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期末復習題——2.1:Use Case Diagram


第一題:用例圖

 

重要概念:

1.采用參與者和參與者目標的觀點:

  一組用例實例,每個實例是系統所執行的一系列活動,以此產生對特定參與者具有價值的客觀結果

  短語“對特定參與者具有價值的客觀結果”是細微而又重要的概念,它主要強調了需求分析的兩個態度。

    · 關注系統的用戶或參與者來編寫需求,詢問其目標和典型情況

    · 關注理解參與者所考慮的有價值結果

2.如何發現用例

  具體步驟:

  (1)選擇系統邊界

  (2)確定主要參與者

  (3)確定每個主要參與者的目標

  (4)定義滿足用戶目標的用例,根據其目標對用例命名

  

  在(2)(3)中,應做到對全面分析。在確定主要參與者與參與者的目標之后,我們需對參與者和目標進行組織,主要有兩種方法:

  a. 發現結果,將其繪制成用例圖,以目標作為用例名稱。

  b. 首先寫出參與者-目標列表,復審並精化之,然后繪制用例圖。

  

  在確定用例的主要參與者時,我們應該時刻圍繞着一個問題“參與者的目標(其結果具有可量化的價值)是什么”。明白了這個問題之后,即可對主要參與者及其目標做出准確判斷。

  

  定義用例時,一般來說,為每個用戶目標分別定義用例。用例的名稱應和用戶目標相類似,在命名時一定要注意:用例名稱應使用動詞開頭

 

繪制要點:

  具體方法見http://www.cnblogs.com/xiaolongbao-lzh/p/4590897.html

 

注意事項:

1、在圖里面不許出現有“什么什么界面”“什么什么菜單”“什么什么功能”“什么什么按鈕”之類的字眼

2、圖中必須要有系統邊界

3、必須要有系統名稱

4、用例名稱應以動詞開頭,不可只出現名詞卻沒有出現動詞

5、 一定要有一個include或者一個extend,不需要兩種都有,搞不清楚二者的區別全都寫include就好了。

  如果是extend,一定是虛線箭頭指向父用例,代表從父用例擴展出來,如果是include,一定是虛線箭頭指向子用例,代表包含子用例。

6、所有的用例都必須和actor關聯,關聯線一定是沒有箭頭的。

7、 如果是手機的APP,右邊的支持性參與者常用的有device或傳感器,GPS,加速傳感器,但是支持性參與者不能寫在左邊,一定是寫在右邊

  主參與者一定畫在左邊

8、畫用例是畫有用的用例,不能出現“登陸”或者“login”這種對系統沒有貢獻的字眼

9、一個用例就是一個基本業務流程:做事過程中間是不能停頓的。但是不可以把所有功能堆積到一個用例里面,畫在一個用例里說明你認為所有功能必須一次性完成,不能中斷,這個是錯誤的

10、size原則:用例不是操作,不要把每一個操作都拿出來做一個單獨的用例,比如輸入地點等等。

  如何判斷是否符合size原則:這個功能是否有一個單獨的界面

  這意味着每一個用例都有一個單獨的交互過程

11、用例圖不可層次太多!(大於4層一定扣分)只關注如何服務,有何設備參與,故不可太多層

12、用例選擇:重點關注系統提供什么服務、人如何使用系統

 

試題答案: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