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今天突然想說這個話題,那是因為在工作當中,被隊友坑過。同樣的一個功能,你讓不同的人去實現,可能會有不同的實現方式,同樣,就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有些人做出來性能好,代碼精簡,可讀性好,易於維護等,有些人寫的代碼不獨代碼凌亂堪,更能讓服務器崩潰。程序員的基礎和思維很重要,解決問題的思維,要多思考,而不能只考慮完成功能,其它就啥都不管了,說得嚴重點,給人條活路好么?人都是爹媽生的!
1、我先列一個最最簡單的基礎編程題,本來很簡單,至於為什么寫成了這樣,不要問我,問寫的那位大神吧,我完全相信我現在的公司中有人看到這樣的代碼(雖然工作幾年了...)會給我一個錯誤的答案
int a = 5; int b = a++ + (++a) * 2 + ++a; Console.WriteLine(a); Console.WriteLine(b);
解:5+ a=a+1 a=a+1 a=7 a=a+1=5 +7*2+8;
注意優先順序,從左至右,一元運算符高於二元運算符
答案是:
8
27
一眼看上去,精簡是精簡了,可是可讀性呢?這是給人看的么?如果你口算不出來,請復習下這一塊的基礎知識,補一補。
算運運算符 ++ --
++;分為前++和后++,不管是前++還是后++,最終的結果都是這個變量的值自身加1.
區別:如果在一個表達式中遇到了++運算符,
如果是前++,則首先這個變量的值自身加一,然后拿着這個加一后的值去參與運算。
如果是后++,則首先拿原值參與運算,運算完成后,自身再加一。
這里只是舉個例子,現實中看到了類似的代碼,我呢個去,我費了好大勁........
我用reflector工具查看了下,解析如下:
計算機會理解成如下: int num = 5; int num2 = (num++ + (++num * 2)) + ++num; 也就是說: ++在后,也就是說num依舊為5,等+運算后再執行++ num=num+1;//6 num=num+1; //7 兩次++,num=7 5+7*2 num=num+1;//8 num2=5+7*2+8
IL語言如下:
.method private hidebysig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il managed { .entrypoint .maxstack 3 .locals init ( [0] int32 num, [1] int32 num2) L_0000: nop L_0001: ldc.i4.5 L_0002: stloc.0 L_0003: ldloc.0 L_0004: dup L_0005: ldc.i4.1 L_0006: add L_0007: stloc.0 L_0008: ldloc.0 L_0009: ldc.i4.1 L_000a: add L_000b: dup L_000c: stloc.0 L_000d: ldc.i4.2 L_000e: mul L_000f: add L_0010: ldloc.0 L_0011: ldc.i4.1 L_0012: add L_0013: dup L_0014: stloc.0 L_0015: add L_0016: stloc.1 L_0017: ldloc.0 L_0018: call void [mscorlib]System.Console::WriteLine(int32) L_001d: nop L_001e: ldloc.1 L_001f: call void [mscorlib]System.Console::WriteLine(int32) L_0024: nop L_0025: ret }
IL語言看得夠明了了吧!這是要考驗我的理解能力和基礎能力還是要顯示得你牛逼呢?所以啊,還是要自我修煉,才能無論別人怎么坑我,我都能有辦法應付哇
2、舉例,控制台輸入一個成績,如果 成績>=90 :輸出A,如果90>成績>=80 輸出B,如果80>成績>=70 輸出C ,如果70>成績>=60 輸出D,如果 成績<60輸出E
(考慮用if好還是用if-else好還是if else if好,思考,為什么好?)
以下是我在項目中看見的三種寫法:
代碼如下:
Console.WriteLine("請輸入你的考試成績"); int score = Convert.ToInt32(Console.ReadLine());
if else 的做法
#region if -else的做法 if (score >= 90) { Console.WriteLine("A"); } else//<90 { if (score >= 80) { Console.WriteLine("B"); } else//<80 { if (score >= 70) { Console.WriteLine("C"); } else//<70 { if (score >= 60) { Console.WriteLine("D"); } else { Console.WriteLine("E"); } } } } #endregion
if的做法
#region if的做法 if (score >= 90) { Console.WriteLine("A"); } if (score >= 80) { Console.WriteLine("B"); } if (score >= 70) { Console.WriteLine("C"); } if (score >= 60) { Console.WriteLine("D"); } if (score < 60) { Console.WriteLine("E"); } #endregion
if else if的做法
#region if else if的做法 if (score >= 90) { Console.WriteLine("A"); } else if (score >= 80) { Console.WriteLine("B"); } else if (score >= 70) { Console.WriteLine("C"); } else if (score >= 60) { Console.WriteLine("D"); } #endregion
請比對下這三種實現方式有什么不同,哪一種好,為什么?發現什么問題了么?我在工作中,經常會看到一些程序員亂用if else,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實現方式。
分支結構:if結構 if-else結構
選擇結構:if else-if
swich case的做法(這里只考慮100分制)
public static string GetLevel(int score) { string level = ""; switch (score / 10) { case 10: case 9: level = "A"; break; case 8: level = "B"; break; case 7: level = "C"; break; case 6: level = "D"; break; default: level = "E"; break; } return level; }
3、使用一個同步程序或者定時任務計划來往Ftp服務器上面拋送訂單報文,然后獲取Ftp服務器上面的回執報文
公司程序是這樣寫的:
1、從數據庫中查詢需要拋送的訂單
2、在服務器上面生成訂單報文並存在一個文件夾下面
3、然后使用Ftp上傳這些訂單報文,已經上傳成功的就修改這個報文名稱(后面+_1)
4、上傳完報文后,然后根據這些報文名稱就去Ftp服務器上面下載回執報文,又存到一個文件夾里面
5、再讀取這個文件夾里面的回執文件,已經讀取過的,就把回執文件改名
.......
我真心說不下去了,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就覺得寫這代碼的人應該抓去牢房里關着,不要放出來
結果程序跑了一個月,服務器奔潰了,我上服務器上面刪報文文件刪除了2個小時,幾十個G,然后看下程序代碼,一千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然后安排人重寫代碼...
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程序為什么要這樣寫?即便你要生成訂單報文,你按年、月、日生成報文文件,處理完成之后,把報文文件移動到特定目錄下面,總比你改名快吧,然后定期把一個月前的交易記錄刪除(不要就直接刪除)或者壓縮包(要的話就壓縮備份),怎么就不想一下一個月,這個文件夾下面會有幾十萬個文件呢,這是典型要干死服務器的節奏啊。至於根據文件名去下載Ftp上面的回執文件,也不需要再從這個文件夾里面遍歷出所有_1的文件名,再去下載,這多慢啊,何不記錄在redis里面或者memory存儲類型的mysql數據表中呢?還有生成交易報文,上傳交易報文,取交易報文回執都是在同一個線程里面的,為什么不使用多個人定時任務計划,多個進程呢?我一直想不明白.........
不過海關的技術人人員也真是奇葩,訂單報文居然用XML,還一條記錄一個XML文件,也不讓壓縮上傳再解壓,回執目錄里面還存放幾家企業的回執報文.........只能說國企真心有錢,根本不用擔心網絡流量和我們這邊拋單的性能,卡死我們這些傻不拉唧的電商企業,找一點存在感。
我以前在的一家公司是做城市一卡通的,現在深圳通啊XX通啊基本上都是那公司做的,很老了,但是做的程序很穩定,每天上傳交易報文,一個客戶端的報文是一天一個文件,里面的記錄是16進制,壓縮上傳,再解壓,分目錄存儲、分目錄備份,為什么?不闊氣啊,省錢啊,公交車的交易報文是用gprs無線傳輸的,如果按照海關這樣搞,不被搞死?也用過Ftp傳輸,交易量那么大,沒卡死過,很穩定,因為我發現他們解決交易報文的方式不錯,而不是用了啥新技術啊什么的,現在的公司剛成立2年,一天幾千單訂單報文,居然把自己的Web服務器搞死了,哪里的移植?從網上copy了正確的代碼但是用在了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思維上面。海關報文弄XML,還一個文件一個,我呢個去,用FTP上傳,那么多電商企業往你海關FTP服務器上面傳,你還不讓人家打包,作死了.....海關把自己服務器作死了,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服務器也作死啊!
4、foreach或者for循環中,N次更新、插入、刪除數據庫操作
我很好奇,為什么在循環里面要進行一次數據庫連接、然后執行數據庫操作,然后關閉連接,為什么不把需要進行數據庫操作的內容保存在一個集合里面,最后一次性去執行Sql操作,讓循環里面只進行一次打開、執行、關閉操作呢?人家ORM框架里面都有了批處理操作....
我在項目中看見很多地方,批量導入,批量更新回執狀態的時候,經常看見這樣的C#代碼,抓狂,想把寫代碼的人拉去吊着打...........
5、系統后台,是一個完整的界面,也就是說,無論你點擊啥,整個界面刷新,對就是整個界面刷新,刷新還要每次從session里面讀出html把菜單重新加載一遍,我第一次看到,眼睛就被刷瞎了.......然后左側菜單欄,為了保持記錄選中狀態,然后各種js+cookies就出來了,幾百行js穿插其中,我艹,當時想重構的心都沒有,就想重寫(可是誰給我時間?爛攤子一個...),還有那奇葩的資源角色權限管理,居然是半自動的,市面上面早就是全自動了,什么是半自動,就是后台界面配置了,代碼里面還要去修改,而且還是硬編碼,我真的是長見識了,隨便從網上亂下載一個源碼也不至於這樣啊!至於為什么能做出這樣的項目,我不想說話。最后客戶終於忍受不了,要求改,我就安排一個同事改了,用最簡單的方式弄個frameset,然后把那幾百行戶js刪除,終於只刷新中間部分了,唉!記得當時美工給我的(我當時做財務系統http://www.cnblogs.com/jiekzou/p/4508392.html)和給這個項目開發者的是同一個界面,可做出來后就是天壤之別了....
省略一萬字,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東西,為什么一些工作幾年了的程序員會犯這樣的錯誤,估計是懶得思考吧,程序員是要學會偷懶,但是要勤於思考.....
提示: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本文if的實現方式有bug,少了return,項目中就有人是這樣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