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結的形成及其單向導電性


擴散和漂移

  • 擴散:因為濃度差產生的運動。
  • 漂移:因為電位差產生的運動。

PN結的形成

1. 初始狀態

PN結Frame1

  • 圖示的綠色表示原子沒有帶電,紅色表示帶正電,灰色表示帶負電。
  • P區綠色的三價硼原子,每加入一個硼原子,就產生一個空穴,圖中用中空的黑圈表示。
  • N區綠色的五價磷原子,每加入一個磷原子,就產生一個自由電子,圖中用實心的黑點表示。
  • 初始狀態是還沒有發生擴散運動時的狀態,P區的每一個硼原子由不能移動的負離子和空穴組成,整體顯電中性;N區的每一個磷原子由不能移動的正離子和自由電子組成,整體顯電中性。

2. 擴散運動

  • P區的空穴是多子,吸引附近的束縛電子產生移動,P型半導體的空穴數目是固定的,空穴的移動從單個空穴來看是無規律的。雖然空穴一直在運動,但從宏觀上來看,擴散運動會導致空穴的均勻分布。N型半導體類似。
  • 當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形成PN結,在PN結交界的地方,因為濃度差產生擴散運動,P區空穴向N區擴散,N區自由電子向P區擴散。
  • 從本質而言,空穴的移動是靠吸引附近的束縛電子產生的,想象一下,如果只有P區,N區是個本征半導體,那么P區吸引附近的束縛電子,從宏觀上來看,空穴吸引N區的束縛電子會多於P區(濃度產生的概率),吸引束縛電子后,雜質原子變成不可移動的負離子,而失去束縛電子的原子會產生一個空穴,這個空穴會繼續吸引附近的束縛電子,從宏觀上看,P區的空穴會擴散到N區,最終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此處動態平衡是指,雖然空穴的運動仍然繼續,但從整體上看,空穴的濃度已經平均分布到整個P區和N區,從整體上看空穴濃度已經動態平衡了),這個過程中,空穴的數目沒有變少。
  • 自由電子的擴散類似,假設P區是本征半導體,N區的電子因為濃度原因會朝各個方向擴散,從宏觀上看,最終自由電子會擴散到P區,從而使硅原子帶負電,而失去自由電子的磷原子會帶正電,最終自由電子的運動達到動態平衡,整個過程中,自由電子的數量並沒有變化。
  • 前面分別討論了P區和N區向本征半導體擴散的情況,PN結的擴散運動最大的特點是,當P區硼原子中的空穴和N區磷原子的一個自由電子(此處是自由電子而不是束縛電子)復合,就會產生一個帶負電的硼負離子,以及一個帶正電的磷正離子。這些帶電離子不能移動,但是都是最外層是4個電子的穩定結構。雖然P區也會吸引束縛電子產生負離子,N區的自由電子也有一部分不復合,而是擴散到P區硅原子的外層,但從宏觀上看,復合運動是主流。這導致了PN結中出現了帶電離子,同時空穴和自由電子數目的減少。
    PN結Frame2

3. 漂移運動

  • 由於擴散運動使P區與N區的交界面缺少多數載流子,形成內電場,從而阻止擴散運動的進行。內電場使空穴從N區向P區、自由電子從P區向N區運動,P區的電子和N區的空穴都是少子,形成的電流很小。
  • 擴散和漂移運動最終達到的還是一個動態平衡的結果,動態平衡可以理解為,無論初始狀態是怎樣,最終都會得到一個相同的結果,所以我們可以先看擴散運動,然后再加入漂移運動進去,這樣便於分析。如上圖所示,假設P區和N區雜質原子都是16個,如果沒有漂移運動,擴散運動導致的結果就是,這16個雜質原子全部復合,最后所有雜質原子都是最外層4個電子的穩定結構,所有的空穴和自由電子全部消失,PN結整體變成了耗盡層。PN結內電場的電場力達到最大。在電場力的作用下,空穴從N區向P區、自由電子從P區向N區運動,從而使耗盡層變窄,電場力削弱,最后達到一個動態平衡,耗盡層的寬度保持不變。擴散電流=漂移電流。
  • 如上圖所示,假設上圖中已經達到了動態平衡,這個動態平衡意味着:每當P區的灰色的負離子因為失去電子變成綠色,如果這個電子是受到電場力的左右,漂移到N區導致一個紅色的正離子變綠色,那么就存在N區一個綠色的P原子因為自由電子擴散運動到P區從而產生一個紅色的正離子,該自由電子擴散到P區后,會導致一個綠色的硼原子變成灰色的負離子,從而達到一種平衡。

擴散運動和漂移運動的細節涉及到半導體物理學、化學勢、費米能級、量子力學的概念,在模擬電子中只需了解結果即可。

PN結的單向導電性

  • PN結加正向電壓時,耗盡層變窄,擴散運動加劇,由於外電源的作用,形成擴散電流,PN結處於導通狀態。外電源可以源源不斷的向P區提供空穴。
  • PN結加反向電壓時,反向耗盡層變寬,阻止擴散運動,有利於漂移運動,形成漂移電流。由於電流很小,故可近似認為其截止。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