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笑話:
老板一天給我,你去問下阿里雲,看看他們的彈性伸縮組的機子有沒有物理機,就是那種一台一台的計算機,不要那種虛擬出來的。
現在的雲計算已經算是大家都必須掌握和知道的一個知識點和發展方向。
對於一般公司和個人,基本上用不到雲計算。只有需要用到大運算大數據處理量的時候,這個時候雲計算才能發揮出強悍的能力。
比如說一個10G的文件,你需要把數據讀出來在放到數據庫里面去。如果只有一台機子處理,這種功能耗費的時候不是一時半會。
如果能有10台機子一起處理,每個機子只處理1/10.這樣每台的機子理論上分擔1/10的時間。速度提升10倍。
如果文件在大點,需要的機子在多點~~~呵呵
如果10台機子都是一個刀片機虛擬出來的,那還好都是在一個機子里面操作,速度快。如果有10個呢,
如果一些老板用不起刀片機,只能買一般的辦公機子,在組個局域網,就是一個簡單的雲環境。
可是我們都知道一旦開始運算,那每台機子間的通訊就會受到TCP,UDP這類協議的的間隙限制。這種限制只能通過編程來搞定。
而通訊間的最大速度 受到網卡,網線,路由器,交換機這類的限制
而最大速度在計算的情況下很容易就到上限。
所以,一些小公司的老板就問明明都用了雲計算了,為什么速度還那么慢。
我想說~~~,你用垃圾網線和10年前的電腦組的雲群集(勉強叫雲 10台機子組成的群集) 能快的起來么。網線垃圾,網卡垃圾~~~
花在通訊上的成本就比計算成本大。
所以建議一些想在局域網里面做雲群集的最好看看你們的網線,網卡,路由器,交換機,甚至機子的硬盤和內存。
因為這些都影響通訊速度。
用一堆過時的裝備算什么事兒啊。
最后在說下~~關於阿里雲的彈性伸縮組,能不能在啟動到准備好快點,啟動到配置好我測過要5分鍾左右。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