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離職前夕


這篇文章里我本來有很多話想說,后來大多數都憋回去了。我想時間過的久點,很多話就慢慢發酵,要么化成一個屁,要么就想不起來了。

面試總結

還是先總結下這次面試吧,offer已經拿到。七月份就要離開蘇州回到老家南通工作。我想這應該也是我近幾年最后一次面試總結了。畢竟南通作為一個三線小城,軟件行業並不發達,在這里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測試工作更是非常不容易。感謝朋友推薦@WadeXu。

首先我覺得我的博客在這次找工作中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堅持寫了兩三年,雖然讀者寥寥,但畢竟在堅持學習,通常我的簡歷里面都會把自己的博客地址放在里面,當然多數時候“然而這並沒有什么卵用”。這次面試的時候,多數面試官都去看了我的博客,感覺很慶幸。我的簡歷大概也做的不錯(自我感覺——),一張A4紙,正反面,簡潔明了,雖然做的項目很多,但是我把很多項目按照我的時間軸:初期(手工)-> 中期(自動化)->近期(自動化,性能等)進行了歸類。電話面的時候,面試官看到我的簡歷就覺得挺合適的,所以電話面進行的還算順利,很快就敲定了第二輪面試的時間地點。還有就是在國外呆的久了,跟很多印度小伙伴做過項目,說英語的時候已經不像當年那么發愁了,至少可以淡定從容的不知所雲了。

六月五號飛回國,六月九號開始面試。

不同於以往的四五張紙的筆試,這次沒有筆試。請允許我再次吐槽下測試工程師的筆試。我遇到最離譜的一次筆試,用的是跟開發一樣的一張卷子,幾乎交了白卷,然后HR興致勃勃地說,小伙子你不行啊,我們來談談工資吧。。。我還是覺得測試工程師是一個抽象類,里面當然有實現的方法,但是還有很多是抽象方法,但是通常卷子里,要求的是你要實現“軟件測試工程師完全手冊”這個接口里面的所有方法。當然了,不能改變的東西就只好去適應,我的經驗是,數據庫,Linux命令是高概率事件。主要還是平時積累。

回到這次面試。一共被六個人面,輪流。似乎叫Panel Interview,最后還有個半小時的Presentation。他們是要招一個自動化測試工程師,所以六個人除了一個HR都是圍繞着自動化來展開話題的,而且都是問的我之前做過的項目里的一些問題,所以還是言之有物的。雖然是車輪戰,但是整個交流過程還是不錯的,不少面試官跟我交流的方式也是一種探討式,感覺壓力小了很多。想起來之前一次面試,面試官問的都是一些我沒用過的工具的用法,然后一臉你這個菜逼的表情。等到我開始講我項目里用到的技術以及工具的時候,他又一臉茫然。不在一個頻道。

最后是Presentation,開放式命題,當然我並不覺得上去唱首歌,或者表演個顛球5分鍾會被錄取。作為測試工程師,我對需求還是比較敏感的。所以我的最后陳述題目是Thinking in Automation。基本上算是對之前的車輪戰的一個總結,很多觀點以及栗子我在面試的時候也有提及,比較切題。我准備了個11頁的PPT,然后准備了大段的發言稿,去之前我也把稿子背的七七八八,不過講的時候都忘了差不多了,還好人越多我越不緊張,就那么一路順利地講了下來,不過講完以后,我連我爸的手機號碼都忘了,在樓下想了半天才打電話給他。。。

 

Thinking in Testing

這部分正好作為五年測試工作的總結。首先兩三年經驗跟四五年經驗的感覺確實是不一樣的。我翻了翻之前寫的兩年跟四年的總結,發現隨着時間的推移,作為一個測試工程師,你的test thinking & test sense是逐漸成熟跟完善的。相對於開發來說,測試人員的開發技能肯定是差一些,所以軟件測試工程師這個工作想要存在下去,必須要有點理由。眾所周知,軟件工程里面有一條聞名遐邇的鄙視鏈,通常測試人員就在這條鄙視鏈底端。當然測試工程師里也有一條鄙視鏈,這其中又是手工測試人員叨陪末座。原因有很多,如果要展開來說,我能說上一天一夜。之前也看過一篇吐槽文章,叫做“測試工程師憑什么拿比開發高的工資”,是一位招聘人員的寫的,而且還有理有據,看的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我當然很想反駁,也有無數的理由,但我還是硬生生的忍住了。我想主要還是因為測試工程師入門的門檻低,所以待遇也相應低一些,不被重視也是理所當然。於是如果你不幸是一位測試工程師,你總得想想自己存在的意義。或者說你得想想將來,你的職業規划。在我看來,測試工程師五年前還是朝陽行業,但是過不了多久,可能就成了夕陽行業,雖然社會分工在細化,但是隨着敏捷開發的流行,測試工程師卻漸漸的有被開發取代的趨勢,或者說,將來開發與測試的界限肯定會趨於模糊化。到時候也就失業了,細思恐極。

那么測試工程師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呢,之前我也說了,在於test thinking & test sense。相對於開發而言,我們可以更好地站在客戶的立場上,更加傾向於全局地去看待整個產品、系統,並且能夠站在質量的角度,去考慮整個流程的優化,去提升開發的效率,減少bug的產出。而我們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你的test thinking & test sense注入到整個項目組中去。開發與測試不應該是零和游戲,他們應該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去實現共贏。

前兩天剛好看到條新聞,谷歌的專家預測,2030年的時候,人腦可以通過DNA芯片,直接連接到雲端,以提高計算能力。如果雲端被黑了,那么人就傻逼了。所以我覺得軟件測試的未來還是光明的。以新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大數據,雲計算的手工測試幾乎不可能完成,而移動客戶端以及智能家居的普及,又將測試引導到另一個方向。對於性能,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方面的測試也是手工測試無法達到的。

面對如此多的機遇,怎樣的時機去切入,又是如何結合,還要及時的適應各種新的技術及理念,這都是測試工程師面臨的巨大挑戰。

除了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端,還有一些有趣的趨勢,比如黑盒的白盒化(如dynaTrace),意思是你不需要去了解系統的內在,用黑盒的工具去錄制回放系統,但是生成的報告卻是非常底層的內容,比如你每個request的具體組成,每個方法的響應時間,你的每個請求對數據庫、CPU等造成的影響等,這樣你的系統瓶頸也會一目了然;還有就是自動化測試的智能化,都說自動化測試沒有想象力,只是周而復始的迭代。但是隨着經驗庫的引入,經過測試建模,自動化測試也會越來越智能,會發現更多具有想象力的bug。

 

最后

我辭職了,就在這個禮拜。很難說再見,在這家公司算上半年的實習期,有整整五年了。我待這家公司如初戀,感情很深,只是可惜她並不那么愛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來的和尚可能更會念經,這或許也是整個行業的現狀,很多公司都對它自己培養出來的應屆生並不怎么待見,更願意花多點錢去招一些別的公司的人。蘇州留給我一個很美的夢,即使結局不那么圓滿。不管怎樣還是非常感激這家公司給我的一切機會,讓我可以感受到國外的測試氛圍。很感激在公司里學到的一切,感激遇到的那些幫助我的人,感激那些默默關注我的人。

這也是我從事軟件測試的第五個年頭,真好,我堅持下來了,並且慶幸的是下一份工作仍然是軟件測試。與還在堅持的你們共勉。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