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養肝 苦養心 甜養脾 辣養肺 經驗經驗 春季為什么要多吃甜少吃酸


1、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葯物是食物,最好的療效是時間。

2、天天吃葯就是吃毒。病是吃出來的,還可以吃回去

3、臉綠說明愛喝酒、愛生氣、脾氣大。心臟不好臉發紅。脾胃不和的人臉蠟黃。哮喘的人臉色煞白。 腎衰竭的人臉色漆黑。

4、一天笑三笑,醫生要上吊。一天笑三笑,遠離病和葯。

5、人靠五臟生活——肝心 脾 肺 腎 愛生活.

6、肝最重要,怒傷肝。肝受累,全身遭殃。肝壞了,會反映在其他臟器中,比如心梗。心梗在前,心停在后。血從肝出來,肝壞了,不能打掃衛生,就堵在血管里,就心梗了。

生病的一些小征兆

1、心臟不好臉發紅。

2、脾胃不和的人臉蠟黃。

3、哮喘的人臉色煞白。

4、腎衰竭的人臉色漆黑。

5、肺不好要吃白,白蘿卜養肺。

6、腎虧百病源。十人九腎虧。

7、腎不好要吃黑豆。

8、肝不好要吃綠豆

9、脾不好要吃黃豆。

10、心不好要吃紅小豆。

養生食療佳法

酸養肝,過酸傷肝。

苦養心,黃連、苦瓜養心,過苦傷心。咽炎要吃苦瓜,最好中午吃。

甜養脾,過甜傷脾。飲料喝多會傷脾,孩子虛胖。

辣養肺,過辣傷肺得肺癌、鼻咽癌秋天不能吃辣,因為肺熱。

咸養腎,過咸傷腎。

腎主骨。主冬。腎虧冬天骨關節疼。

白內障要吃降肝火的葯,熱水+醋熏眼睛。醋是化淤的。

吃飯老咬舌頭,是腦梗的先兆。

肝腎同源,肝火旺腎虧。

中醫說法:血淤。西醫說法:自由基、脂肪代謝產物多。

血管堵了——堵在心臟叫梗,堵在心毛細血管叫瘤,堵在肝臟叫腫瘤,堵在子宮叫肌瘤,堵在乳腺叫增生,堵在甲狀叫結節,堵在臉上叫痤瘡,堵在皮膚上叫疙瘩,堵在腿上叫趨張,堵在粘膜叫囊腫。

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共10萬公里,繞地球2圈半,相當於路。先要血管通,才會不得病。

血24小時流動,和血管壁摩擦就生垃圾,血從血管到毛細血管流速增加,阻力增大,得心腦血管病。

腦梗的原因是吃降壓葯吃的。

降壓葯擴張血管,血管寬,流速慢,血壓降,然后越吃越多,血管早晚有一天彈力失控。

 

春季為什么要多吃甜少吃酸

古書上說,草木在春天是帶着酸味的。古人真的很有意思,對自然界的萬物都是體察入微的,不似我們這般馬虎。不信的話看一看那滿山的青杏,那酸溜溜的蘋果就可以知道了。雅興來了,還可以隨手在野地里拔起一棵鴨舌草嘗嘗,那酸澀的味道包圍着舌頭,也包圍着整個春天。
  

  ○ 春天要“省酸增甘”
  
  《黃帝內經》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意思是說東方應春而生風,春風能促進草木生長,木氣能產生酸味,酸味能滋養肝臟。所以中醫上有“酸入肝”之說。但歷代養生學家卻警告我們要“省酸增甘”,為什么養肝的大好時節卻偏偏不能食酸了呢?
   如果說春天臟腑中哪個是“明星”的話,自然非肝臟莫屬了。此時的肝臟得天時之利,肝氣是最旺盛的。哪怕是年老體弱的老人,肝陽此刻也最為旺盛。如果你這 個時候再吃酸,就相當於“火上澆油”了。肝為木,克脾土。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冬天胃口總會很好,但一到春天,就吃不下東西了。這是因為冬天陽氣 是封存於體內的,體內的陽氣旺盛,消化能力自然就好,所以冬天經常會感到餓。春天體內陽氣升發,氣血都是往外走的,里面的氣血就會相對不足,脾胃的消化能 力就會相應減弱,吃的東西就會少。如果這個時候你再吃一些酸味食品,那么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體內的平衡就會被打破。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 了,氣血生化無力,人就會得病。明代高濂就在他的《遵生八箋》中提出:“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減酸是為了緩和肝的“殺伐”之氣。而甘是 脾的本味,小孩子普遍愛吃甜食,就是因為脾胃虛弱的原因。適當多吃點甘味食物就相當於給脾增兵,使它免受肝氣的侵犯。但你也不必因此對酸味食物“拒之千 里”,這里的“省”是“少”的意思而並非“省略”,所以只要做到少吃就好,而並非完全絕緣。
  
  ○ 五谷為甘,可養脾胃
  
   何謂“甘”呢?如果你認為甘味食物就是味道有些甜那就錯了。味道還是其次,關鍵是對脾胃一定要有補益作用。中醫認為,只要沒有咸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 都屬於甘味。比如五谷雜糧,大部分都屬於甘味。五谷大部分都是種子,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因此自古以來被當做中華民族的養生之食。《黃帝內經》有“食歲谷” 之說,意思是說要吃時令食物。我們知道農村孩子的營養一般都不如城市的孩子豐富,但體質卻比城市孩子強壯,就是因為他們一年四季都吃當年的新糧,而這些都 是植物的種子,有延續生命的能力,所以就算營養沒有城市孩子好身體也很強壯。有了土壤才能有植物,也才能有種子;種子也只有灑在地里才能生長。而脾為土, 再播下生命力極其旺盛的種子,自然就會獲得豐收了。
  五谷之中,又以小米的功效最好。大家應該都知道“社稷”這個詞,我們用它來指國家。這個詞 是怎么來的呢?其實“社”代表的是土神,而“稷”代表的是谷神。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社會,五谷豐登無疑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礎,所以古代的君王每年都會祭拜土 神“社”和谷神“稷”,社稷后來也便成為國家的代指。《說文解字》對“稷”的解釋是:“稷,齌也。五谷之長。”
  古人認為“稷”就是粟,也就是 我們今天所說的小米。他們認為五谷中以小米的營養為最高,因此便用它來供奉上天。婦女在生下小孩之后氣血會很虛,這時有經驗的長輩就會給她端上一碗熱氣騰 騰的小米粥,她的身體很快就能調養過來,就是因為小米對脾胃有很好的補益作用。脾胃又可生化氣血,氣血足了,身體自然就好。而現代人往往大魚大肉,各種營 養品統統派上陣,但效果卻未必好。我就曾經見過一位產婦剛生產完不久,家人就給她喝濃湯進補,結果卻導致腸胃脹氣,還影響到母乳的分泌。這時一碗小米粥反 而是最安全的。清朝名醫王士雄說:“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跡。”意思是說窮人家的患者生病后身體虛弱,但又買不起人參,於是就用米湯代參湯 來服用,每次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米湯有“代參湯”的美譽。
  《紅樓夢》中對此也有記載。第25回講到寶玉和鳳姐受人陷害,奄奄一息,后來 得到僧道二人搭救。二人醒來后賈母等人叫仆人熬了米湯給他們服下,二人方才無事,小米粥的補益功效由此也就可見一斑了。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每次熬完小 米粥之后上面都會出現一層厚厚的粥油。有些人習慣把它扔掉,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因為它滋陰的效果是最好的。
  你可能會說,小米粥雖好,可我也不能頓頓喝吧。當然。如果你想換個花樣也可以,我再教你一個辦法,那就“吃芽”。吃什么芽呢?就是五谷的芽。有句話叫做:春日食春芽。
   生活中我們最常吃的應該就是綠豆芽和黃豆芽了,其實紅豆、芝麻、向日葵、大麥、蕎麥等均可做成芽菜食用。且芽菜的生長期短,一般只需一到兩周,而且不需 要施肥,只要給點水就可生長,絕對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不過大多數人可能還不知道芽菜怎么做,其實很簡單:先將要發芽的種子洗好,然后放入水中浸 4~8小時(體積越小的種子浸水的時間越短)后將水分濾去,再在上面加蓋一層透氣性較好的濕布,放在陰暗通風的地方(種子在黑暗中發芽又快又嫩滑)。每日 早晚兩次加水倒水,大約一周左右,芽菜便生好了。這時拿來食用,脆生生的特別好吃。
  
  ○ “時令菜”合乎陰陽可多食
  
   我們在飲食上除了做到“省酸多甘”外,還有一條原則也是不能忽視的,那就是多吃時令菜。孔子有句話,叫做“不時,不食”,也就是說,不是這個季節的食物 就不要吃。為什么這么講呢?食物講究“氣”和“味”,“氣”指四氣,即寒、熱、溫、涼。“味”指五味,即辛、甘、苦、酸、咸。時令菜又叫“運氣菜”,是指 它應運而生,得到天地之氣的滋養,這樣的菜含的氣味才夠。現在人們圖新鮮往往會買一些反季節蔬菜,偶爾吃一兩次沒有關系,如果經常吃就不好了。因為這些蔬 菜違反了天地間的陰陽規律,以致寒熱不調、氣味混亂,常吃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其實春天的果蔬本就豐富,完全沒有必要再去買一些價昂貴的反季節蔬菜,費力 不討好。
  《黃帝內經》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其實養生也並沒有什么高深莫測的,只要跟着天地走就行。凡事隨其自然而不是違背自然,隨着天地陰陽走,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眼睛是五臟的窗口

轉自: 廣西網絡廣播電視台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其實眼睛也是全身健康的一個窗口。眼睛可分為眼瞼、眼角、眼白、黑眼珠、瞳孔五個部分。中醫素來有五輪之說,眼瞼屬脾,眼角屬心,眼白屬肺,黑眼球屬肝,瞳孔屬腎,好像五個輪子,一個套一個。


  健康的眼睛黑白分明,明亮有神,視物清晰。眼球轉動靈活,沒有突出、下陷或偏斜。眼球軟硬適中,淚道、淚腺通暢。眼瞼應該是明潤的黃色,開合自如。內外眼角血絡淡紅,眼白光澤透明,色白堅韌。黑眼珠呈青黑色或褐色。兩瞳孔是大小相等的正圓形,隨光線強弱調節大小,展縮自如。


  眼瞼主脾,如果眼瞼發紅,說明有脾熱。如果眼瞼不但發紅還爛了、流水,就是脾濕熱。眼瞼淡黃說明脾虛,眼瞼黃白且不均勻,是積食。眼瞼灰黑,即黑眼圈,是房勞過度、腎精虧少的表現。


  眼睛有內外兩個眼角,里面有細微的血管,這些血管能反映心臟的功能狀況。比如,心火盛的時候,內外眼角就會發紅,這時就該清心火。眼角色白是血虛,色黃說明疾病將要痊愈。內眼角呈現紅色大頭針樣的斑點,稱為“中風點”,可能患有高血壓,是中風的先兆。


  一般來說,滿眼都病了要治肝,但單獨眼白出現病證要治肺,因為眼白主肺。眼白發紅,要清肺熱;眼白上長出針尖大的小疙瘩,中間黃四周紅,也要治肺。眼白過白主寒、主風、主氣血虛弱。整個眼白發黃,首先考慮黃疸,是濕困脾胃肝膽所致。


  黑眼珠主肝。肝臟不好的時候,黑眼珠上會出現顏色或形狀的變化。黑眼珠周邊發白,是血熱、血淤的表現,可見於心腦血管硬化病人,也是衰老、眩暈頭痛的征象。


  瞳孔歸腎所主,兒童的瞳孔比老人更黑更亮。一旦瞳孔出現問題,要治腎。(忘憂)

 

 

 

望目診病】透過眼睛看健康

2016/10/03 來源:何裕民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的眼睛可以反映出他的整體精神面貌。“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則目能視萬物、辨五色”,五臟六腑所蘊藏的精氣都會聚於眼睛,這些精氣也是人體視覺活動的物質基礎,如果經絡臟腑功能失調,則可影響到眼睛,使之發生各種變化。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眼睛的觀察,了解到人體臟腑的變化。

目部望診,主要觀察眼睛各部位(眼瞼、眼眥、黑睛、白睛、瞳仁等)的神色、形態的變化。

望眼神

 

目光有神、精彩內斂、顧盼靈活、眼皮開合自如,則表明神氣充足,臟腑功能旺盛。相反,目光呆滯、雙目無神、轉動不靈、眼皮不能自主開合,甚至瞳孔散大,則表明神氣衰敗,臟腑功能衰竭。

望兩眥

眼內、外眥,俗稱眼內、外角,與心臟想對應,眼角紅潤,血絡順活,為心經正常之象。若內眼角發紅潰爛,屬於上焦風熱;外眼角發紅潰爛,則為膽經郁熱。眼角發青,屬肝病。眼角顏色淡白者,多為氣血不足。

望黑睛

黑睛,俗稱黑眼珠,與肝臟相對應,正常時黑眼珠明亮潤澤,呈棕褐色,紋理清晰。黑眼珠上見點狀星翳,多屬肝經風熱;黑眼珠晦濁不清,屬肝氣衰虛,天癸衰竭,也可見於老年人;黑眼珠周邊出現黃色或淡青色或褐色渾濁,多屬肝風內動,或見於黃疸,亦見於肝硬化腹水。黑睛色淡、枯萎,屬肝血虛。

望白睛

 

白睛,俗稱眼白,對應於肺臟,正常時明潤,表面血絡紅活。若眼白紅赤,為肺火盛。眼白發青,為肝木太旺反侮肺金所致,會出現疼痛的表現。眼白青紫,兼脈細澀者,為胸內有瘀血。眼白發黃,提示為肝膽疾病(其中黃而鮮明者,為陽黃,屬肝膽濕熱;黃而晦暗者,屬陰黃,多為寒濕所致)。眼白見藍色或紫褐色斑點,體內可能存在蟲積。若眼白枯晦,為脾土不能生肺金,屬於脾虛,也可見於老年人。

望瞳仁

瞳仁,又稱瞳孔,正常者瞳孔晶瑩透徹,目光有神,對光反射靈敏,提示腎氣充沛。

若目光黯然無神,則為腎氣虛衰,此症見於小兒屬先天稟賦不足,此症見於青年人多為肝郁而劫奪腎氣。瞳孔出現灰白色濁物,多為肝腎不足。瞳孔顫動,提示中風。兩側瞳孔大小不等,多見於頭顱外傷或腦內壓升高性疾病。瞳孔縮小,多屬肝膽火熾,或勞損肝腎,虛火上擾,或為川烏、草烏、毒蕈、有機磷農葯中毒;瞳孔縮小兼見全身肌肉跳動,為癲癇發作先兆。瞳孔擴大,多屬腎精耗竭,為病危跡象,也會肝膽風火上擾或葯物中毒、外傷等。

 

望眼瞼

眼瞼,俗稱眼皮(眼袋),與脾胃相對應,其色微黃,潤澤,閉合自如是脾胃功能正常的表現。

 

若眼皮顏色發青,則表明胃經有寒;眼皮紅腫,則表明胃經熱盛;眼皮邊緣發紅潰爛為脾經濕熱;眼皮邊緣起核如麥粒,輕微紅腫者,為針眼(麥粒腫),乃風熱相搏客於目胞或者脾胃蘊積熱毒,上攻於目所致;眼皮顏色枯黃,則表明脾虛,胃腸有積滯;眼皮色黑或晦暗無光澤者,多屬於腎虛;下眼袋浮腫,色彩黑暗者,為腎虛水泛,見於水腫病初期,也見於年老腎氣虛衰者。

睡着之時,眼皮閉合不全,多由脾虛清陽不升,致眼皮失於濡養,啟閉失司所致,常見於小兒脾胃虛弱,或慢驚風。雙側上眼皮下垂,多屬先天不足,脾腎雙虧;一側上眼皮下垂或兩側上眼皮下垂程度不同,多為后天脾虛氣弱,或外傷后氣血不和所致。眼皮振跳,多因風熱外來,賊邪不瀉,或血衰氣弱,經絡失養所致。



眼睛保健小貼士

(1)注意飲食保健,如多飲用菊花枸杞茶、菊花綠茶,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適當多食用豬瘦肉、魚肉、乳類和蛋類食品、菠菜、薺菜、莧菜、胡蘿卜、南瓜、番茄、豌豆、青豆、扁豆、紅薯、玉米、橘子等。

(2)如果眼睛經常有血絲或突然小范圍充血,可以用1/3或1/2塊新鮮的荷葉煮水喝。荷葉能解暑清熱、升發清陽、散瘀止血,可消除眼睛中的血絲和充血,使眼睛明亮。

(3)如果感到目赤腫痛,可用一兩新鮮的車前草煮水飲用。車前草具有清熱、利水、明目的功效。

(4)經常按摩眼眶、面部或者轉動眼球。人體五臟六腑的許多經脈都經過面部和眼睛,持之以恆,對眼睛大有好處。

(5)用艾條灸足三里、曲池和合谷這3個穴位,每周兩次,具有補益腎氣、清熱利濕、調和營衛、明目退翳的功效。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