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圖文件的保存


上一篇文章中,介紹了位圖的文件格式以及如何將其讀入到內存中。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將處理后的位圖數據從內存保存到磁盤。
位圖文件主要有4部分組成:

  1. 文件頭信息
  2. 位圖頭信息
  3. 調色板 ,在1、8、16位色中存在調試板;在24和32位色中無調色板,直接使用像素各通道的值混合成像素顏色。
  4. 位圖的數據
    將位圖寫入磁盤文件也就是依次將文件頭信息位圖頭信息位圖數據,寫到磁盤。由於在24和32位真色彩下,
    不需要調色板,這里不對調色板進行處理。

1. 填充文件頭

在Window中結構體BITMAPFILEHEADER代表着文件頭信息,在文件頭信息中有以下三個字段比較重要:

  1. byType,文件類型,必須為0x4D42(BM),表示是位圖文件。
  2. bfSize,文件的大小,也就是文件頭信息、位圖頭信息和位圖數據在一起的大小。
  3. bfOffBits,偏移量,位圖數據相對於文件頭的便宜量。
    文件頭信息的填充如下:
	BITMAPFILEHEADER fileHeader;
	fileHeader.bfType = 0x4d42; // BM
	fileHeader.bfReserved1 = 0;
	fileHeader.bfReserved2 = 0 ;
	fileHeader.bfSize = width * height * depth + sizeof(BITMAPFILEHEADER) + sizeof(BITMAPINFOHEADER);
	fileHeader.bfOffBits = sizeof(BITMAPFILEHEADER) + sizeof(BITMAPINFOHEADER) ;

其中,depth是像素深度也就是每個像素所占用的字節數(24位是3,32位為4)。bfReserved1和bfReserved2是保留字段,填充為0.

2. 填充位圖頭信息

位圖頭信息包含了位圖的長寬、顏色格式等信息,其對應的結構體為BITMAPINFOHEADER,其重要的字段如下:

  1. biBitCount 每個像素所占用的位數
  2. biCompression 壓縮方法,對於位圖文件一般設置為0,不壓縮。
  3. width、height 位圖的寬和高
  4. biSizeImage 位圖數據的大小 width * height * biBitCount / 8
    具體的填充如下:
	BITMAPINFOHEADER infoHeader;
	infoHeader.biBitCount = depth * 8;
	infoHeader.biClrImportant = 0;
	infoHeader.biClrUsed = 0;
	infoHeader.biCompression = 0 ;
	infoHeader.biHeight = height;
	infoHeader.biWidth = width;
	infoHeader.biPlanes = 1;
	infoHeader.biSize = sizeof(BITMAPINFOHEADER);
	infoHeader.biSizeImage = width * height * depth;
	infoHeader.biXPelsPerMeter = 3779;
	infoHeader.biYPelsPerMeter = 3779;

3. 寫文件到磁盤

填充后各部分信息后,依次寫入到磁盤即可。

	if(file.Open(filePath,CFile::modeCreate | CFile::modeWrite))
	{
		file.Write(&fileHeader,sizeof(BITMAPFILEHEADER));
		file.Write(&infoHeader,sizeof(BITMAPINFOHEADER));
		file.Write(imageBuffer,width * height * depth);
		file.Close();
		return true;
	}

了解位圖的存儲格式后,將位圖保存到磁盤還是挺簡單的,這里是基於Windows SDK的實現,有機會要自己定義各部分的結構體,實現位圖文件的讀寫。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