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NABCD模型進行競爭性需求分析


1. N(Need,需求)

  對象:A.學生

     面對着一張印滿數學計算題目的試卷,看起來就顯得枯燥無味,沒有想做下去的心情。但是對一款可以鍛煉運算能力和娛樂的而且界面生動有趣,吸引眼球的APP,這類問題就迎面而解了。

            B.家長

     解決家長緊張孩子數學運算學不好,想找更好的方法,更系統的方案教育自己的孩子。

       C.老師

     減輕教學壓力的一種好方式。能夠相應制定教學計划的app。

     D.校長

     能為我展現出這個出題系統的亮點和特色,或者說它的價值在哪?值不值得我去買?
     購買之后,我們應該怎么使用和廣泛地投入到教學當中?

2. A(Approach , 做法)

  每一款熱門的APP之所以如此熱門,是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特殊的風格,而我們這款APP的獨特招數是:四則運算說白  了就是一個簡單的計算器應用,單調得無法再單調了,按照這樣做出來,如果我是用戶的話,我不如直接用現在計算器算了,還要下載這款APP干嘛?所以我們得對這款APP改頭換面。因此,我們的想法是:既然主要開放的對象是小學生,想起我們的童年,我們最感興趣的應該是玩游戲。沒錯,我們將它變身為一款游戲應用。
  我們的思路是:打開應用→選擇答題數目(10題以上)→選擇難度(模式)(簡單、普通、復雜)→開始答題→(①全對,獎勵→按模式進入不同的游戲 ②不全對→繼續答題)
  用戶進行任意環節都可以退出應用。
  考慮到家長的監督,我們選擇的游戲一定是益智的。
  注:方案有待改進

3. B(Benefit , 好處)

  1. 首先這個四則運算小軟件有利於老師們,能夠讓老師們減輕負擔.
  2. 其次,這個四則運算小軟件能夠系統的出題目,這能夠讓學生有條理的進行練習。也能讓老師系統的出期中考試卷和期末考試卷。
  3. 這個軟件畫面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夠積極地進行學習,自主地學習,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與效率。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做題中。
  4. 當學生做完題后,我們推出這個獎勵功能,達到一定的分數時,系統進入另外一個游戲界面,讓學生在學習后放松一下,勞逸結合才   是最佳的學習方式。4. C(Competition,競爭)

  目前在網絡上有很多關於四則運算的C語言Java程序,但是大多都是沒有封裝包裝成一個可便的App形式,我們的應用對象設定在小學2~6年級,用戶對象明確,我們的競爭主要還是來自於我們班以及別班也是選擇四則運算的同學

5. D(Delivery,推廣) 

  完成了NABCD的前四項后,我們就要考慮該如何將我們所研發的軟件交付到我們的客戶手中。 他可以是一個電腦的exe文件,也可以是網頁上的一個超鏈接帶來的功能等各種形式展現出來。 眾所周知,現在的數碼產品和網絡產品發展迅速,其中,手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個電子產品,我們的目標偏向於四則運算變成一個手機app,將其上傳到應用市場里,這樣我們 就可以隨時在應用市場下載該款app,給用戶帶來了方便快捷的使用感。同時,用戶會使用的過程中 體會到該app所包含的功能,真正的體會到該app的魅力之處。

  我們將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博,QQ空間,宣傳單等進行推廣,必要時我們將上門為用戶做詳細地描述。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