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原型應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產品會采用原型設計來表述、完善整體需求,這樣做自然有其原因,但為何要進行原型設計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說一下溝通這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人們在溝通過程中,一個人通常只能說出心中所想的80%,但對方聽到的最多只能是60%,聽懂的卻只有40%,結果執行時,只有20%了。心中的想法也許很完美,但執行起來卻差之千里,這是由“溝通的漏斗”造成的,因此必須采取適當的方法,去克服這一“漏斗”現象,也即所謂的溝通的成本,如何使溝通的成本降低,是很多產品人員一直追求的。
溝通的成本通常包含兩部分,一是溝通的時間成本,一是溝通的有效性,這里不去說該如何去進行溝通前的准備,或者溝通過程的控制,單純從如何降低溝通成本的角度,結合原型的應用來分析。時間成本一般都為人所知了,這里就如何提供溝通有效性上進行分析,即如何降低溝通的漏斗效果。
首先需要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借助輔助介質的溝通會比單純的對話來的更有效果,在這基礎上,來說明輔助介質的重要性。產品在設計過程當中,需要經常和用戶,開發,測試就產品的各種問題進行溝通,這些溝通的過程中,有輔助介質的溝通會有效的多,比如需要向用戶說明設計方案的時候,單純的口頭溝通,肯定沒有有實質交付物的溝通來的順暢,這里的實質交付物可以是文檔、草圖、原型,而原型則比前兩者要好,首先文檔是要靠文字描述出來的,文字描述會有歧義,且長篇累牘的文檔會降低用戶認真閱讀的積極性,文檔還有一個缺陷就是會夾雜文檔編寫人員的個人因素在里面,無法完全細致的把每個功能點都提到或者都描述清楚;草圖顧名思義只是一種很簡單的效果,最多只能描述出一個主題的框架,具體到每個功能點的時候是無法表述出來的;原型因為效果接近模型,甚至可以做到和DEMO差不多,可以給用戶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細到每個功能點,每個交互,都可以在原型上表現出來,這樣在溝通的過程中就能大大減少溝通的時間,且能借助原型的展示,降低溝通與實際的差異。
原型的制作成本和演示成本都比較低,除非比較復雜或者保真度要求比較高的原型,在描述一個功能的時候,可能花了很多時間仍不能完全描述清楚,且用戶理解能力上的差異,必然效果不會好,有原型的演示的話,一目了然,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判斷,再結合演示者的描述,理解起來就不那么費勁了。原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吸引到演示對象的注意力,一般的溝通會如果沒有依托任何介質的講話,效果往往不好,下面的人各干各的,但如果有PPT或者原型在上面演示,必然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力,我想這點是大家感同身受的。
原型的好處我在介紹AxureRP的文章里面其實也有提到過,這里是純粹的從溝通的角度去考慮,其實如果大家用過原型去做演示的話,就會知道其確實是可以提高溝通的效果的。影響溝通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各個方面都能做到最好,那是自然能降低溝通成本的。原型作為溝通的輔助介質,能讓用戶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聽眾接受更多的信息,理解更多的信息,發揮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