阻塞在支氣管,不僅加重咳嗽,而且還有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轉成支氣管 炎,進一步發展為肺炎。因此,若止咳不當、排痰不暢,極易引發肺炎。
兒童由於免疫力弱,感冒受涼就可能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支氣管炎等。此時,孩子喉嚨里有許多痰液,但不會像成人一樣吐痰,大多直接咽下去通過大便 排出或者嘔吐。一旦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積在呼吸道內,會導致細菌感染,繼而發展為肺炎。有些則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引起肺不張、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所 以,家長應學會幫助孩子及時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