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加我們的交流活動,面對面的與赴美程序員交流在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往期交流活動紀要,幫助打算過去的了解漂在北美的各種情況,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在上一期的線上交流活動中,我們請來了應屆畢業赴美的Kevin Gao童鞋與我們面對面交流,取得了不錯的反響。第二期的活動應大伙要求,特找來了在國內已有多年經驗的前輩Darian Lee來跟我們講講他在加州工作與生活的感受,以方便大家了解不同背景的程序員在美的近況。
* 在校期間與童鞋們的合影(右二)
Darian(以下簡稱D): 男森,30+,2013年秋季攜太太一同赴美。此前在北京已有八年+軟件行業工作經驗,並在多家外企(Accenture)擔任Senior Software Engineer(Java)一職。今年6月通過Intellipro Group, Inc. 拿到了一份心儀的 Offer,現在Santa Clara(加州灣區)的Huawei(華為)工作,基礎年薪12萬+(美元)。
Bingbing Xiang(以下簡稱B): 妹紙,80后,五年海外學習、生活及工作經驗,這次交流活動的主持人。
* 為保證信息的准確和全面,特對以下問答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補充和完善。
征集問題提問環節
B:之前在國內的工作需要經常加班嗎?我聽說國內程序員的作息都是996,晚上加班到九點?一周工作六天?這么誇張… 額..
D:一星期至少三四天,也不一定。這個主要是根據公司和項目的情況決定。平均來說,一星期三四天比較常見。個人覺得這跟國內的文化有關系吧。國內的公司文化就是:你需要吃苦,吃苦才有回報,備受推崇的“狼性“什么的不都是這類么。這樣大家都想更多的獲得回報,付出都是忘我的。還有國內不太尊重個人的一些需求,這種情況較普遍。
B:那過去之后怎么樣?工作強度差距大不大?
D:實話實說也得看公司,但是我覺得在國內和國外的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方式是不一樣的。國外的工作一般都是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可以說比較聰明、比較會工作。他們工作的方向也往往是一些架構性、創造性的,通過一些合理的規則,優秀的架構來完成這些工作;不像國內,主要是通過人海戰術快速復制別人的模式把項目完成,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這樣的文化差異下,工作的方式肯定大不一樣了。
* 在美國通勤的座駕
* 周末與朋友們小聚BBQ
B:找到現在這份工作之前你也面了好幾個公司了,講講面試方面的感受唄。
D:這可以,簡單講講我的經驗好了。第一,當然還是技術要過硬,而且要有自己的想法、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二,英語也得好點,這樣利於溝通和交流。一般語言好的會比較好找工作,而且能比較快的找到工作。第三,你越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並且靈活度越高,那么也會越容易找到自己稱心的工作。在美的第一份工作不要太糾結於一定要去大公司或者夢想公司啥的,慢慢來。要在國內沒啥經驗,滿足不了這些怎么辦?那就要需要通過更多的面試來獲取和積累這方面的經驗。比如你參加了一個面試,肯定需要有記錄和總結供以后參考。這個功課每次面完都得做,慢慢就會發現很多面試的內容都是有重疊的。這樣就可以在不斷地重復中加深印象。達到一定程度后,基本所有的面試題型、考核重點、特殊情況就都爛熟於心了,自然什么樣的面試都可以輕松應對,拿Offer只是時間問題。
B:所以真的可能碰到很多重復的問題?
D:每次面試都會有些交集的,面得多交集覆蓋的也就更多。
B:聽說在國外面試非常看重算法方面的基礎知識,是這樣嗎?
D:面算法的話,比較多是在西海岸加州這邊。一般的公司要求可能不會太多,大公司那是一定的,特別你又沒有什么實際經驗可以參考。
B:面試一般面幾輪?都着重看什么?
D:大公司的面試能有四五輪吧,每輪考察的東西都不一樣。比方說,第一輪主要就面算法和編程,第二輪是針對性的面一些技術問題。前面電面(或者 Skype)都通過的話,一般就會要求你到公司On-Site了。On-Site很可能讓你做白板演示。就是給你個題目,讓你當場思考和解答,需要在白板上演示你的思路以及寫程序,要求Bug-Free。完成之后,又會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或者對題目做一些變形讓你回答和講解。這些都通過了,一般還會有一些行為方式上的測試,了解你的個人性格、行為模式、團隊協作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主要考查應聘者對公司文化、職位、職能方面的了解,看看契合度。最后才是跟HR談待遇。
B:你剛提到的白板演示,是給你一些題讓你當場編程?生寫這樣?
D:對,不光要寫出合格的代碼,還需要用英文清晰地解釋你的邏輯和解題上的思考。這是大公司的一般做法,小公司可能用不到。
B:那聽起來還蠻有難度的,特別是不能用開發工具,估計會有點不習慣。剛說到的技術面試之后的行為測試一般什么形式?
D:這個一般就是考查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處理人際方面能力的。通常情況下,面試官會假設出一些情境,然后問你會怎么選擇或者怎么做,以及為什么。
* 在美的屋子(同事家)院子里的涼亭
參與者自由提問環節
Q:現在在加州那邊一個月租房需要幾多米?
D:加州這邊最近房租漲得厲害,應該是這幾年的高點了。大概兩居室兩千三四的樣子。
Q:那是不便宜啊,合租估計能合適點。9月份交流請的Kevin Gao,他在佛羅里達那邊開銷就還好,一室一廳帶陽台和廚房,才1000左右。他上月H1-B下來了,准備馬上要帶家人過去。
D:那邊是比較便宜,還有中部的一些城市其實都不錯,比如休斯敦什么的。薪水可能給得沒加州那么高,不過相應的生活成本也低,城市規模也比較適宜人居住,主要安靜。我也有打算未來遷到中部工作,看機會吧。
Q:是不是工作都是開發類的?有沒有其他的?比如測試?
D:有的,有學生選擇的是測試方面的工作。
Q:恩,國內似乎對測試方面的工作有些歧視。在美國呢,也一樣嗎?薪水上有差別?
D:我覺得比起開發,測試的薪水還是會稍低一些吧,別的歧視倒沒感覺。我自己沒找過也沒做過測試方面的工作,不太清楚。只能給你舉個例子算是參考。像我同屆的一個同學,埃及的,在本國有三、四年的經驗,后來在馬里蘭附近找了一個做測試的工作,年薪6萬多點。
Q:一直也沒問你現在這份工作呢。介不介意透露下薪水?不用特別具體,講個大概就行。
D:(笑)現在這份工作的薪水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吧。而且團隊的頭也會交一些獨立開發的工作給我,所以相對於國內的經驗,我覺得自由度比較高,也有更多發揮和上升的空間。工作時間的話,一般早上十點開始,下午六點就能收工走人了,雙休日不加班。日常工作,平常早上都會開一個例行的小會,大家說說昨天做了什么,討論遇到的問題,以及布置今天任務。
Q:在加州那邊大概拿多少薪水比較能夠自給自足,過得比較舒坦了?
D:(繼續笑)那當然是多多益善了。恩,我覺得年薪10萬先作為大家的初始目標吧。
Q:還想知道下大概什么樣的技術水平、語言水平你覺得能夠勝任在那邊的工作?有沒有一個自我評估系統可以做參考?
D:個人認為之前在國內沒有過大規模、英文Presentation這類經驗的話,可能沒有辦法很快的適應這邊的工作吧。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我覺得兩國程序員的差別並不大,不過語言上(特別聽、說能力)的差距就比較明顯了。很多時候是你有貨,但是表達不出來展示不出來,這是中國學生比較顯著的問題吧。參考的系統還真沒有,能夠做到基本的溝通無障礙這點很重要。
Q:在那工作對年齡有限制嗎?
D:沒,之前批次里還有快50歲的呢。人孩子都仨了,最大的兒子都20多了。
Q:還做Developer?會不會工作強度太大?
D:還是做開發,不過他是Senior了,架構方面的工作更多些。只要心態好,年紀不是問題。
* 萬聖節公司活動及聚餐
Q:你認識的、已工作的同事中,薪水大概都在什么水平?最高多少?最低多少?
D:這個涉及到隱私問題了,也不好說得太詳細。我覺得拿多少薪水關鍵得看公司的實習和所在地區了。我已知的,最低大概5、6萬,最高12萬多,最近還有個時薪拿到了75刀的就在我們公司。當然我說的第一份工作,之后又跳槽的我就不好說了。
Q:意思是工作了兩三年之后再跳槽,薪水會有比較大的變化嗎?能上個台階嗎?
D:對,一切發展正常的話,工作個兩三年換工作薪水是能有比較顯著提高的。大概年薪能漲1萬5到2萬左右吧。
Q:是不是有些正處於快速發展、上升階段這樣的創業型公司才有可能拿到原始股什么的?
D:我反正沒有。像Google的Offer里面可能會有Profit Sharing這類的福利。這個我不太懂,就不多加評論了。
Q:所以你會更傾向於找Google那樣我們耳熟能詳的公司嗎?還是更傾向於上升期的中小型企業?有沒有什么建議?
D:我可能會建議年輕人找些純技術型的工作,或者大的公司吧。因為這樣會讓你的技術背景更強些,簡歷更好看些。像我們這個年紀,有些經驗的程序猿其實無所謂,關鍵看公司的實力和未來發展的空間吧。
Q:我在這邊已經有兩年工作經驗,主要做iOS開發。但我本身不是學計算機出身的,這樣會不會有問題,能參與項目嗎?
D:需要看你的綜合條件。也有不少非計算機專業的學術申請的,像我自己本身也不是計算機科班出身的。詳細的你找冰冰看看資料吧,我之前也是找冰冰幫忙的。
Q:一般從完成八個月的全日制課程到找到工作需要多少時間?
D:也會因人而異,一般在三個月左右。像我自己,因為帶着家里人,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所以麻煩事多一點,我花了四個月時間。有些人會自己提早開始准備,那樣一般在快離校的時候就拿到Offer了。正常的話,兩個左右。
* Darian Lee工位工牌
Q:學校在愛荷華州。那去硅谷那邊工作的話會不會很不方便?
D:在本地的話,確實拿到面試邀請的機會更大些。但我知道很多大公司都會給面試者解決交通、住宿方面的費用,所以還好。正式入職會后,公司一般也都會有Relocation方面的補償。而且很多人之前就打算去硅谷那邊工作的話,都會在完成八個月課程之后直接先過去,再在本地跟同學合租什么的,在本地找有 一定的優勢。
Q:除開加州,還有哪些地區或者成績就業機會比較多?形勢比較好?
D:我覺得每個地區和城市都會有對IT人才方面的需求吧。整體來看一般城市規模越大,工作機會也會越多啦。一線城市都蠻多機會的,西雅圖、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波士頓、芝加哥、休斯頓、達拉斯、邁阿密什么的,太多了。
Q:如果帶太太過去的話,太太什么身份?只能做家庭主婦嗎?
D:如果開始帶太太過去的話,她只能申請F2了。B類也可以,不過沒有F2方便。轉了H1-B之后,太太轉持H4簽證了。做什么的話,暫時不要想太多,主要就是 照顧你的起居飲食吧。不管是F2還是H4按理說都是不可以工作的。不過聽說有政策要放松對H4的這一限制。當然即便放松了,也肯定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會有條件的。得是依附的H1-B 持有者達到一定的層次之后,H4才能享有這些權力。
Q:你現在是什么身份?你們公司有承諾什么時候幫你辦身份嗎?
D:H1-B提交申請的時間是每年的4月1號,今年的我錯過了。我6月才剛入職,所以現在還是F1學生簽證了。恩,公司承諾支持身份,預計明年參加H1-B申請吧。
Q:聽說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支持辦理H1-B。那選擇面會不會小?
D:是有些公司不支持H1-B。不過,美國公司這么多,即便剔掉除那些不提供身份的企業,選擇面也還是挺寬的,特別是軟件這個行業。
Q:一般什么樣的公司不支持H1-B?小公司嗎?
D:這個倒不一定,很多小公司也一樣可以並且願意支持工作簽證的。一般職位的描述里面都會寫清楚是否支持工作簽證這些類容,具體的也可以再跟HR確認。